A02:社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北京郊区过年,看见一个村庄的“前程”

2023年01月3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专栏

  

  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正让之前总是拜个年就走的年轻人,选择了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客厅里的迎春花,居然开了。

  结婚7年,今年是第一次回北京密云农村老家过年。映入眼帘的迎春花,像是在告诉我,“你穿多了”。

  回老家前,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全家人“全副武装”,穿上了最厚的羽绒服,我还把珊瑚绒睡衣、棉马甲以及电暖风、暖宝宝之类的保温取暖设备,都打包进了后备厢。平日和我们一起住的公婆,还提前两天回来开暖气热屋子。

  到家不一会儿,厚衣服就穿不住了。闲不住的5岁儿子,最先行动,脱得只穿着一身秋衣秋裤满屋乱窜。

  村里也有了地暖

  密云,虽地处北京东北部的远郊区,却始终是京郊游的好去处。尤其是夏日的周末,连接两地的京承高速,常常被堵得水泄不通。

  我公婆家所在的巨各庄镇塘子村,由于不靠景区,不挨水库,几乎没有游客和民宿,可以说保持着大多数京郊农村的原始样貌。

  京郊农村的优越性,从开春暖和以后凸显出来,我们常常约三两好友烧烤,地方宽敞耍得开,孩子们在院子里喷水刨地,大人们能短暂享受“解放双手”的快乐。

  但一到冬天,则冷清许多,这里不仅气温要比城区低个两三摄氏度,大多数景区也在11月份关闭。我们一家往往在十一假期过后,几乎无事不回村了。

  2014年,村里张罗“煤改电”,公婆家是最早一批响应的27户之一。

  “后半夜孩子(我老公)睡着觉,突然就开始哭,接着哇哇吐。”早先这段煤气中毒的经历,让婆婆很后怕,一到阴天气压低的时候,就担心夜里封炉子之后烟往屋里灌。再加上当时正好装修房子,一向“会过日子”的婆婆拍了板,索性就一起弄了。

  2016年到2017年,村里又开始为每家房子换玻璃,做保温。

  这两年,全村316户都相继升级换代,免费改造了地暖设施,同属巨各庄镇隔壁村的大姨家,更远一点的老舅家,也都纷纷抛弃了使了几十年的煤炉、煤球。

  常年住在老家的舅妈算了一笔账,原来家里100平方米的房子,一冬天要买3吨半煤,差不多4000多块钱。改造之后,整个取暖季能节省一千多块钱。

  不过,在舅妈看来,比少花钱更重要的是“干净省事”,再也不用“买煤、添炉子、扫灰”,不再烧煤,住着也安全、舒服了许多。

  厕所搬进了屋里

  去年10月份,公婆把厕所搬进了屋里。这让我们回老家过年方便了不少。

  之前,厕所在院子外的夹道里,大冬天穿过院子上厕所,真是一项挑战。再早一点,家家户户的厕所都建在街道上,冬天流出来的污水结冰,出门都得格外小心。

  享受舒适、便利、现代化的生活,厕所绝对是绕不开的一环,无论是美丽乡村还是个人小家,都至关重要。

  若说老人习惯了上旱厕,那年轻人可真受不了这个“罪”。我就是家里百般嫌弃旱厕的那个人,每每回村都发愁上厕所,儿子索性在院子里就地解决。

  而老舅、大姨家,前几年翻盖房子,厕所早就实现了现代化,大姨家四室两厅两卫,老舅家三室一厅一卫。婆婆也是羡慕得很,却总以不常在家住为借口,迟迟没有下决心。直到去年在我和老公的撺掇之下,老家厕所进屋的大工程终于启动。

  自从厕所搬进屋里,幸福感真是大大提升,用上了和楼房一样的冲水马桶,洗澡也不再依靠太阳能。冬天,也能随时回家住了。

  当然,一些地方的厕所进屋后,也面临一些配套问题。比如,污水管网没建成,家家户户就得定期花钱找人淘化粪池。而一些只有老人在家的人家,就只有晚上用家里的厕所,白天都去村里的公厕,“麻烦一点却能省点钱”。

  在塘子村,17年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听村里老书记介绍,那时候整个密云只有6个村子铺设了污水管网。根据地势,塘子村建设了一南一北两个小型污水处理站。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提桶倒水”“定期淘粪”的日子,村庄街道也是数一数二的干净整洁。

  是的,真正改善农村村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便利程度,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的跟进。而越是好政策,越要有细致的落实方案。

  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正让之前总是拜个年就走的年轻人,选择了回家过年;而过年回到农村的年轻人,也从这些一点一滴的变化中,看到了京郊发展的美好未来。

  □新京报评论员 徐秋颖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xjbpl2009@sina.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