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
上一篇  下一篇

莫让大凉山网红卖惨带货凉了公益的心

2023年05月2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大凉山”卖惨带货伪公益,不该再有生存的空间。

  在大凉山,利用视频平台包装网红牟利,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近日,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凉山州某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不仅是本地人,外省很多人都跑到大凉山拍摄这种视频,其中利益巨大,“很多人发了财”。

  近年来,随着大凉山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形形色色的网络直播锁定大凉山,其中不乏一些高举公益大旗,把镜头对准“贫困”的直播团队。

  2021年4月,被认为是大凉山网红最早的推手之一的韩某,因虚构大凉山贫困,从事网络直播带货牟利,被凉山州警方行政拘留。在其直播过程中,“卖惨”是核心情节,“带货”是最终目的。其直播团队不惜写脚本、搭窝棚,孩子哭不出来就掐,而售卖的许多“本地土特产”则来自云南等地。

  网友的恻隐之心,让直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介绍,韩某团队每月销售额可达八九十万元,收入不菲。

  韩某在大凉山的经历,是一个集合了假公益、假助农以及如何包装打造网红卖货牟利的典型样本。他虽已退出大凉山,但其打造网红的模式却依然存在,并已迭代升级。如今,在各视频平台活跃的带有“大凉山”标签的部分网红,其操作模式与韩某并无二致。

  爱心善举,守望相助,本是传统美德。在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通过网络直播访真贫、探真苦,并借助公益带货的方式助力扶贫和乡村振兴,本是一件大好事。

  然而,公益带货的巨大收益,让一些贪得无厌之徒看到了从中渔利的空间。正是由于线上和线下存在信息差,这些“伪慈善”团队假造贫困“盆景”,伪造悲惨的故事。当然,骗取同情只是手段,借助爱心捐赠和公益带货赚取利益才是根本目的。

  借公益之名,行骗财之实,韩某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不管手段有多么不一样,最终的效果都无一例外——妨害了真扶贫、伤害了真善心。

  无论如何,“假恶丑”的现象,在文明的社会都不应再有生存的空间。“大凉山”卖惨带货伪公益的出现,对大凉山的形象和公益都具有较大杀伤力,须严惩肇事者,慰藉受伤的善心。同时,直播平台也应加强监管,对于那些以谎言骗取同情心的网红,要彻底铲除,杜绝其换个马甲重出江湖的现象。

  而且,网友也应提高甄别能力,切不可因直播中展现的状况太过悲惨而不加证实便转发或打赏。

  社会中凡心善举不可或缺,但完全可通过正规渠道参与公益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共同维护好良性健康的公益环境。

  □替米(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