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消防员陈雄伟20余年参加灭火救援行动5000余次;加入水域救援队赴多地抗洪救灾
| ||
| ||
|
做了20余年消防员,陈雄伟还保留着当新兵时的习惯,经常绑着六七斤的沙袋跑十五公里。他说,要通过高强度训练让自己保持随时出发的状态。虽然已经40岁了,但他的跑步成绩依旧超过很多刚入职的年轻人。队员们看到他总是会叫一声“老班长”。
二十多年间,陈雄伟先后参加灭火救援行动5000余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嘉奖十一次,参加水域和潜水培训并取得国际水域急流教练证,在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的培训工作中,连续10期担任教官,培训优秀指挥员暨攻坚组消防员无数。队员们形容他像个“陀螺”:一直旋转,不知疲倦。
2023年,因在上一年度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执勤训练工作中成绩突出,北京市密云区消防救援支队十里堡消防救援站二级消防长陈雄伟被国家消防救援局评为优秀消防救援站教练员。
20余年里参加灭火救援5000余次
“每天早晨6点在大家出操之前,他已经绑着沙袋跑完5公里,还会跟着大家再出一遍操,再参加一遍训练。”密云区十里堡消防救援站站长刘振升说。
高强度的训练让陈雄伟保持着随时出发的能力。他所在的队站是密云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攻坚力量,承担密云区近半数警情,由于有着丰富的灭火救援实战经验,只要队里警铃响起,几乎都有他随警出动的身影。20余年里,陈雄伟先后参加灭火救援行动5000余次。
2012年,他所在的支队成立了水域救援队,2019年,以此为班底组建了国家水域救援北京大队,2020年,陈雄伟报名加入水域救援队伍。无论是冷湖、激流,还是暴雨、山洪,只要发生危险,总能看到水域救援队的身影。
2020年7月中旬,安徽遭遇特大暴雨,淮河干流超警戒水位。7月19日,南京训练总队接到增援命令,正在南京训练总队参加站长助理任前培训的陈雄伟闻令即动,递交请战书,随队伍赶赴安徽淮南寿县和凤台县受灾点。
淮河大堤焦岗湖水位超出警戒水位2米多,下游区域出现缺口,随时可能溃堤,陈雄伟和10名队员前往险情点填堵缺口。
铁锹碰撞泥沙,一锹连着一锹,汗水浸满全身。陈雄伟所在的一分队先后在两处风险点连续作业8个小时,装填转运4000余个固堤沙袋,筑堤100米,固坝500米。他们在堤坝上住了5天5夜,确保不会决堤。
令陈雄伟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退洪后,他正在安置点消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看到他用肩膀擦汗,于是跑去拿了毛巾帮他擦。
2021年的河南水灾中,陈雄伟同样被抽调前往一线救援。在新乡医学院附属医院转运一名86岁患有脑梗的老人时,他跳下水,在洪水中游了100米,以最快速度将老人从5楼转运到冲锋舟上,紧急送上救护车。
洪水中污染物的腐蚀性很强,虽然穿着水面救援服,不出两天就会把脚泡烂。
“我们每次离开一个地点,群众们都会拿着泡面水果往车里塞。那时候你会感觉,就是再苦再累再没有力气,也不能让他们受伤。”陈雄伟说。
水域救援时靠毅力硬抗冰冷河水
2021年10月,密云区消防救援支队选派队员赴云南昭通参加急流水域救援技术培训。队员们每天都要以自由攻击式的泳姿在百米宽的河道里游一个来回。昭通的水流甚至湍急到能把船桨划烂。人一旦游慢就会被水拍打回去,不能硬游,要沿斜上方45度借水的力量前行。
在一次“翻舟自救”科目中,陈雄伟和另外3人组成一个小队。教练一吹哨,队员们要把船扣过来,再翻正。这是模拟人员驾驶橡皮艇遇洪水、急流、风浪、暗礁等不可控情况时,消防救援人员需要快速扶正舟艇自救。
因为水流过急,两艘船撞到一起,一股水流把陈雄伟和另一名队员卡在两船中间,闷在水里。饶是已有21年经验,陈雄伟依旧在那一刻感觉到了巨大的恐慌。
求生欲促使他们两人将两艘船用头顶开,再拿着船桨做支撑,顺着水流游到教练员身旁。经过浪花淘洗过的身体变得结实,陈雄伟也如愿取得国际水域急流教练证。
水域救援面对的不只急流,有时候还要面对刺骨的寒冷。
刘振升记得,一次他们接警,有老人意图跳桥。当时是11月,桥下河水结成大片冰面。在他们马上要抵达桥边时,老人跳下去了,陈雄伟第一时间冲上桥,定位好老人的跳桥位置后,迅速往下跑。
“他边跑边脱外套,20秒就跑到岸边,其他队员已准备好救生衣、保护绳,大家配合很默契,陈雄伟直接游过去,把老人救上来。”面对冰冷的河水,水域救援人员虽有防护,但也要靠毅力硬抗。
最靠谱的“老班长”
陈雄伟是消防站年纪最大的消防员,甚至他加入消防队伍时,有的年轻消防员还没出生。“大家都叫他老小孩。”刘振升调侃道,“有时候兄弟们在一起洗车,他在旁边,用水枪互相呲一下玩。”
在消防员王雪成看来,“只会闷头干活”的老班长,是队里最靠谱的人。
2018年,一起汽车配件厂的灭火救援行动接近尾声时,突然出现了爆燃。当时十里堡消防救援站的王雪成和另外两个消防员在厂内清理藏火,其他人跑了出去,王雪成却被困住了。
王雪成回忆,爆燃的瞬间像是幽灵般恐怖:没有声音,空中有几个小点在闪,冲击波伴随着突起的高温和浓烟四处乱窜。
他趴在原地,听着外面的警笛声响起,突然有点绝望——传统灭火救援中,如果拉起了警笛,那说明是紧急撤离,事故现场不能再进人了。自己的空气呼吸器也快耗尽了。
在外面的陈雄伟也很焦急,拉警笛的同时大家在清点人员,发现有人被困。“当时我们看到地上有一个烧化了的头盔,大家疯了似的去找人,发现那只是一个头盔。”陈雄伟记得,两个指挥员都急哭了。
在陈雄伟进入厂房的时候,浓烟正在汹涌地向外冲去,把手放在面前完全看不见手指。他顺着墙慢慢移动,在货架噼里啪啦的燃烧声中,捕捉到了空气呼吸器细微的报警声。陈雄伟触摸到了王雪成,把王雪成的空气呼吸器的接口插到自己的空气呼吸器上,搀扶着他走出厂房。
事后想起,王雪成依旧觉得很害怕,“要是没有老班长把我找出来,我可能就交代在那了。”
陈雄伟经验丰富,且爱钻研。他带着消防站的弟兄们研发、创新各类装备器材20余件套,最大限度地发挥器材装备的作战效能。他还参与制定了消防救援站初战技战术实训手册,在总队比武竞赛中,他根据经验制定了“举高消防车射水打靶”和“消防车吸水供水”两个比赛科目并担任裁判员。
在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的培训工作中,他连续10期担任教官,这名消防“老兵”培养出了无数优秀指挥员和消防员。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