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国际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国际新闻

英国环境专家林赛·斯特林格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谈沙尘暴的产生与治理

应对土地退化需要全球性协作

2023年05月0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Lindsay Stringer 林赛·斯特林格
英国约克大学环境与地理学系环境与发展教授,她长期使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2013年,她因在旱地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获得了菲利普·莱弗休姆奖,2017年,斯特林格获得了由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沃尔夫森优秀奖。斯特林格还参与撰写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有关土地退化问题的评估报告。
新京报记者连线英国约克大学环境与地理学系环境与发展教授林赛·斯特林格。 视频截图
扫码观看视频

  今年春季,尤其进入4月以来,东亚多地频频遭遇沙尘天气过程。来自亚洲内陆的沙尘,影响中国十余个省区市,甚至波及朝鲜半岛和日本。专家介绍,除了亚洲沙尘暴源区,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中亚、西亚等地的沙漠干旱地区等也是全球主要的沙尘暴源区。

  近日,新京报记者对话英国约克大学环境与地理学系环境与发展教授林赛·斯特林格(Lindsay Stringer)。

  斯特林格表示,人类文明已经非常迅速且广泛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不仅是砍伐树木、滥伐森林以及过度放牧,人类城市化的进程也在迅速改变着陆地表面,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沙尘暴的产生。

  根据全球环境基金数据,全球约有32亿人受到土地退化的影响。斯特林格强调,应对土地退化需要全球性协作,在采取措施防治荒漠化以及应对土地退化时,须与人们在当地的谋生方式相适应。无论在哪里,治理土地退化问题都需要以综合方式思考,再采取系统措施。 

  沙尘暴成因

  人类文明迅速且广泛改变了地球面貌

  新京报:不是所有的沙尘天气都可以被称为“沙尘暴”,沙尘暴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斯特林格:综合起来的条件是,缺乏植被覆盖,加上大风天气以及干燥气候。干旱地区植被较少,覆盖土地的植物较少。如果(沙尘)颗粒暴露在外,在风很大的情况下,这些颗粒很容易被风卷起来。在部分干旱地区,气候变化会导致当地更加干旱,如果土壤中的水分减少,(沙尘)颗粒就会变得更加松散,无法黏在一起。这些尘粒、沙粒就会被风吹起。

  新京报:沙尘暴主要会出现在什么样的地方?

  斯特林格:很多沙子和灰尘都来自沙漠地区,那里植被很少,土壤和沙粒更容易被风吹起。除干旱地区外,农业用地也容易产生大量灰尘,矿区特别是露天矿区也有大量灰尘。很明显,这类地区在世界各地都有,这就是为什么全球很多国家都会经历沙尘暴。即便在英国,我们有时也会遇到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尘,这些沙尘从非洲一路穿越地中海,来到英国。根据风向和气流强度不同,沙尘也在四处移动。

  新京报:从根源来看,导致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斯特林格:除去天气条件的话,可以看看(沙尘暴)中人类活动参与的一面。人类已经非常迅速且广泛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我们砍掉了许多树木,尽管世界各地已经有许多恢复计划在进行之中,但我们改变了许多地表覆盖情况,使得更多的土壤暴露在外。

  不仅是砍伐树木、滥伐森林以及过度放牧,我们城市化的进程也在迅速改变着陆地表面,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沙尘暴的产生。

  荒漠化影响

  荒漠化会影响人类福祉健康

  新京报:荒漠化被称为“现代最大的环境挑战”“地球的癌症”,你如何看待这些针对荒漠化的评价?荒漠化给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斯特林格:这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它会影响土地质量。人类正是依赖土地种植庄稼获取大部分食物,虽然我们也从海洋中捕鱼,但土地在人类生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荒漠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如果我们吸入这些小颗粒,它们会卡在肺部,导致各种各样的呼吸问题。荒漠化还会导致经济损失。沙尘暴可能会扰乱食品以及其他商品的运输,当灰尘掉落,它可能会污染水源,而清理水源的费用十分昂贵。它还能扰乱电信。就此来看,这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也会导致人类健康福祉受损。

  新京报:哪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荒漠化的发生?能否量化荒漠化中有多少是直接由人类活动导致的?

  斯特林格:很难衡量到底有多少是由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的荒漠化。因为这是一个由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问题。

  就荒漠化发生的地区而言,导致当地荒漠化的诱导因素可能发生在其他地区,但却是发生荒漠化地方的人们在遭受痛苦。例如,欧洲对肉类的需求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南美森林的砍伐。

  同样在发生沙尘暴时,沙尘会从荒漠化地区被带往另一个地方。所以在荒漠化问题上,世界各地之间相互联系,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并不能靠某个人自己单打独斗解决。应对荒漠化需要全球性协作,目前也有一些国际协定帮助支持应对荒漠化的国际努力。

  荒漠化防治

  中国防治荒漠化投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新京报:你认为在治理荒漠化方面,应该侧重考虑哪些方面?

  斯特林格:与其谈荒漠化,不如更广泛地考虑土地退化问题。因为沙漠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态系统,我们并不会在极度干旱的地区种植人类所需的大部分食物。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应该在哪里种植粮食,并确保我们管理土地不会受到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影响。

  我们需要保证土壤恢复,在可能的地方保持植被覆盖,替换养分。从减少沙尘和沙尘暴方面考虑,我们最好不要深耕,需要略小规模的耕种场地,并在其间穿插防风设施以降低风速,减少灰尘颗粒的夹带。我们应该更多思考土地管理的方法,而不是试图修复自然的生态系统。

  新京报:整体而言,你如何评价中国几十年来防沙治沙的成效?

  斯特林格:毫无疑问,中国多年来在防治荒漠化和绿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受到重视和认可,人们认识到不能让土地一直退化下去,需要为此作出实际行动。中国有许多国家环境项目,大大增加了植被覆盖的数量。就中国的绿化而言,我们在过去十年确实看到了这些项目带来的好处。从卫星数据来看,能看到许多树木生长的地方,在坡地上的放牧活动也在减少。建议中国在未来进一步监测植树对水供应的影响,对河流,甚至黄河沉积的影响。由于树木固定了土壤的位置,让它们不会在每次下雨的时候都被冲入河里,所以沉积速率会大幅下降。

  一个可能需要更多思考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解决环境挑战的同时,解决社会和经济挑战。我们看到在其他地区,农民通过某种特定方式管理土地,可以获得报酬,这不仅是一种补偿,而是认识到利用土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为此定价,这样农民也可以从中受益,他们会得到更多收入。因此,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问题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中国的另一个潜在机会是创造绿色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谋生。

  新京报:沙尘暴问题困扰着许多国家,澳大利亚、美国以及中东地区都有类似问题,根据各国不同的治理经验,你对于治理荒漠化、土地退化问题有哪些具体建议?

  斯特林格: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洛杉矶,中东的德黑兰,这些都是非常干燥的地区,在沙漠中矗立着的大城市。然而,在这些地方解决荒漠化的方法,当然和在蒙古国、撒哈拉以及非洲萨赫勒地区采用的方法非常不同。

  我认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应该与人们在当地的谋生方式相适应。在乡村地区,主要在于培训农民,了解他们因荒漠化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

  在城市里,可能更多的是关于节约用水,确保建筑是按照具体法规建造的,可以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减少对水电等其他能源的压力。无论在哪里,(治理土地退化问题)都需要以综合方式思考,再采取系统措施。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姚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