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救司机身体已无大碍,其家属公开表达谢意
| ||
| ||
|
6月16日下午,韩磊和王丽平、李冠夺第二次见面。
上次是6月4日中午,在北京通州玉桥,他们共同救助了一位在驾驶时昏厥的司机——韩磊驾车时发现前车异常,便加速行驶至车辆左前方,别停了车辆,正在送餐的外卖骑手王丽平和李冠夺看到后,也放下工作赶来救人。因为这些陌生人的及时帮助,获救的司机目前身体已无大碍。
两位骑手没留下任何信息,默默离开了现场,韩磊甚至没来得及与他们告别,直到6月15日,两位骑手被找到。在玉桥街道的安排下,三人再次见面,一开始,他们没有认出彼此,但很快就像熟人一样打起了招呼。回忆起事发那天的场景,他们说,“这次碰上好人了,还是好人多。”
三人截停行驶异常车辆
6月4日11点左右,韩磊开车载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到家附近吃午餐。他们途经玉桥中路,准备在一处丁字路口拐向乔庄北街。快转弯的时候,前面的紫色轿车引起了韩磊的注意。
“那辆车的车速特别慢。”韩磊觉得不对劲,稍稍加速从左侧追了上去,并排行驶时,看到紫色轿车里的司机脸色苍白,似乎已经昏迷,韩磊喊他停下,对方也没有反应。
事发地附近的监控视频显示,11点42分50秒左右,韩磊驾车超过紫色车辆,并停在紫色车前方,紫色车停下来,韩磊下车查看情况。但突然,紫色车又向前缓缓滑行。
那是个周日,韩磊记得,路上车辆和行人比平常多,一旦车辆控制不住,后果不堪设想。作为有23年驾龄的老司机,他没有犹豫,立刻跑回自家车上,把方向盘往右打,微微踩下油门加速,强行把缓慢向前滑行的紫色车截停在路边。
他不敢再下车,一边踩紧刹车,一边关注着紫色车的动向,车并没有熄火,“如果我的车没有顶住,它继续向前滑,有可能会撞到其他车辆或行人。”韩磊只能在车里大喊“来人”,希望有人能赶过来帮忙,让紫色车彻底停下。
喊声被外卖骑手王丽平听到,那时他刚送完一单外卖,正在路边等待,准备取下一餐。听见呼唤,他没有犹豫,赶到紫色车的副驾驶座位旁,试图拉开车门熄火,然而尝试失败,他又绕回驾驶座旁,把手伸进敞开半截的车窗内,将车辆熄火。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很快,路过的外卖骑手李冠夺也停下送餐的电动自行车,到车旁帮忙。他们报了警、呼叫了120急救车,同时为昏厥的司机施救。
路过的车辆不断从他们两侧驶过,烈日当头,33摄氏度的天气暑气越聚越多,但他们始终守在紫色车司机的身边,等候救援人员和司机家属到来。
“人没事比什么都强”
6月4日事发时,刘女士在距离事发地不远处的家里边等丈夫回家边准备午饭。丈夫出门去取在小区门口充电的电动汽车了。但平时往返只要15分钟的路程,30多分钟过去了,丈夫还没有回家。
刘女士有点着急,给丈夫拨去电话,但无人接听。她再拨去时,听见话筒里的丈夫说话含混,周围声音嘈杂:“感觉他意识不清,他说自己睡着了,我觉得很奇怪。”接着,刘女士便听见一位陌生人接过电话,简要告诉她事发经过。
“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换好衣服往外跑,大概10分钟赶到了事发地。”刘女士回忆,她到现场时,丈夫躺在救护车里,已经恢复了意识,但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周边围了很多人,两辆车停在那儿,刘女士下意识看了眼自家车头,发现没有撞击的痕迹,心里庆幸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她也看见了站在车边的韩磊,他的车被剐掉了漆,车灯也碎了一个。
刘女士对韩磊连声道谢,并表达了歉意。“您帮我丈夫停了车,我特别感谢。我先送我丈夫去医院,等会儿咱们再协商车辆保险赔偿的问题,特别不好意思。”
韩磊让刘女士先忙她丈夫的事情,“人没事比什么都强,这都是小事,谁碰见都会这么做。”刘女士把丈夫送到医院后,才从韩磊那里慢慢了解了事情全部过程。
“特别难得。”刘女士说,虽然当时她丈夫的车速很慢,但车辆还在行驶,依然有很高的危险性:“韩大哥车技过硬,能迅速作出判断,当时他的妻子、幼小的孩子都在车上,他却愿意用自己的车挡在前面,没酿成更大的事故,我们非常感激。”
“爱管闲事”的韩大哥
在韩磊心里,这事算不上什么。
韩磊今年43岁,平时就“爱管闲事”,在停车场看见谁忘了关车窗,都会按照车前留下的挪车电话,主动打给车主提醒。
事发后,韩磊从没跟其他人提起过这场惊险的救援:“我以前常看新闻,看到那些义举,也很受鼓舞。这次能救下人,也不是我一个人办到的,两位外卖小哥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他们熄停车辆,我也有可能被撞出去。”唯一让他有些骄傲的是,自己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孩子们:“他们都跟我说,‘爸爸你真棒’。”
王丽平和李冠夺也低调地继续生活。他们没跟任何人打招呼,也没留下任何身份信息,看到警察和救护车到来后,就悄悄隐匿在人群里,继续接单送餐。事发后的十多天里,他们几乎快要忘了这件事。
但刘女士没有忘记。这些天来,每当回想起他们的善举,她都为之感动:“他们都是普通人,却没有任何功利心、出自本能地救人,有金子般的心。”
她在社交平台公开表达了谢意。6月15日,刘女士得知两名做好事不留名的外卖员被找到,赶忙和他们通了电话,“以往天气炎热,我和丈夫会时不时地为这些户外工作者送些清凉的饮品,感激他们的辛苦。这次我们也收获了温暖。”刘女士说。
新京报记者 左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