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目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4:目击

一镜十年 胡同今昔

2023年04月0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杨梅竹斜街
2023年3月23日,杨梅竹斜街,来来往往的市民、游客。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杨梅竹斜街
2012年5月23日,杨梅竹斜街,一位施工人员走过正在改造的胡同。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菜市口西北角
2023年3月29日,原址已变身为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菜市口西北角
2010年7月,小女孩从拆迁的废墟上穿过准备回家。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梅兰芳故居
2023年3月23日,门牌号变成了23号,如今是一家中餐厅。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寓居此院。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梅兰芳故居
2010年7月,青云胡同29号,院内住着三户人家,邻里们聚在阴凉下聊天。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寓居此院。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东板桥街北口
2023年3月30日,同样的地方,不时有游客往来于此。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东板桥街北口
2009年10月,跨越玉河的小桥上,老人们围坐聊天。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记忆中的北京胡同曾一度令人怅惘。密如蛛网的电线,私搭乱建的小棚,雨水漫流的院落,环境不堪的公厕;一些四合院被拔地而起的光鲜高楼替代,居民搬离,古宅老树、闲花满地的历史记忆遗失在现代高速发展中。

  一切在2017年迎来转折。那一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明确老城不能再拆,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

  自此,胡同修缮更新步入正轨。恢复胡同规制格局,修缮老化的房屋、墙体,保护老物件,更新胡同基础设施。修缮从街巷向院落推进,既要“面子”,也要“里子”,老胡同里打造现代生活方式,居民留得下来,住得舒心。

  在不断持续的修缮改造中,没有拆旧建新的大变样,保留了胡同古韵。名人故居、百年老字号等历史文化载体深嵌于胡同之中,古韵与新貌相融共生。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完成3286条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

  如今,曾经衰草离披的老胡同苏醒,“老巷幽宅静树依”的京华风韵重现。

  新京报记者 朱清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