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碳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碳寻

低碳发展的“无锡模式”

2023年04月1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扫码关注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将重新定义未来能源、产业、消费和区域发展版图,是未来几十年城市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也是谋划推动碳中和的探索阶段、启动阶段。作为万亿GDP城市和著名山水之城,无锡在绿色低碳转型和率先探路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具有良好基础条件,也承担着特殊责任。

  2020年,无锡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净零碳城市”的工作目标,并提出要较全国和全省提前1-2年实现碳达峰目标。随后,无锡在江苏全省率先开展“碳普惠制”试点建设,通过重点打造零碳科技产业园、创设零碳基金、建设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创新零碳谷等措施,加快打造碳达峰的无锡经验。

  碳达峰的“无锡模式”“无锡样本”,对缓解无锡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约束关系,重塑无锡经济产业发展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推出《低碳发展的“无锡模式”》,从无锡重点领域双碳进展、典型经验和模式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无锡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情况和实践,试图寻找进一步促进无锡绿色低碳发展的方法路径,以更好抢抓“双碳”机遇、实现“双碳”目标。

  “净零碳城市”先试先行

  2020年无锡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净零碳城市”的工作目标,并积极推动城市产业、能源、交通和建筑等各领域低碳化发展,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第一,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产业结构更轻更绿。一是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2022年无锡2个园区入围国家级绿色园区,7家企业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企业入围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9家企业的产品入围绿色设计产品,入围数量创历史新高。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显现,2021年无锡制造业领域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8529.1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9%。三是产业集群发展良好,2022年无锡市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10个,其中,物联网产业规模预计突破400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第二,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利用率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无锡共实现替代电量87.54亿千瓦·时,推动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7%,2020年降至0.29吨标煤/万元。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和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零碳城市加快构建,全域低碳化发展势头良好。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逐年提升。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加快,绿色出行格局逐步形成。全面启动“零碳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普及。

  第四,人均GDP全国最高,碳排放量预计提前达峰。很多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后实现自然达峰,然后进入较长平台期后逐步走向碳排放下降通道。数据显示,2022年无锡人均GDP达到19.8万元,连续三年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一,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无锡碳达峰进入最后阶段,预计将早于全国和江苏省提前实现碳达峰。此外,作为能耗和碳排放主要领域,工业化程度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碳达峰碳中和进程。2022年,无锡第二产业占比上升至48.3%,在全国主要万亿GDP城市中排名前列,仅次于佛山的56.2%。

  践行双碳的无锡经验

  无锡绿色低碳发展得益于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间走出了一条平衡互补、良性互动的道路。近年来,无锡在坚持生态保护工作基础上,从自身资源禀赋和城市发展特点出发,大力推进能源、产业和城市生产生活各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逐步形成了“生态引领、全域低碳、重点领域降碳、试点示范带动 ”的碳达峰经验和“无锡模式”。

  坚持生态引领,夯实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基础

  国内外绿色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完善的政策保障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建立了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出台《无锡市产业结构调整目录(试行)》,坚决淘汰污染企业和项目,严格钢铁、石化等高耗能企业和项目准入。同时,把环境保护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组建市环境监察局和江苏省首个环保法庭,建立了一套用生态环保倒逼发展转型的考核和责任机制。二是积极推进生态治理。2017年无锡出台《关于调整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的意见》,2018年启动生态补偿立法工作,率先探索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资源污染区域补偿、环境保护激励等制度,以市场化机制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转型,形成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好互动。

  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制造

  无锡资源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无锡绿色低碳化发展的必然之路。一是加快调整淘汰高耗能产业。无锡在全省率先启动小化工、小钢铁、小印染、小水泥、小电镀等企业整治,关停高耗能企业;积极引导企业技改升级,逐步转向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高效益、可持续的集约型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综合效率和产出效益。二是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无锡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和绿色产品工作,出台《无锡市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升级。三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针对传统产业规模大、水平高的特点,无锡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改造,大力发展物联网、集成电路、新能源和装备制造等具备比较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调整能源结构,以技术推动能效提升

  近年来,无锡积极调整改善能源结构,严控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依托技术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能效提升。一是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无锡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并不断提高电力消费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提高电气化程度。二是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无锡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等三大领域作为重点方向,初步形成了包括产品生产、检测认证、设计、工程、智能运维等完整新能源产业链,聚集了远景科技、先导智能、上能电气、尚德太阳能等一大批知名新能源企业,新能源产业集群式发展特征明显。三是以技术赋能能效提升。无锡利用自身物联网技术和产业优势,聚焦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推进集“源网荷储”于一体的智能配电网建设应用,促进能源互联网在城市和企业间应用,提升传统能源管理效率。

  引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进全域低碳发展

  无锡在推进能源和工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城市居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城市全域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推进绿色低碳社区普及。2015年,无锡在江苏省率先展开市级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在试点社区展开碳排查、废物综合利用、低碳生活宣传等,推动居民生活绿色低碳。二是打造碳普惠激励机制。无锡开发上线了全国首款公益性“碳普惠制”APP,创建购物、出行、公益等多个低碳场景,以降低消费者成本等方式鼓励公众参与降低碳排放行动当中,引导公众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三是全面展开零碳社区试点建设。在低碳社区基础上,今年无锡全面展开零碳社区试点,打造光伏屋顶、雨水花园等绿色公共设施;建设社区光储充一体化充电设施,推动社区出行与公交、地铁高效衔接,推动社区全面低碳。

  打造试点示范,引领绿色低碳

  无锡以自身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特点为出发点,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打造一批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者。一是展开绿色低碳零碳园区建设。无锡积极推动无锡高新区、江阴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园区,推动惠山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生态园区。双碳目标提出以后,2021年无锡高新区率先挂牌成立江苏省首个零碳科技产业园——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开展“零碳、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通过零碳产业园区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二是突出双碳创新实践。无锡联合远景红杉碳中和基金打造国内首个政府级别“能碳双控”管理平台,实现区域内能耗、碳耗全流程实时统计、精准跟踪和及时预警,并能一键采购绿电、绿证,连接碳市场,实现碳中和闭环。此外,无锡打造全省首个政府楼宇“碳中和”能源托管项目、零碳排放的新能源环卫车等具有鲜明特点“无锡案例”,以点带面推动全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

  无锡是经济大市、产业大市,同时也是用能和碳排放大市。在全国主要万亿GDP城市中,无锡碳排放总量处于相对较高位置,这主要在于无锡的能源和产业结构。未来,无锡需要加快自身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塑造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更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大局。

  能源和产业结构是最大制约因素

  能源资源禀赋较差,非化石能源比重偏低。作为工业和用能大市,无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相对较高,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7.6%,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仅约8.5%;截至2020年底,无锡煤电占比约为55.4%,可再生能源装机约占12.5%,能源结构和电力结构偏煤、清洁能源占比低是无锡碳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同时,随着无锡“产业强市”战略逐步深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控制同样面临新挑战,无锡在推动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间面临更大的压力。此外,无锡自身能源资源有限,外调电力不断增加,水电、风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发展条件不足;当前全球能源市场不稳定因素较多,能源供应安全和保供稳价成为能源工作的首要,这些都制约着无锡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转型。

  工业规模较大,产业结构偏重。相比第三产业,工业耗能和用电量明显较大,因此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作为制造业大市,无锡工业占比连续三年提高,2022年无锡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9:48.3:50.8,规上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7.8%。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33.30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600.40亿千瓦时,占比全社会用电量超72.1%。而无锡煤电占比约为55.4%,工业间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数量也就十分庞大。无锡产业工业规模大、产业结构偏重是制约无锡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

  制造业向绿,仍需加码技术创新

  针对制约无锡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以低碳零碳技术创新为驱动,加快推动无锡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变革,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构建能耗低、附加值高的绿色制造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光伏电站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针对无锡能源以煤炭为主、新能源发展条件不足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无锡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及煤炭清洁化利用,提高煤电发展的效率和能源利用率,从而降低煤炭消费的碳排放量。二是借助自身在光伏产业方面的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光伏新能源建设,在居民区、公共建筑、交通、工业园区内大规模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推进光伏规模应用。三是加快数字技术和储能研发应用,发挥自身物联网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云大物移智链等数字技术应用,加快新型储能电站建设,加强综合能源管理和“源网荷储”协同能力,全面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和可靠性,构建适应新能源消纳特点的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和新兴产业。无锡产业规模大、占比高的特点决定了无锡必须要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无锡应依托自身产业优势,以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突出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两大领域,不断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比重,降低传统工业等高耗能产业占比,构建各产业占比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全面推广绿色制造。制造业是无锡经济发展的支柱,应推动制造业资源要素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利用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推动更多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更多绿色制造工厂,全面推广绿色制造。三是加快打造“465”现代产业体系。无锡应立足在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装备制造等领域产业优势,面向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通过打造重点产业集群的方式,形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构建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占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推动能源产业全领域变革。技术创新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当前,世界能源科技革命正在孕育,针对创新资源不足的特点,无锡应强化能源技术创新的投入与突破,面向自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提升能源和产业发展技术水平。一是推动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加强制造业领域节能减碳技术研发应用,打造绿色制造示范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加快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技术研发,支撑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二是打造新能源企业创新平台,推动光伏技术创新,研究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光伏产业化关键技术;强化储能技术应用,推动储能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领域大规模应用;加大氢能技术研发力度,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三是推进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应用,围绕零碳电力、零碳流程重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和生态碳汇等方向,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工程,推动零碳负碳技术大规模应用。

  注:本次报告数据来源为无锡市统计局及政府工作报告。参考文献主要包括《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电力能源“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 、《无锡绿色低碳发展报告》等官方政策文件及公开媒体报道。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