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深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深读

七百岁窑火重燃永定河畔

2023年03月2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2022年4月19日,房山线地铁列车行驶过永定河。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2月24日,琉璃渠村,老手艺人点燃了一度熄灭的皇家琉璃窑火。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3月23日,永定河畔的琉璃渠村,三官阁过街楼。
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一河永定,一门广开。高山仰止,西望东来。”亘古屹立的群山、永恒流淌的河流,曾经育成了千万年的文明史,如今依然在塑造着这个城市未来的模样。

  茫茫西山雄踞华北平原西北端,滔滔永定河穿越太行山群山万壑,山河襟带中,这里是北京。

  从七十万年前的周口店出发,沿着时间的痕迹,走进岁月的风霜:一万多年前,东胡林人定居于西山;三千年前,周封燕国于房山琉璃河;两千多年前,燕迁都于蓟;一千三百年前,陈子昂登蓟丘与燕都故地,慨叹世事变迁……而后辽成南京、金建中都,元立大都,千百年文明传承不息……

  时至今日,这片傍着西山、倚着永定河的热土,再一次开启了创新与发展的新时代,随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千万年的文化遗产,正在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建设增添新的内容。“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从新旧石器时期起,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拥有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财富,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在今天,这些文化财富,也依然在塑造着北京人特有的气质。”曾参与三条文化带规划编制的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张景秋说。

  人类远古的遗迹,开启北京的历史

  探访山水之间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仿佛在经历一场时空之旅。

  时间的最远处,是古人类留下的遗迹。第一个遗迹,位于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猿人洞,距今70多万年前至20万年前。“中国猿人北京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猿人就生活在这里,中学历史教材中生火的猿人,正是他们。就在同一座山上,猿人洞的上方,距今约3万年前,体质特征上无限接近现代人的山顶洞人就生活在这里。

  2015年,一项保护工程正式开始,来自国内外诸多领域的学者和设计师,为猿人洞设计了一个特殊的保护装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护罩由825个玻璃钢材质的叶片组成,共有3400多平方米,这些叶片,像穿山甲片一样,随着山势的坡度起伏,仅仅高出地面2米,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保护猿人洞不受风雨侵蚀,也将人工造物对地形结构的影响降到最低。2018年,保护罩正式完工。2019年,这一工程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保护类建筑唯一金奖,2020年,再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奖。

  更多的保护工作还在进行,2020年,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还编制了《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0年-2035年)》,这一规划也被列入了《北京市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

  在周口店远古人类遗迹不断得到保护的同时,永定河的支流清水河岸边,门头沟区斋堂镇的深山中,北京境内已知最早的农耕文明东胡林人留下的遗迹,也在不断发掘和保护。

  2021年,东胡林遗址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的北京市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言,加强东胡林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时间继续往前,三千多年前,武王灭纣后,周王朝封召公于燕,召公姬奭派长子姬克于北京房山琉璃河筑城为燕都。这一故事,被记载在《史记》中,古老的文字,留下了北京城最早的记载。

  史书中走出的故事,在此得到了实物的佐证。而在这里,也即将建起一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遥远的历史,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

  2022年12月29日,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将全面推进。

  “周口店、东胡林、琉璃河、三山五园地区成为北京文明起源发展的最佳区位;从‘无定河’到永定河,冲出北京大西山山峡地区的河水形成北京小平原,成就了中国都城的最佳区位,镌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画卷。”张景秋说。

  最大的文化带,保护与老城之间的联系

  “西山是北京的父亲山,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宝秀说,“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严格来说是宽带状的,它面积广阔,覆盖了大兴、房山、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海淀、昌平、延庆8个区的全部或局部,一山一河,为北京平原提供了文明和城市诞生、发展的舞台。可以说,西山永定河孕育了北京城、培育了北京文化、养育了北京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许多文化传统,渐渐变得小众了,如何重新复活这些文化传统,让北京的特色在现代化的大潮中,再一次鲜明起来,许多人、许多地方都在尝试。

  在门头沟城区,一个新成立不久的艺术文创园中,汇集了许多来自民间的艺人,京西太平鼓的传承人,也在这里有了自己的传习基地。在琉璃渠村,始建于1263年的皇家琉璃官窑厂,重新燃起了窑火。

  三山五园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两大重点区域之一,也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的重点区域。

  2020年,海淀区启动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建设项目。2021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发布《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方案特别提出,保护山水形胜的整体格局、保护三山五园与北京老城的联系。

  天人相合的生态,也是文明的一部分

  和长城、大运河文化带不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最大的特质之一,是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张宝秀说,“长城和大运河,都是人工造物中的奇观。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不同,先有良好的自然本底,再累加自石器时代以来,人类长期活动留下的文明和文化财富,这是一个山水相依、刚柔交融、人文荟萃之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和支撑城市发展的记忆。”

  “以太行山为骨,以永定河为脉”,是北京城的特点,山水之间,育成了北京数十万年的人类史,诞生了北京上万年的农耕史,更孕育了北京三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

  然而,这山、这水,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近几年才焕发了新的生机。

  生活在永定河边的付宏春,就经历了永定河从有水到断流,再到恢复的全过程。

  2019年,生态补水和生态治理的效果开始显现,2021年,永定河747公里河道实现26年来首次全线通水,保持全线通水两个多月。2022年,永定河全线通水达到了123天。

  付宏春家门前的河道中,再次泛起了波光,傍晚纳凉的人们,也开始重新汇聚到河边。

  “永定河是生态之河,也是文化之河。”张宝秀说,“丰富的生态资源,孕育了深厚的文化传统,而随着生态的修复和治理,山河之间,重新成为宜居宜业的地方,不仅可以为本地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也可以让城里人在这里感受北京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特色。”

  山河永定,被文化改变的北京人

  文化离不开历史,同时也离不开创新,因为文化总是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起到“化成天下”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文化资源向文创资源的转化。张宝秀介绍,他们学校已开始关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如今在北京不少高校,已经有了相关的课程。张宝秀牵头开设一门“北京历史文化与创新发展”的课程,联合历史、地理、文化、设计等多个学科的专业教师,共同培育跨学科文创人才。

  类似的工作不仅在高校展开,也在文化带辐射的所有区域展开。在海淀上庄,重新恢复和扩大的京西稻田中,无人驾驶的收割机,为人们展示了古老传统和现代智能设备的有机结合。在房山,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加快建设。

  在京西门头沟,中学生姜玥和她的同学们,同样经历着千万年文化的洗礼。而就在琉璃渠的窑厂中,六十岁的琉璃烧制非遗传承人郭立生,在这个春天刚刚回到窑厂,郭立生三代人都从事琉璃烧制,但他的下一代并没有继承这一传统,他自己也曾经长时间离开村里的皇家琉璃窑厂,他一度觉得,这门技艺可能再也没人喜欢了。但如今,一切都在改变,2023年春天的窑火重燃仪式上,有一个特别的环节,一簇放在玻璃灯罩中的火苗,从几个孩子的手里,传递到老手艺人手中,然后由老手艺人重新点燃窑火。

  “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七十年的建都史,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今都是当代北京城市建设的财富。”张景秋说,“随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北京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成体系、成规模,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转变,并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引导人民从文化自信迈向文化自强。”

  “一河永定,一门广开。高山仰止,西望东来。”亘古屹立的群山、永恒流淌的河流,曾经育成了千万年的文明史,如今依然在塑造着这个城市未来的模样。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