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锂电企业而言,2022年实现“躺赢”。
过去一年,“宁王”业绩登顶,净利达到307.29亿元。受高锂价带动,上游锂资源企业拔得头筹,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与盐湖股份占据业绩榜单二、三、五位,第四位为比亚迪。这五家企业不仅归母净利润突破百亿元,并与其他企业拉开差距。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成为最为强劲的业绩动力,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看到,目前已披露年报或业绩快报的锂电池企业,50家实现业绩增长。
行业迈入爆发的一年,亦遭遇巨变。2023年碳酸锂价格不断跳水,4月13日直接失守20万元/吨关口,创下近一年新低。如今,碳酸锂整体供需过剩,去库存成为悬在企业头上的利剑。
锂价涨破纪录:上游乘东风
截至4月25日盘前,Wind锂电池板块91家上市公司中,已有70家披露2022年年报或业绩快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545亿元,归母净利润1799亿元。
2022年,比亚迪坐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同样位居营收榜首。公司实现营收4240.61亿元,创历史新高。紧随其后的宁德时代实现营收3285.94亿元,为历年新高。
两家企业营收跻身千亿级阵营,锂电池板块另有32家营收达到百亿规模,65家企业实现营收增长。此外,17家企业实现业绩翻番,3家企业扭亏为盈。
2022年,碳酸锂作为锂电池重要原材料,价格“脱缰”。自年初迈入30万元/吨关口,当年3月初突破50万元/吨,两个月内上涨近七成。经历短暂回落后,碳酸锂价格于第二季度再度进入上行通道,并在11月创下60万元/吨的新纪录。
碳酸锂价格飙涨,直接带动锂电池产业链利润向上游集聚,坐拥锂资源的上游企业与中游电池制造商之间利润“剪刀差”加大。
中泰证券研报称,碳酸锂价格由5万元/吨左右上探至40万元/吨以上,碳酸锂在电池售价中占比由4.5%升至34.9%,即碳酸锂涨价大约影响电池环节近30个点的毛利率。2020年,碳酸锂价格在4万-5万元/吨低位时,锂资源企业几无利润,电池环节盈利约0.2元/Wh(瓦时)。随着碳酸锂价格上行,电池环节利润逐渐向上游资源集中,2022年一季度碳酸锂均价上行至43万元/吨,单Wh电池锂资源盈利达到0.27元,电池环节亏损约0.12元/Wh。
原材料价格波动,最终向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数码电子等终端传导。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去年11月曾表示,碳酸锂价格每上涨10万元,将给公司毛利率带来约2个百分点的影响。
站上风口,过去一年天齐锂业成为大赢家——2022年归母净利润241.25亿元,同比增幅达1060.47%。
按照2021年产量计算,天齐锂业是全球第四大,中国和亚洲第二大锂化工产品(指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和金属锂等)供应商。凭借控股的澳大利亚格林布什矿、四川雅江措拉矿等锂矿资源,天齐锂业实现了锂化工产品原材料100%自给自足,2022年销售毛利率为85.85%,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20个百分点。
天齐锂业将业绩增长归因于产品量价齐升以及关联企业带来的投资收益,“中国锂电行业蓬勃发展给锂电正极材料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产业链下游需求的景气度向上传导,带动上游资源端及锂化合物产品的价格持续上行,成为锂行业的主要驱动力。”
融捷股份、赣锋锂业、盛新锂能、盐湖股份等上游锂矿、锂盐企业同样受益于这波锂行情。年报显示,融捷股份的锂精矿产品2022年毛利率高达91.42%,较上年增加近30个百分点;盐湖股份的碳酸锂产品毛利率达91.96%,同比增长超过20个百分点。
需求遇冷,锂资源跑马圈地
2022年飙涨的碳酸锂,进入2023年价格则不断跳水,4月13日直接失守20万元/吨,创下近一年新低。
宁德时代今年2月向下游新能源车企推出“锂矿返利”计划,而20万元/吨为其给出的锚定价格,即未来三年宁德时代的一部分动力电池将以碳酸锂价格20万元/吨结算,并从今年三季度实施。这一计划推出时碳酸锂价格尚在40万元/吨以上,20万元/吨一度被市场认为是碳酸锂的价格支撑,然而不足两个月时间已经跌破。
行业的悲观预期不止于此。“(碳酸锂)有60万元一吨的昨天,就可能有10万元一吨的明天。”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3月上旬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同样认为,碳酸锂实际成本应该在3万元/吨,预计还会快速下降,下探到10万元/吨以下。
“需求在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供应还在持续增长,这是价格快速下行的主要原因。”上海有色网行业研究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王聪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在市场看来,2022年作为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的收官之年,透支了部分消费需求,加上前期产业链大幅扩产,导致库存增多而需求不振。王聪判断,2023年碳酸锂整体供需预计仍将过剩,4月上旬预计过剩量约3万吨LCE(碳酸锂当量)。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曲音飞也认为,去库存尚需时间,需重点关注需求复苏情况,需求恢复正常,行业进入良性运转状态,价格有望趋稳甚至回涨。
作为锂电池的主要下游,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预示着行业前景。乘联会今年年初报告对新能源汽车增长仍保持乐观,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称,前期供需错配带来的碳酸锂高价格将明显回落,有利于新能源车厂商盈利改善。
处于规模化发展前夜的储能产业,装机需求亦有望在2023年保持增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5%-70%,市场规模将会屡创新高。
作为一种周期性较强的行业,价格波动为锂产业链带来挑战,但在未来需求确定的前提下,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将有益于产业链上下游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锂电池板块上市公司年报看到,不少公司已在推进资源扩产计划。
对于锂资源布局,宁德时代野心显露。去年,“天价锂矿”斯诺威上演了一场争夺战,最终宁德时代斥资逾60亿元“截胡”。宁德时代计划中,公司通过自制开采、投资入股、合资合作、回收利用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电池矿产资源和上游材料领域布局,打造供应链韧性,2022年加大电池矿产资源领域投入,推动锂、镍、磷等资源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天齐锂业伴随年报同时发布了未来五年战略规划,将稳步落实基础锂盐产能扩张计划,力争到2027年达到30万吨左右碳酸锂当量的锂化工产品产能。
上市公司跑马圈地上游锂资源,加强上游资源保障凸显出迫切性。我国锂资源主要以盐湖卤水、锂辉石和锂云母为主,其中提取技术难度较大的盐湖卤水在我国锂资源总量中占比超过八成。因产量难以满足下游激增的需求,我国锂产业原材料依赖于澳大利亚、智利等国进口。
投资海外矿产面临当地政策和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如今,新疆、湖南郴州、内蒙古等地锂资源已开始进入企业视野。而湖南郴州则被视作下一个云母矿的有效供应地,甚至吸引了跨界投资。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去年年末,主营铁矿石的大中矿业与原先主营重型机械的鞍重股份先后与湖南郴州临武县达成合作协议,将在当地投资建设含锂多金属矿采选、碳酸锂及电池项目,投资规模均在百亿级别。随着本土优质资源开发提速,资源自给率有望得到提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