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实施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实施

保护未成年人各方在行动

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6月1日,密云法院召开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密云区人民法院供图

  2023年6月1日,经由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共九章68条,主要内容包括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条例在多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明确未成年人保护目标、原则、基本制度;细化学校保护制度,突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补充网络保护内容,明确相关主体责任。

  条例规定,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热线,设置专席人员,负责受理、转介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诉求。对于学生欺凌,条例也专门作出规定。要求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规定学校应当定期开展防治欺凌专项调查。学校应当立即制止并依法认定、处理学生欺凌行为。

  条例还规定“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提升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建设、运行水平。”在政府保护方面,市、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统筹规划学校、幼儿园校车的配备和管理工作,组织有关部门为在校、在园未成年人提供安全、便利的校车服务。

  在网络保护方面,条例规定建立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发现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私密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同时,条例还提出,建立未成年人网络欺凌预警预防机制,设立紧急防护功能。

  北京先于国家立法而制定了《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面修订后,又全面修订《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固化实践经验,推进探索创新,突出北京特色。而贯彻好条例、宣传好条例,则是条例正式施行后的北京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北京市民政局将组织各成员单位、各区对照条例,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梳理条例中亟须推进落实的各项工作。同时,拟选取西城、通州等6个区,每区选择一个街道(乡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试点工作。

  市委网信办将联合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共同开展“互联护苗2023”网络举报宣传系列活动,深度聚焦未成年人网民群体,推进正能量主题活动和网络举报专项行动。各级检察机关还将主动对接、协同联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各方发挥作用,推进网络空间的诉源治理、综合治理、深度治理。

  此外,针对条例规定的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今年6月1日,北京公安交管部门在全市各学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石景山、丰台、房山等区的交管部门分别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

  “法规出台后,希望政府、家长、学校、社会通力合作,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培育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和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有效防范未成年人受到不良影响和非法侵害。各单位都要组织学法、贯彻执行,每一个成年人都要自觉行动、学法守法,还要让广大未成年人知法用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爱声说。

  

  北京市民政局

  完善儿童福利和保护体系

  新版《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自6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吴蓓表示,市民政局将组织各成员单位、各区对照条例,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点人群和关键环节,梳理条例中亟须推进落实的各项工作。

  吴蓓介绍,为落实新修订的条例,市民政局、市未成年人保护办将开展条例学习示范培训班,对成员单位负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人员、各区未成年人保护办负责同志进行专门培训。

  “六一”前后,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教委等将联合出台对未成年人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进行训诫和责令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规范,依法敦促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开展未成年人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表彰,计划表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100个先进集体和200名先进个人,进一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目前表彰工作正在进行中。

  儿童福利工作担纲中华民族的希望,肩负党和国家的重托,承载人民群众的期待。条例第五十条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规划建设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负责收留、抚养依法由民政部门监护的未成年人。

  据报道,3月8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召开2023年市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会议,指出在过去的一年,北京市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孤儿成年后就业安置问题,北京对接第三方机构对市、区属儿童福利机构27名成年孤儿开展了就业安置综合能力评估;联合市财政局、公安局、人保局、住建委、残联等部门,落实成年孤儿就业安置和经费补贴、保障性住房定向配租等政策。据统计,2022年共有19名孤儿成年后安置就业,顺利走出机构、回归社会。

  其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市民政局顺利完成《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起草工作,并制定了《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系统谋划近三年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28项重点任务及其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

  街道(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实现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84家。儿童领域安全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各区、各机构结合实际定期分析研判工作风险隐患,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实战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会议强调,2023年,全市将进一步强化工作监管,完善儿童福利和保护体系。推进街道(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力争实现全年达到50%的覆盖目标。通过整合基层工作资源,依托社会工作服务站,探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和职能整合,实行“儿童督导员+社工”基本人员配置模式,将站点建设成基层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阵地。

  并且重点打造一批示范工作站,拟选取西城、通州等6个区,每区选择一个街道(乡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市、区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提高养、治、教、康、社会工作、心理服务水平。推进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转型,推动各区儿童福利部向独立儿童福利院转型,推动各区依托儿童福利机构加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牌子,实现一体化转型。

  此外,强化儿童福利机构监管,制定《北京市儿童福利机构孤困儿童养育工作流程》等文件,对儿童入院、在院、离院等阶段工作进行全链条规范。强化对市、区儿童福利机构日常监管,提升儿童福利机构服务管理水平。

  北京高院

  助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

  新修订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北京高院副院长任雪峰表示,这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法院少年法庭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依法能动履职、融合履职,切实贯彻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助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任雪峰介绍,近年来,涉未成年人新类型案件不断出现,家庭监护缺失、教养方式不当、校园欺凌和网络沉迷等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北京法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未成年人审判融合发展”理念,横向推动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融合发展,纵向探索打通立案、审理、执行各工作环节,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贯穿诉前、诉中、诉后全过程,构建起“纵横交贯”“内外融通”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新格局。

  未成年人审判相较其他审判类别,在理念、制度、审判方法和工作要求等方面具有鲜明特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2021年以来,北京高院为全市17家基层法院统一授予了少年法庭牌子,并指导三级法院建立一体化的未成年人审判领导小组机制,汇聚法院各方力量,为未成年人审判职能融合发展畅通渠道。

  北京高院将全市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统一纳入少年法庭审理,实现了未成年人审判“三审合一”。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少年法庭累计审结一、二审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545件,其中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55件,判处未成年犯81人,案由涉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强奸和猥亵等;审结一、二审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6928件,案由涉及监护、抚养、探望及侵权责任纠纷等。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指导下,妥善审理了《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出台后全国首例因猥亵儿童终身禁业案。

  “在家事案件审理中,一中、海淀、石景山、门头沟等法院创设社会调查、观护工作机制,委托刑事社会调查中的专业社工组织对涉诉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个人意愿和监护人的监护能力等进行调查,参与案件调解,开展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协助法院最大限度查明案件事实,最大限度修复家庭关系,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任雪峰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少年法庭已累计在260余件疑难复杂、矛盾激化的案件中开展该项工作,调撤率为78.1%;北京高院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市法院少年法庭开展涉未成年人民事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工作的指引(试行)》进行全面规范,相关经验被《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吸收采纳。

  北京市委网信办

  开展互联护苗行动

  北京市委网信办网络舆情和举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渠道,向社会公开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投诉、举报等要求,网络舆情和举报中心将于今年7月初,结合中央网信办“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要求,联合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共同开展“互联护苗2023”网络举报宣传系列活动,活动深度聚焦未成年人网民群体,紧密围绕网络举报主责主业,统筹内容建设和生态治理,一体推进正能量主题活动和网络举报专项行动,营造网络举报人人参与、网络空间共同守护的良好氛围。

  活动拟分阶段设置“举报行动篇”“网络素养篇”等四个篇章,重点聚焦网络举报工作宣传和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未成年保护话题,组织新浪微博、快手、抖音、腾讯等近30家属地互联网企业针对网络欺凌、网络暴力、淫秽色情、迷信赌博、炫富媚富、低俗庸俗等网络乱象开展系列网络举报专项行动,公示专项行动成果,曝光典型举报案例,引导广大网民关注未成年人保护议题,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精心打造线上征集、答题、直播、讨论、参观、竞赛等一系列样态新颖、生动鲜活的正能量内容精品,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网络治理,合力营造符合广大网民利益尤其是未成年网民群体利益的良好网络生态。

  6月1日,新版《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实施,有关社会组织,应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空间乱象众生、网络侵害难以禁止,严重威胁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那艳芳指出,未成年人在享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面临这些问题。

  作为互联网“小原住民”,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已被网络全方位包围。检察机关在履职中发现,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日趋明显,更易遭受网络不法侵害;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复杂多样,方式不断翻新;未成年人高额打赏、高额充值、沉迷网络,网络企业对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不力等问题较为普遍。

  “下一步,检察机关针对在办案履职中发现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普遍性、系统性、源头性问题,将主动对接、协同联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各方发挥作用,以检察之力促多方合力,助力补齐监管漏洞和短板,推进网络空间的诉源治理、综合治理、深度治理。”那艳芳表示。

  北京12345热线

  设置未成年人保护专席

  6月起,新版《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其中特别要求,本市应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热线,设置专席人员,负责受理、转介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诉求,收集意见建议。这意味着12345这串市民熟悉的电话号码,将在法律层面上承担起更多的职责,它将为这座城市中众多的“小市民”提供服务。

  条例正式实施后,新京报记者以普通市民身份致电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作人员根据来电者需求、诉求,可将电话转接未成年人保护热线专席。专席工作人员介绍,当前专席可针对未成年来电市民的问题、诉求和意见进行回复、收集和记录处置,如未成年人反映的家庭问题、校园问题等,专席在记录后会经相应流程,转交至相关部门处理。

  “我们这边主要是受理未成年人保护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服务。”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除了咨询和意见诉求外,热线也会根据未成年致电者的具体需求,提供情绪抚慰、心理疏导等帮助。

  同时,工作人员还介绍,专席热线的服务对象并不限定于“未成年人”,“如果担心孩子年龄小,表述不清,家长也可以代为转述,家长也可以通过热线咨询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政策。专席在处理诉求和咨询服务上,与12345服务热线的流程是一样的,具体要看来电者的诉求和需要的帮助。”

  怎样才算了解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专席人员又应具备哪些素质,经过哪些培训?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名誉理事长宗春山认为,儿童、青少年是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表达方式、接受能力都有其专属性,而作为接听热线的专席人员,应当经过专业的心理督导。

  此外,宗春山还认为,作为未成年人热线的专席人员,还当具备更多共情能力,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实际上,通过热线的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比较有限的,但热线能够传递关切,同理心也能给予未成年人非常多的抚慰。”

  北京市交管局

  组织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

  6月1日,新版《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实施,提到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6月1日,北京交管部门在全市各学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石景山、丰台、房山等区的交管部门分别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

  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安监处副处长王雁飞表示,带领孩子们参与交通安全体验活动并不是交通安全进校园的终点,交管部门希望通过孩子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影响和提示家长,自觉安全文明出行。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掌握了交通安全知识后,也能对家长的一些不文明或违反道路交通法的行为进行提示,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共同创造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也希望小朋友在乘坐父母的电动自行车时,提醒父母戴好安全头盔,同时自己也要戴好安全头盔,保障出行安全。”王雁飞说。

  北京市控烟协会

  学校应履行校门口禁烟社会责任

  今年6月1日,新版《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实施,明确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

  在实施前夕,北京市控烟协会发布了一则对北京36所学校门口开展的控烟状况调查,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校门口有家长吸烟现象,部分对于控烟劝阻遵从一般。北京市控烟协会发出倡议,家长要自觉遵守控烟相关条例,学校也要履行管理主体的社会责任。

  在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实施前夕,26名控烟志愿者在今年5月19日至26日下午的学生放学时刻,在学校门口开展控烟状况调查。本次抽样调查的学校共36所,其中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各5所,通州区有6所,共抽取小学29所(占比80.56%),幼儿园7所(19.44%)。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星明教授课题组参与了本次控烟调查设计和数据分析工作。

  从学校门口禁烟标识张贴情况来看,根据志愿者报告,发现有29所学校或幼儿园在学校门口或家长等候区设置了禁烟标识(占比80.56%),仅有2所(5.56%)未设置禁烟标识,其他5所(13.89%)没看到是否设置禁烟标识。大部分学校门口都设置了禁烟标识,说明大部分学校对家长等候区控烟工作比较重视,且宣传比较到位。

  从志愿者观察到的接孩子家长吸烟状况来看,志愿者报告在25所(69.44%)学校和幼儿园的门口或家长等候区,能看到家长吸烟现象,而在18所学校和幼儿园(50.00%)校门口或家长等候区能闻到烟味;志愿者在27所学校和幼儿园(75.00%)校门口或家长等候区能看到地上的烟头。说明大部分学校门口或家长等候区的家长吸烟情况比较严重,虽然有禁烟标识,并没有发挥很好的教育效果。

  2015年开始实施控制吸烟条例,8年来,北京市成人吸烟率下降到19.9%,提前实现国家2030健康规划目标。但是仍有场所违法吸烟问题突出,特别是学校门口等候区,几乎成为违法吸烟重灾区。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介绍,校门口控烟的难点主要是执法主体不明确,“谁都不管”。

  新版《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明确,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北京市控烟协会表示,未成年人受到烟草烟雾的健康损害经医学实践证明,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吸烟会导致肺功能受损,呼吸道疾病,二手烟可导致儿童听力障碍,甚至白血病或淋巴癌。

  密云法院

  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6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密云法院在当天召开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法院副院长陈兴表示,密云法院在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同心圆模式,全方位护航在校学生健康成长。白皮书梳理了密云法院近五年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基本情况,通过类案分析发现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领域所存在的五个重点问题以及相关意见建议。

  据密云法院介绍,自运行“密之语”心理工作室以来,对涉案未成年人及家长开展心理疏导以及家庭教育指导等专业服务,促进亲情关系的弥合修复。截至目前,“密之语”心理工作室共协助办理案件44件,回访当事人103人次,挽救破裂家庭百余个。

  近年来,密云法院会同区教委、团区委签订《关于全面加强法治校园建设的框架协议》,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法治校园建设的意见》《法治副校长工作办法》,选配31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法治副校长,覆盖辖区30所中小学和22所幼儿园,以“一人一校”的方式为辖区学校的法治教育提供专业化建议和“订单式”普法。五年来共计开展法治微课堂、法治讲座、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庭审观摩等各类活动150余次,受益师生及家长逾50000人。

  据介绍,密云法院是在2021年5月授牌成立的少年法庭,该法庭集中审理涉未成年人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密云法院5年来累计为38名未成年人指定辩护,未成年被告人非监禁刑适用率达24%,未成年罪犯人数降幅达66.7%,未成年罪犯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例从2.4%降低到0.75%。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叶红梅 行海洋 裴剑飞 张璐 田杰雄 戴轩 赵利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