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中国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9:中国新闻

新版《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发布,涵盖的高等植物、脊椎动物分别较上一次增加4880种、410种

近500种野生动植物受威胁等级下降

2023年05月23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据国家林草局介绍,朱鹮分布区已从3个省份扩展至7个省份,野外种群超过7000只。赵纳勋 摄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长臂猿。肖诗白 摄
南方红豆杉。翟俊文 摄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亚洲象。沈庆仲 摄

  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当天,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宣传活动在云南昆明举办。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

  本次名录评估涵盖了高等植物39330种(含种下单元)和脊椎动物4767种。评估结果显示,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共有4088种,占比10.39%;脊椎动物受威胁物种共有1050种,占比22.02%。

  此外,新京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亚洲象、雪豹、东北虎、海南长臂猿、黔金丝猴、藏羚、莽山烙铁头蛇、苏铁、兰科植物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十四五”期间,国家林草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大熊猫、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穿山甲、长臂猿、雪豹、苏铁、兰科植物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确保到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5%,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

  关注 1

  更新《红色名录》有何必要性及意义?

  近十年来陆续增加许多新物种或新记录种;一些物种濒危程度得到改善

  开展生物多样性濒危现状评估和红色名录制订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界的共识,是各国政府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的依据和前提。

  2013年和2015年,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别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红色名录自发布以来受到国内外保护生物界的广泛重视,成为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协议、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分析和制订保护对策的重要科学依据。

  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监测力度的加大以及国内外专家的深入研究,中国动植物分类学、系统学及保护成效取得长足发展,积累了大量新资料,陆续增加了许多新物种或新记录种,分类体系也发生了变化。此外,动植物濒危物种保护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一些物种的濒危程度得到改善,急需对中国现有分布的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生存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更新,尽快对《名录》进行科学调整。

  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于2020年再次联合对红色名录进行科学调整,最终形成此次发布更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实现对中国现有分布的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生存状况的全面评估和更新。

  关注 2

  此次评估有何特点?结果如何?

  此次评估涵盖的高等植物、脊椎动物分别较上一次增加4880种、410种

  本次名录评估涵盖了高等植物39330种(含种下单元)和脊椎动物4767种。在红色名录等级中,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三个等级的物种为受威胁物种,受威胁物种是红色名录中最受关注的类群,也是优先保护的重点对象。

  本次评估结果显示: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共有4088种,占比10.39%;脊椎动物受威胁物种共有1050种,占比22.02%。

  与上一次评估工作相比,本次评估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评估的物种数量有较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发表植物新种200余种,每年新增脊椎动物也超过50种。仅2020年我国发表的新物种就超过2400种,占全球新发表物种总数的10%以上,其中包括312种高等植物和100种脊椎动物。因此,本次评估涵盖了高等植物39330种,较上一次增加4880种;脊椎动物4767种,较上一次增加410种。

  其次,物种基础资料得到了极大丰富。本次评估中,有595种高等植物和157种脊椎动物因相关数据得到补充,其濒危等级获得了更新评定。

  另外,本次评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受威胁物种的变化情况。相比上次评估,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有2957种等级保持不变,86种因种群数量下降、占有区缩小、发现点减少等原因等级上升,406种因生存状态改善而“降级”,其中265种移出受威胁等级,18种原疑似灭绝物种因野外调查重新发现而重新获得评估等级,重点濒危类群裸子植物受威胁比例下降了5%。脊椎动物受威胁物种有765种等级不变,54种等级上升,93种“降级”,其中43种移出受威胁等级,1个物种因野外调查重新发现而由“灭绝”下调至“濒危”。

  评估结果显示,我国的野生植物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脊椎动物受威胁状况的恶化趋势有所减缓,部分物种濒危状况持续向好,但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整体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关注 3

  哪些物种受威胁程度“降级”?

  包括红豆杉属植物、川金丝猴等近500种野生动植物

  近年来,我国通过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等措施,推进天然林保护恢复、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执法监督力度,逐步恢复了重点区域野生动植物生境,近500种野生动植物受威胁等级下降。

  比如红豆杉属植物,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对紫杉醇抗癌药物的急切需求和高额价位,致使各地一度乱砍滥伐,短时间内野外红豆杉资源匮乏殆尽,使该属物种陷入濒危。此后,我国全面加强红豆杉类资源的保护管理,经过多年持续保护,红豆杉野外居群得到稳定恢复,株数达百万以上。本次评估南方红豆杉由“易危”调整为“近危”,东北红豆杉和密叶红豆杉由“濒危”分别调整为“近危”和“无危”。

  再比如川金丝猴,自我国保护区建设提速以来,有川金丝猴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和面积都增加超过一倍,野生川金丝猴种群从2002年的1.4万只,增加到目前约2.5万只,种群分布区域也显著增加。因此,此次评估将川金丝猴濒危等级从“易危”降到了“近危”。

  物种受威胁程度“降级”,不代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降级。拯救中国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继续团结协作,共同开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张建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