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9:封面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

促进青年就业立法 呵护少儿心理健康

2023年03月0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受访者供图

  连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今年带着精心准备的提案,再一次参加全国两会。

  在过去五年的履职生涯中,李迎新始终关心青年群体的就业和发展,持续聚焦民生新业态,不断关注互联网环境下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从提高行业标准、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漏洞等不同方面形成了多份提案。

  今年两会,她依旧关注青少年群体,带来了“促进青年就业立法”与“加强监测预警,持续关心关注促进后疫情时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两份提案。

  

  谈促进青年就业

  增强青年就业的信心和底气

  新京报:今年两会,你准备了什么提案?

  李迎新:青年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今年两会,我进行了充分调研,准备了两项相关的提案。

  第一项提案关于促进青年就业立法。

  近年来,青年在就业方面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压力。因此我建议立法机关尽快将促进青年就业立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第二项提案关于促进后疫情时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

  新冠疫情导致少年儿童经历了近3年特殊的成长期——外在压力生活事件增多,而来自家庭、学校和同伴支持相对减弱。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在医疗、教育、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新京报:在促进青年就业立法方面,通过调研,你有什么发现?

  李迎新:调查显示,青年在就业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压力,体现在青年失业率远高于社会整体失业率;存在针对青年的就业歧视现象,主要表现为经验歧视、性别歧视和学历歧视;部分青年面临就业劳动权益受损问题——很多青年在大城市奋斗,加班工作、牺牲健康成为常态。

  与此同时,随着就业困难,越来越多青年选择灵活就业,这让他们容易面临劳动关系难以认定、社会保障缺失、维权难等问题。因此,解决青年的就业问题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京报:促进青年就业立法具有怎样的必要性?

  李迎新:青年就业不仅是为生存,更是为发展。职业道路和经验对塑造青年价值观至关重要,如果青年在入职初期遭遇严重挫折,有可能在就业信心和心理方面受到终生影响。

  就业问题不仅是青年个体的问题,亦是社会的问题。近年来,青年就业难导致“啃老族”“傍老族”“漂泊族”“躺平族”等群体大量出现,如果延误解决问题的时机,则会造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国家制定促进青年就业的专门法律,将使得散见于各类法律法规文件中的就业帮扶政策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化,能极大增强青年就业的信心和底气,更好引导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新京报:你认为青年就业立法除了在创新创业上给予青年支持,还应包括哪些方面?

  李迎新:青年发展一直是我关心的问题。我认为除了创新创业,青年立法更应综合施策,类似军人、工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单独立法一样,针对青年群体的教育、就业、创业等事项也应当进行专项立法,从根源上给予青年发展保障和动力。

  谈少儿心理健康

  为后疫情时代少儿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京报:在加强监测预警,持续关心关注促进后疫情时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方面,通过调研,你有什么发现?

  李迎新:调查发现,进入后疫情时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面临新旧问题交织的挑战,疫情造成的一些心理问题短期内不会自然消失,复课又带来“开学综合征”,可能加剧原有问题。从权威机构的调查中可见,少年儿童在情绪、自我和行为方面存在“三大障碍”。

  第一重障碍是焦虑、抑郁增多,且呈低龄化趋势;第二重障碍是自我效能感降低,控制感、希望感、生命意义感弱化;第三重障碍是日常生活结构频繁变动,睡眠运动学习习惯“大滑坡”,容易出现注意缺陷、攻击行为、网络成瘾等问题。

  目前,个别家长、教师对儿童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导致儿童心理问题被误判、误诊,引发未来罹患精神疾病、自伤自杀的风险增加,给个人和社会都将带来沉重负担。

  新京报:根据前期调研,针对后疫情时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你有哪些建议?

  李迎新:针对后疫情时代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我有四方面建议,希望通过医疗、教育、家庭、社会等多种渠道,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包括构建完善的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家庭的心理抚养,营造重视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我建议大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提升民众心理健康素养,重塑后疫情时代积极的社会心态;引导全社会正视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关怀和理解精神障碍患者,降低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鼓励积极就诊求治。

  谈履职心得体会

  “除了光荣,还有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

  新京报:此次连任全国政协委员,你有什么感受?

  李迎新:连任全国政协委员,我深感使命光荣。

  自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我曾在全国政协大会上以基层法官代表的身份发言,也曾站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的“委员通道”上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社会关切。在过去五年履职生涯中,我见证了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攻坚克难,开创了令世人瞩目的宏伟事业,也感受到了人民政协坚持履职为民、增进民生福祉的积极作为。

  今年,我有幸继续担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除了光荣,还有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人民法官,在新一届任期内,我将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基本职能,同时做好法院的审判和管理工作,确保将委员履职和法院工作“两到位、两促进、两不误”落到实处。

  一方面,我将贯彻落实好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法院工作实际和本界别群体利益,紧紧围绕法治中国、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抓住群众急难愁盼以及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充分依托专委会、人民法院、本界别的平台力量,力求做到切中实质、竭诚尽智、有所作为。

  另一方面,我还将基于调查研究中搜集的意见建议和司法实践中发现的矛盾问题,撰写高质量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发挥职业特长咨政建言,深入实地考察推动民主监督,既发挥界别优势又立足工作全局,尤其是在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贡献力量。

  国家制定促进青年就业的专门法律,将使得散见于各类法律法规文件中的就业帮扶政策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化,能极大增强青年就业的信心和底气,更好引导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

  新京报记者 左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