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北京新闻

“动批”走出去“金科”引凤来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2021年4月15日,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这里曾是“动批”区域的四达大厦。 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位于西直门外的北京动物园,是亲子游玩的乐园。在动物园对面,有一座恢弘气派的大楼,名曰“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

  走进大厅,最直接的感受是敞亮、通畅。白色的内侧立面简约时尚。上午九点刚过,李倩就到岗了,来到二层的咖啡厅,点一杯卡布奇诺,一边打开电脑,一边浏览着手机备忘录里的今日安排。这是大楼里的工作常态。

  谁能想到,七八年以前,这里是另一个模样。每天人头攒动,少则六七万,多则十万。他们是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五湖四海客。讨价、还价、卸货、装货的声音吵得周围百姓不得安生。大车小辆载着大包小裹的服装,把这巴掌大的地方堵得水泄不通。那时候,这座大楼名叫四达大厦,和周边其他11个市场合称“动批”,即动物园地区服装批发市场。

  “动批”火了 城市“病了”

  “动批是一团火,承载了无数像我一样的人的青春和梦想。”说这话的人是李秀生,一位前“动批”摊主,1995年初到“动批”时,他还是个20出头的小伙。一开始,摊位在大铁棚子里,一下雨哗哗作响。慢慢地,生意越来越好,“动批”也逐步壮大,李秀生和大伙一起进厅、进楼,有了个3平方米的摊位。就是这方寸之地,让他收获了第一桶金。

  这是无数“动批”人的写照,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地摊,到铁棚子,再到12个批发市场形成的集群,这里一步一步成为了北方数一数二的服装批发集散地。荷包鼓了,可李秀生的日子却从一开始的奋斗变成了忍受。

  3平方米的摊位里,层层叠叠全是衣服,站的地儿都没有。除了吃饭、上厕所,李秀生从早到晚,深“埋”摊中,喘不过气。

  “商场小道1米多宽全是人,空气混浊不说,最担心发生踩踏和火灾。”他说。

  然而,比屋里空气更糟的,是市场周边环境。周边居民给“动批”区域做了个总结,六个字,“脏乱差、吵闹堵”。

  与之相对,西城区也给“动批”算过一笔账,年均带来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为了解决周边的交通、群租房、扰民等问题,政府需要付出的管理费用年均超1亿元。

  如烈火烹油般兴旺的“动批”成为了北京发展之路上绕不开的“大城市病”,急需一剂“良药”。

  2013年12月,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成立,并提出“八字方针”,即转型、撤并、调整、升级。

  “当时,我们还没勇气直接叫‘动批疏解指挥部’,八字方针未提及‘疏解’,也没有特别具体的时间表。”时任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如今已任西城区委书记的孙硕,回忆起当时的工作,总结为一个字——难。

  犹豫踌躇之际,一针“强心剂”让孙硕和指挥部工作人员有了主心骨。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要求北京坚持和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地处北京核心区的西城区,是首都四个核心功能的重要载体,疏解“动批”,对于西城区而言势在必行。

  有了疏解的决心,可想要实现“腾笼”,并非易事。“动批”12个市场,有央企产权,有市属国企产权,有民营企业产权。产权方把大楼出租给市场方,市场把摊位租给商户,商户又层层转租,最多的倒了六七手,利益关系之复杂,令人瞠目。

  “无论是产权单位,还是市场经营方,疏解就意味着利益的损失。”孙硕说,特别是市场经营方,“上来都是一百个不愿意,谈都不跟你谈。”

  面对不解,孙硕和工作人员并没有畏难,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讲政策、想办法、携手市场方求解,邀请商户谈心。

  在不断沟通、协商中,“动批”的市场一个个完成疏解。2015年,天皓成、聚龙闭市;2016年,金开利德闭市;2017年,万容、万通、世纪天乐、天和白马关上大门。

  四年过去,2017年11月30日,随着东鼎服装商品批发市场闭市,“动批”12个市场全部闭市,这个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标志性工程宣告收官。

  为商户解决发展后顾之忧

  收官不意味着完全胜利,在孙硕眼里,市场关闭后,还要画好两个“圆”。

  对于“动批”商户来说,疏解是上半圆,下半圆是:希望他们去得了、待得住、过得好。而对于“动批”疏解出来的三四十万平方米来说,疏解也是上半圆,下半圆是:实现“腾笼”之后的“换鸟”,实现高精尖经济结构升级。

  其实,早在“动批”疏解初期,西城区就开始有计划地为商户解决发展后顾之忧。2015年9月15日,指挥部专门组织12辆大巴车,拉着近600人的商户队伍到天津卓尔电商城“探营”。对于北京疏解来的商户,商城在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用上都有一系列的减免优惠政策。参观当天就有商户与这家电商城签下了10年合约。

  还有河北沧州明珠商贸城、石家庄乐城国际市场、白沟和道国际服装城……指挥部先后与沧州、石家庄、廊坊、白沟等地政府和企业签署协议,用来承接搬迁商户。

  如今,李秀生的日子过得很踏实。离开“动批”后,在指挥部的牵线下,他在燕郊东贸商城租了间20多平方米的店铺。每天下午四点半,李秀生准时下班,骑车五分钟到家。过去陪伴家人的“奢侈”愿望,现在早已成为现实。

  “很多跟我们‘对峙’过的商户,都是带着笑容走的。”孙硕说。

  金科新区引“凤”来

  商户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腾笼”后的“动批”也引来了“金凤凰”。

  早在“动批”启动疏解时,西城区就已经为其今后的产业转型谋划道路——建设金融科技产业聚集区,服务当前蓬勃兴起的产业革命和科技创新。在2018年5月底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关村管委会和西城区政府签订了共建金融科技示范区(以下简称“金科新区”)的协议并接受市政府的授牌。之后,海淀区也参与其中。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金科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

  一手牵着金融街,一手牵着中关村。2021年2月下旬,金科新区核心区正式亮相。它的起步楼宇,正是曾经的四达大厦,如今的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

  2022年,“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改造提升项目”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案例奖。在“新动力”宽敞明亮的办公楼二层,还悬挂着一幅“白泽迎溯”的创意雕塑,诉说着这座标志性建筑的前世今生。原来,这里曾是“动批”区域的四达大厦,负责该楼宇运营的新动力金科公司负责人李倩说,雕塑采用5840米的丝绒线,代表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从2004年至今的5840天;通过1000个衣架和2000个焊点,向曾经在这里工作的3000余家动物园批发市场商户致敬。批发市场整体转型为国家级“金科新区”核心区,成为全市“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典范。吸引了中央结算公司、中债清华金融科技研究院、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奇安信集团、神州信息、现代财险等企业入驻。2022年,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入驻企业三级税收达16亿元。原“动批”地区重点楼宇已有约20万平方米空间投入使用。中移金科、成方金科、光大云缴费等161家金融科技机构落户。

  如今的金科新区,在物理空间上并不局限于原“动批”所在地,它以西城区北展地区和海淀区北下关地区为核心区,以德胜地区、广安地区为拓展区。2018年下半年出台的《关于支持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措施》(简称“金科十条”),从重点支持领域、人才引进培养、应用场景示范、国内国际交流、城市品质提升、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降低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

  经过改造,一座座市场大楼焕发新生,金科新区已创造了国内金融科技领域“三个第一”:第一个提出并建设以金融科技产业为主要产业示范区,截至目前唯一一个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第一个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机制园区。金科新区也成为中国版“监管沙箱”的核心承载区,入驻企业承担全市65%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

  老“动批”的市场大楼还在,入驻其中的却是一个个在业界响当当的头部企业;老“动批”的街区肌理还在,但在绿化、景观、交通环境等提升后,已从人车混杂、秩序混乱的著名堵点,变身可漫步、休闲的高品质林荫街区。

  这,正是北京减量发展的时代缩影。

  虽然现在也常回“动批”,但每次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充满了太多的回忆。看到现在的金科新区,会回忆原来这里是快递棚子,是煎饼摊。现在,快递棚子没了,煎饼摊不见了,脏乱差消失了,业态实现了转型升级。进入楼宇,会想起原先的逼仄,再看看如今高大明亮的空间,走访各种入驻不久的独角兽企业,心里特别骄傲。这就是“动批”疏解想要的,也是我们付出后获得的成果。

  我喜欢这里,我想看着它越来越好,金科新区未来可期。  ——北京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刘林

  文/张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