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
上一篇  下一篇

从硅谷银行到瑞信 市场首先进攻薄弱环节

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瑞信这次遭遇暴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反映了市场能够发现和评价“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

  硅谷银行倒闭引起的投资者和储户信心的退潮,暴露了更多金融机构已有的问题。

  3月15日,西方各国的股票指数普遍下跌,特别是银行板块。其中,比硅谷银行更负盛名和悠久历史的瑞士信贷银行(以下简称瑞信)率先陷入了困境,并引发了法巴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类似欧洲老牌银行的股价下挫。

  瑞信这次遭遇暴击,并非一个随机事件,而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反映了市场能够发现和评价“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而同行受累,亦是一种常见的市场波动情绪。

  瑞信成立于1856年,算是一个闪亮的金字老招牌,似乎和其他著名金融机构旗鼓相当。然而,近年来金融圈内众所周知的是:瑞信已经是一个“问题老年”了,财务失败和治理丑闻不少。瑞信过去一年刚经过了伤筋动骨的管理层大换血,引入了阿拉伯机构投资者来补充资金,现在还处在“术后恢复期”。

  尽管瑞信2022年10月宣布新战略、转型再出发,但2022年第四季度客户提款超过1100亿瑞士法郎。今年2月瑞信宣布2022年净亏损73亿瑞士法郎,亏得比2021年还多。3月14日,还在最新财务报告中承认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如此这般,其股价要不“熊”一点,反而有些奇怪了。

  不过,瑞信是仅次于瑞银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信现在虽然处于低谷期,但截至2022年底,资产规模仍然有5800亿美元。而且,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被定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之一。这虽然看上去像一个荣誉称号,但同时也是一件紧身衣。因为全球化的金融监管体制对这样的机构施加了多重监管约束,包括更多的资本维持要求,以及预先制定陷入危机时的脱困方案。

  说穿了,因为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相对于硅谷银行那样“一死了之”,瑞信更多了“大而不能倒”的可能性。一方面,不光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自身,监管机构这十几年一直都在采取种种事前措施努力防止这些机构垮台,甚至不惜减损它们赚钱的能力。

  另一方面,不管防范风险的事前工作做得好不好,各国都会在事后救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不过,市场风云变幻,行情转换也快。后续瑞信能否渡过难关,还需拭目以待。

  其实,无论是硅谷银行,还是瑞信,都是“有缝的蛋”。它们遭遇困难,正是市场力量的进攻性评价和淘汰的过程。

  □缪因知(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