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封面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

中国援助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

2023年03月1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受访者供图

  今年2月,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大地震,中国是第一批向土耳其、叙利亚提供全方位救援的国家。在重大国际灾难现场,都有中国救援的身影。

  “中国援助不干涉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不求回报,收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满满的友谊和支持。”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属于南南合作,模式独树一帜,深受受援国欢迎。中国援助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既是利他的,也是互利的。不利他坚决不做,只利己坚决不为,“我们要讲好中国援外故事,坚决驳斥美西方抹黑指责。”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电站点亮了万家灯火。蒙内铁路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鲁班工坊”帮助20多个国家的年轻人掌握了职业技能。中欧班列迄今已开行65000列,是联通亚欧的钢铁驼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

  谈中国对外援助

  近年来中国受援国由110多个增至160多个

  新京报:过去10年,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涵盖抗疫合作、人道主义救援、治国理政经验分享等诸多领域。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救援场景?中国受援国现在发展到了多少?

  罗照辉:去年6月至9月,中国的“铁哥们儿”巴基斯坦遭逢数十年未遇洪灾。习近平主席第一时间向巴领导人致电慰问。我们海陆空运并进,第一时间提供帐篷和食品等紧急物资援助,并向灾区派遣医疗专家组和灾害评估专家组。“感谢中国兄弟!”是巴灾民挂在口头上的话。受灾农民希罗带着一家8口颠沛流离,3岁的小女儿拉莉被蚊蝇叮咬,皮肤上满是疮疤。他们后来搬进了中国援助的帐篷,小拉莉终于能睡个好觉了。希罗说:“中国帐篷坚固牢靠,住在里面感觉很好!”

  上述一幕是中国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一个缩影。成套项目、技术援助、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人力资源培训是中国传统的援助方式。近年来,中国受援国由110多个增加到160多个,援助总量增加,方式扩大。尽管此前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们新立项成套、物资、技术等传统援助项目仍达到近700个,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6100多个,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约15万人。

  当前,大国博弈加剧,地缘冲突上升,全球化势头受挫,发展议题偏移,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聚焦发展、加强合作的愿望更加迫切,对中国的期待进一步上升。

  谈中国国际发展合作

  深化国际抗疫合作 目前抗疫援助仍在进行

  新京报:近10年,中国在国际发展与合作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罗照辉:发展和合作发展是解决全球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近10年,是我们引领、塑造国际发展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最活跃、最有效、贡献最大的10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新理念新思想,为共创全球新发展格局,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中国不仅是国际发展合作的倡导者,更是行动派。

  一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迄今已吸引了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10年里,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二是全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习近平主席去年6月宣布落实倡议的32项重大举措,包括举办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建立倡议项目库,成立40亿美元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提供10万研修研讨名额等。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支持该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呈现多国、多部门、多领域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是深化国际抗疫合作。面对世纪大疫,3年来,我们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目前抗疫援助仍在进行中。

  四是共享治国理政经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2015年,习近平主席宣布成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迄今已有67个国家300多名硕士博士官员毕业,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高度认可。

  五是开拓多边与三方合作。近年来,我们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红十字会等10多个国际组织拓展公共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三方合作,在50多个国家实施了130多个项目,超过2000多万人受益。

  谈中国援外政策实践

  中国援助不干涉内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新京报:你怎么看中国援外政策实践?

  罗照辉: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属于南南合作,模式独树一帜,深受受援国欢迎。在合作理念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不干涉内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在合作渠道上,从政府援助为主渠道、重视双边,逐步向援助主体多元化、双多边结合转型;在合作方式上,注重硬援助与软援助结合,对外援助与互利合作结合,对接受援国发展战略,实现经济互补与共同发展;在合作类型上,发挥成套项目、物资和技术援助、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等传统优势,更加注重“小而美、惠民生”项目。

  中国援助不干涉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不求回报,收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满满的友谊和支持。30多国总统或总理亲往机场迎接并带头接种中国援助的新冠疫苗,盛赞其是“及时雨”。马达加斯加大额纸币上,印有中国技术援助的杂交水稻。

  中国援助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中国援建的大批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等项目,激发了受援国对华经贸活动增长,带动大量中国企业、品牌、产品、技术走出去,有力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这就是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培育“小而美”援外新品牌,讲好中国援外故事

  新京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罗照辉:这是我们致力于深化国际发展合作,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庄严宣示和行动指南。我们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国际发展合作新理念为指引,以服务元首外交为首要,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为使命,弘扬中国援外优良传统和特色援外模式,全力办好首届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着力培育“小而美”援外新品牌,讲好中国援外故事,坚决驳斥美西方抹黑指责。

  同时,不断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发展合作理论研究,进一步凝聚各领域、各层级援外合力,全面提升我国开展对外援助和国际发展合作的统筹协调能力、现代治理水平,助力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京报记者 何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