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
下一篇

打造“科研无忧”新机制,让学者轻装上阵

2023年05月23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经费上的“科研无忧”,有望解决长期以来困惑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难题。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在大湾区科学论坛上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的目标是要打通研究与临床,打通“科”与“医”。作为一个新型研究机构,希望在各个方面有所探索,打造出“科研无忧”的新机制。

  打造“科研无忧”新机制,就是给科研人员创造全力投入研究的科研环境,无需在申请经费、使用经费、打造成果上耗费不必要的精力,能够专心于自己感兴趣的科研。

  而打造这样的新机制,关键是建立科研信任机制。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公众,要相信科研人员,通过建立专业共同体,关注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科研实际贡献,提升科研人员的学术尊严与学术荣誉感。

  如颜宁提到的无论是经费来源还是经费使用,她都想探索一些灵活机制,并与国家现在大的科研经费使用的方向一致,也就是信任科学家,尽量避免条条框框,真正地让科研人员的精力用在创新和科技强国上。

  经费上的“科研无忧”,就是把科研经费的使用自主权交给科研人员,科研活动需要在哪些方面花钱,就把钱用到哪些方面。以此解决长期以来困惑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难题。

  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实行的是申请、立项、预算管理制。科研人员要获得科研项目、经费支持,需要通过竞争,而不是所有科研人员都可获得基本科研经费,并自主利用这些经费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科研。

  这把很多科研人员的精力导向申请课题、项目中,并为此不得不“迎合”项目设立方。而且,不少科研人员在申请科研立项时,就被要求预估科研成果,并确定经费支出。可问题是,科研活动没有开展,怎么就能预估取得怎样的成果?

  要知道,科研探索、创新,是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但为了获得项目,很多科研人员的经费预算只能“拍脑袋”制定,在开展研究时,还不得不按当初的预算使用经费。这种经费管理制度,貌似防止了经费乱使用,实际却制造更大的浪费。

  对此,不少专家提出,在科研经费的配置上,要减少竞争性科研经费,增加非竞争性科研经费。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要给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而可行的方式,就是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

  但对于科研经费包干制,也有不同意见,担心给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后,会导致经费被挥霍、挪用。近年来发生在科研领域的贪腐案,也令人们对科研人员不放心,这是需要理性对待的。

  需要看到,给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这是信任科研人员。而这种信任机制,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这是促进科研人员做有价值科研的重要内驱力。

  事实上,信任科研人员,给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并非没有监督、约束机制。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一方面要求科研经费支出公开、透明,除涉及机密之外的科研经费使用信息,都应公开以接受监督;另一方面则可建立科研同行评价机制,以学术标准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科研贡献,引导科研人员把精力用到科研之中,避免急功近利。

  据报道,除了政府支持的科研经费之外,深圳医科院还想再探索一个能够长期支持高风险、高回报的研究的新机制,以基金会等模式来做。这是有针对性的。

  当前,对科研人员的评价还是结果性评价,还缺乏宽容科研失败的氛围。于是,大部分科研人员开展的研究,都是“共识性”研究,即得到普遍支持的研究,而“非共识”、高风险研究,则很难进行。这也会影响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不过,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高风险研究,除了需要经费支持外,还需要相应的评价体系支撑,让科研人员摆脱急于发论文、申报奖项的急功近利,追求真正有价值的科研突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