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北京新闻

北京在册护士总数达14.3万人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75%;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

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5月8日,“网约护士”董红旭到患者家中提供上门服务。视频截图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改善护理服务”。5月11日,北京市卫健委召开发布会,通报了近年来首都护理工作取得的进展。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册护士总数14.3万人。结合专科优势,不少医院开设了特色护理门诊;此外,结合互联网技术,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

  

  亮点1

  开展护士多机构执业实施电子化注册

  北京市卫健委公众权益保障处处长姚秀军介绍,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册护士总数14.3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6.5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75%。2022年,在老年、伤口造口、失禁等16个专业领域,北京新增培养专科护士1360名,累计培养14293名。

  此外,护士执业制度日益完善。北京下放护士注册管理层级,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理流程,开展护士多机构执业,全面实施护士电子化注册,推进电子证照,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基层。

  亮点2

  卧床护理、临终关怀多举措服务老年患者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医养结合成为不少居家老人的刚需。

  姚秀军称,北京正积极推进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将出院患者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居家护理,从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服务供给、规范开展需求评估、有序提供护理服务、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推动老年护理工作。

  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玲告诉记者,新街口是北京市西城区的传统老街区,辖区常住总人口为8.4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居民约1.5万人,因各种原因导致长期卧床老人1400余人。中心为辖区内失能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对接182张家庭养老床位,进行预约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等专业护理服务,既有常见的卧床老人防褥疮治疗与护理,口腔护理,鼻饲管、留置导尿管、引流管护理,也有康复指导、膳食摄入、营养均衡以及对于家庭环境的评估和家属陪护知识宣教。截至目前,已对辖区内200余名失能老人进行了上门评估。

  北京老年医院副院长倪如暘介绍,作为“老年友善医院”,该院长期卧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会由护士操作,通过天轨移位系统送至全自动洗澡机内完成整个洗浴过程。

  亮点3

  认知训练、创面门诊多院探索特色门诊

  姚秀军表示,北京市护理服务质量不断优化,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部分医疗机构已覆盖门(急)诊、血液净化中心(室)、手术(部)室、导管室等非住院部门。

  不少医院结合自身特点,开设了特色护理门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护理部主任韩斌如介绍,宣武医院的护理工作突出神经科学与老年医学两大特色,开设了认知训练、康复居家、小儿癫痫、产褥期护理、造口、PICC维护、心脏起搏器随访、牙周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护理、糖尿病足伤口、肾病水肿等11个专科护理服务门诊,使患者享有更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整形烧伤科的优势,开设了创面门诊,作为护理服务专科技术的延伸,为辖区伤口患者开通了“医院-社区-医院”的就诊绿色通道,实现了临床专全结合的“护理专科门诊-中心门诊-站内门诊”一体化管理。目前已累计为伤口患者门诊服务20000余人次、上门服务400余人次。

  亮点4

  护理“触网”服务延伸至家中

  北京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覆盖医疗机构、社区、居家及全人群,逐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航介绍,该院针对院外慢病患者探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医护共同照护线上疾病管理,通过实时同步上传患者血糖、血压、体重数据,医护人员及时给予疾病指导。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构建冠心病、房颤、心衰、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术后4个MDT随访团队,对患者进行全程指导。

  韩斌如表示,聚焦认知障碍老年人行动不便、无家人陪伴的“痛点”,宣武医院把认知训练护理门诊开到了线上,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与患者进行实时沟通,指导认知功能训练、进行健康教育及定期认知功能评估预约等,并解答居家照料康复问题。“线上+线下”的认知训练既解决了出院后的护理断档问题,又为不能来院就医的患者解决了烦恼,目前线上认知训练已占总干预量的27.4%。

  ■ 关注

  响应线上呼叫 “网约护士”走进患者家中

  生了病、去医院,这是一条顺理成章的路线。但对一些特殊群体来说,上下楼都很困难,有时甚至要求助120才能看病。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2019年,国家卫健委出台文件,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佑安医院等培养了一批线上接单的“网约护士”,在工作之余,他们可以上门服务。

  护士的移动,获益的不仅仅是老人,还有重症术后患者、超重人群;提供的也不仅仅是护理,有时他们察觉患者的健康隐患,给予及时的预警和建议。

  5·12国际护士节前,新京报记者跟随一位“网约护士”,近距离观察她的工作状态。

  新京报记者 戴轩

  老楼无电梯 护士上门为八旬老人拆线

  5月8日早上8点,结束了夜班,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外科护士董红旭没有回家,而是继续留在医院。因为她在线上平台接到了一个上门服务的订单。患者是八十多岁的老年人,前阵子刚在科里完成疝气手术出院,现在需要拆线。患者家人从网上下单,预定当天10点半由护士去家里服务。

  10点左右,董红旭在住院楼二楼领取耗材包,确认了患者的住址,便骑上“小电驴”出发了。患者住在翠微路一个老小区,四楼,没有电梯。进门后,记者发现老人能与人清晰交流,但肢体行动不便,在家中也需拄拐缓慢行走。

  患者家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董红旭进入老人的卧室,开始进行操作。

  处理本身并不复杂。董红旭对自己的手部进行反复消毒,然后揭开患者腰间胶带与辅料,对创面进行消毒,用剪刀将黑色的缝线一点点剪断取出,之后敷上纱布,帮助老人戴好腰带。

  在操作的同时,董红旭与老人“唠嗑”,问他术后上厕所是否顺利、需不需要使劲儿,嘱咐他一个星期不能洗澡,三个月不能提重物。离开之前,她提醒家属,老人的脚有些水肿,需要注意,过阵子还要记得去医院复查。

  老人的女儿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电梯,父母下楼困难。“五一”前为了做手术,父亲不得不去医院,当时是抓着扶手,一步一步挪到楼下。得知他们的情况,出院时,医生告诉他们现在有上门护理服务,这让他们松了一口气。

  在完成操作、装好医疗垃圾后,董红旭结束了订单,返回医院。

  难以出门的不仅是老人

  2021年,董红旭加入“网约护士”的行列,到现在已接单服务二十多次。“下单”最多的是老人,这也是国家卫健委启动互联网+护理试点时主要考虑的人群。据国家卫健委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需求十分迫切。

  此外,也有更年轻的人。

  董红旭所在的腹膜肿瘤外科,有些做开腹手术的患者会有较大创面,即便是年轻人,也需要较长时间康复,有患者会接连在网上下单。

  也有人因体质原因很难去医院。董红旭的一位同行曾接过一名患者,体重近180斤,出院时叫了120抬上楼,患者伤口大且出现了液化,每三天就要换一次药,但下不了楼,只能依赖护士上门服务。

  拆线、换药、吸痰……在操作之余,护士们的医学知识也常发挥作用。本是上门护理,但因顺便“面诊”可能会发现患者更大的健康隐患。有一次,在为一名患者上门服务时,董红旭发现对方皮肤、巩膜都呈现出黄色,担心是肝肾损伤。董红旭提醒他一定要去医院。之后,对方被查出肝功能损伤,当即被收住院。

  医疗新业态 如何平衡便利与安全?

  2019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6省市启动试点;次年,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省份,要求其他省份原则上至少确定1个城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

  网约、上门、医疗服务,这几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外界最为关注的是便利与安全的平衡。从患者的角度,会关注护士是否具备足够的资质与能力、服务范围能否覆盖需求;护士则会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能否保障,以及患者表述的情况是否准确。

  北京世纪坛医院护理部主任刘俐惠介绍,该院目前能网上接单的护士共八十名左右,必须具备执业三年以上的资质,并参与相关培训,以确保能承担上门服务。

  董红旭告诉记者,上门服务的项目只是院内项目中的一部分,包括伤口换药、造口护理、PICC护理、吸痰、雾化、陪诊等,难度不高,除了留置胃管、尿管,有创操作基本不能在家中进行,一些较为专业的操作,如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处理,则只能由该专科护士接单,其他科室没有权限。

  她服务的大多是从自己科室出院的患者,上门前会和医生了解患者情况,譬如伤口是否有液化,以提前做好准备;如果是不认识的患者,会和家属进行电话沟通,确认具体情况,指导家属做一些前期的准备。

  对患者的“门槛”则相对较低,没有太多限制。在个别项目上有诊断要求,譬如PICC护理和胃管尿管更换,需要有医生的明确诊断;采血需要有医院开具的单子等。

  安全是董红旭刚接触上门服务时最担心的问题,尤其当服务的是陌生患者,且距离较远时——有一次她接到一个来自门头沟的订单,为了确保安全,老公和儿子陪着她一起去。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中也提及风险防控问题。包括可以要求服务对象上传身份信息、病历、家庭签约协议等资料进行验证;试点医疗机构或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当按照协议要求,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配备一键报警装置,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切实保障护士执业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提及期望,董红旭表示,上门服务对部分患者是刚需,但没有进入医保,相比普通在院护理价格仍显得较高,希望未来能得到更多官方扶持,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