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草案)》
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5月25日召开。会议审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这也是《草案》首次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执法检查组组长于军所作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草案)》
发挥基层群防群治作用 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反恐怖工作格局
此项立法针对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高规格重大国事外事活动多,安全保障要求高、责任重的特点,系统总结北京市反恐怖工作亮点和成效,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提炼固化为法律制度,为首都反恐怖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同时,发挥北京反恐怖工作领导机构的统筹作用,调动各成员单位依法履职,加强与中央单位、驻京部队及外省市的沟通协作,发挥基层群防群治作用,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反恐怖工作格局。
《草案》明确反恐怖工作基本原则,构建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其中规定,建立与有关中央单位、驻京部队等的对接协调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遇有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机构请示报告。《草案》还明确跨行政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与有关省区市的沟通与合作。
针对北京作为首都的功能特点,明确重点目标管理单位制定预案、培训演练、条件保障、力量配备、信息报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职责,对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活动以及核生化防护、水源保护措施等作出规定。
同时,结合超大城市风险隐患点多的特点,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营运单位和安检单位责任。规定安全检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进入轨道交通站的人员、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违禁品和管制物品,应当予以扣留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发现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对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应当拒绝其进站乘车。
《草案》还明确长途客运班车站内上下旅客的要求和进出客运场站安检的责任,规定机动车租赁、散装汽油、乡村民宿、邮政寄递和即时递送等行业登记、查验客户身份等义务。
针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这一重点问题,《草案》规定生产、销售此类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所有者应当按规定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在北京市空域内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进行飞行活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空域管理、飞行要求和批准程序的有关规定,不得实施恐怖活动、非法破解安全控制信息系统或者从事其他违法活动。规定公安机关对于利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违法行为的,依法可以采取技术防控措施,必要时可以扣押物品、查封场所。
此外,针对反恐怖工作新形势、新问题,《草案》规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于防止含有恐怖主义等非法内容的信息传播,以及支持协助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防范、调查恐怖活动的义务;明确有关部门关注和研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动态,加强风险监测,统筹好发展与安全。
发现恐怖事件或者疑似恐怖事件 公安机关应立即开展先期处置和救援
《草案》还明确反恐怖情报信息工作和恐怖事件应对处置机制。首先,规定市反恐怖工作领导机构建立跨部门机制,统筹情报信息工作,有关单位依照职责搜集、报送情报信息,依靠群众建立基层情报网络,开展必要培训,提高基层发现涉恐线索和可疑情况的能力。
同时,规定发现恐怖事件或者疑似恐怖事件后,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开展先期处置和救援,控制事态发展,向反恐怖工作领导机构报告;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前,事发现场所在地有关单位应当立即组织疏散撤离,安置现场人员,防止危害扩大,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
此外,《草案》还规定市反恐怖工作领导机构在恐怖事件发生后,可以决定采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等应对处置措施,并向社会公布处置措施适用时间、空间范围。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报告
设立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全面统筹保护、监测等工作
今年3月至5月,市人大常委会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了检查。中轴线文化遗产综合治理效果显著提升。钟楼、万宁桥、天坛神乐署、正阳门箭楼等文物修缮完成,并同步开展重点文物日常保养维护。
报告认为,条例实施以来,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条例规定,明确职责分工,积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措施,对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大力推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中轴线整体保护成绩明显。
首先,管理机制体制不断健全。北京中轴线保护纳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编制完成,为中轴线整体保护提供指引和依据。
设立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全面统筹北京中轴线的保护、监测、研究和展示等工作。出台中轴线保护资金保障意见,市级财政保障资金规模稳定增长。组建北京中轴线专家智库,强化了中轴线保护管理的智力支撑。
其次,综合治理效果显著提升。景山、太庙、社稷坛内住户腾退完成,天坛、先农坛内住户和单位腾退取得较大进展。
正阳桥遗址、天桥遗址、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等重要考古发现,进一步实证北京中轴线。
结合街区保护更新,实施建筑风貌及公共空间综合整治,完成钟鼓楼紧邻地区第五立面品质提升,地安门派出所降层,地安门外大街与前门大街建筑立面治理、绿化景观、夜景照明等项目。
相关基金会累计吸纳市属国企捐赠1亿元参与中轴线保护
传承利用力度也在持续强化。《北京中轴线展陈体系建设指引》《北京中轴线标识体系建设导则》编制完成。《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丛书编辑出版。《北京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编撰完成。
报告提到,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上,公众的参与氛围日益浓厚。“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最美中轴线”文化音乐竞演真人秀等形式多样的品牌活动和节目,广泛激发公众参与中轴线保护的热情。“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引导大中小学生积极探知中轴线,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春节期间“中轴线上过大年”“中轴线上读懂故宫”等系列活动,为市民群众带来丰富的节庆文化体验。
中轴线主题书店、主题银行、主题营业厅等融入社区百姓生活。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组建,目前已累计吸纳市属国企捐赠资金1亿元参与中轴线保护工作。
建议不断扩大公共开放面积为中轴线遗产保护研究等提供场所
报告也谈到了条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遗产价值挖掘和宣传展示尚不充分、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还不协调,以及鼓励公众参与的措施尚不完备等。报告建议,加强统筹协调与整体推进,不断提升保护管理质效。同时,强化价值挖掘和阐释宣传,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报告还特别提到,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推动中轴线文化遗产“活起来”。如建议建立健全中轴线文化遗产游客承载量监测评估制度,科学确定和调整游客承载量,促进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设计开发中轴线专题旅游线路和探访路线并向社会公布,通过研学游、深度游,加强中轴线景区景点联动,充分展现中轴线多元文化魅力。
此外,合理利用中轴线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不断扩大公共开放面积,为中轴线遗产的保护研究、传习交流、宣传展示、旅游体验等提供场所。加快研发中轴线遗产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通过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化服务,不断提升中轴线的文化传播力。
报告还建议研究制定符合中轴线文化遗产价值的产业发展目录,科学优化业态布局,加快培育和扶持体现中轴线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不断完善中轴线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机制,积极支持创建有影响力的中轴线文化创意产品和品牌。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