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北京新闻

北京高校学生走进李大钊故居、蒙藏学校旧址等

创新表达方式 与革命先烈“对话”

2023年07月1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7月12日上午,李大钊故居,大学生在拍摄视频。
7月12日下午,北大红楼,大学生正在参观、拍摄。
7月12日上午,蒙藏学校旧址,大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你可以把相机举高一点,让书桌全貌都入镜。”“需要打光吗?”“我想拍一下顺着屋檐淌下的雨滴。”7月12日9时许,淅淅沥沥的夏雨为北京带来一丝清凉,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共22名学生先后参访李大钊故居和蒙藏学校旧址,用镜头讲述红色故事。

  当天下午,还有来自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和中国戏曲学院的共17名学生前往北大红楼与中法大学旧址,在重温历史的同时记录红色往事。

  这些学生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系列项目之一“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的参与者,该活动透过年轻一代的视角,拍摄高校学子对红色文化的印象和认识,讲述新时代新青年心中的红色感触。

  目前,多所首都高校的学生已实地探访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馆、北大红楼等红色印迹。7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共6所高校的19名学生去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雕塑园以及卢沟桥、宛平城参观学习、取景拍摄。

  记者获悉,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已于6月2日正式启动。作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系列项目之一,“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面向首都高校全体青年学生群体,将征集一批记录高校青年学生红色文化感悟的优秀短视频作品。

  

  关注1

  采用Vlog拍摄方式贴合年轻人喜好

  “李大钊先生一生走过38载,有10年在北京度过。”在李大钊故居内,讲解员从屋里的摆件陈设讲起,向同学们介绍了革命先烈李大钊的生平往事。

  此地也是中国戏曲学院参加“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的三名学生的重要取景处。团队成员、中国戏曲学院2022级京剧表演专业硕士生张佳艺告诉记者,他们此次拍摄打算透过学生的视角、以Vlog的形式,通过生活化的拍摄手法,与李大钊先生进行“对话”。“我主要负责出镜工作,我们的视频剪辑会在讲解员传递的知识基础上,融合一些自己的感想。”

  团队成员、中国戏曲学院2022级戏曲史论专业硕士生李潇然进一步阐释说,李大钊先生的故事公众已有了解,“我们把他住过的地方、用过的物品,以及生活的场景都作为访谈对象,身临其境体会他当时的处境。”

  “视频主要想呈现的内容是了解李大钊的生平,走进他的生活”。张佳艺表示,平时自己比较少有机会参加相关活动,也很少有想法参观名人故居类场所,“‘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的组织为她和团队伙伴搭建了了解红色文化的桥梁。

  团队成员、中国戏曲学院2022级京剧表演专业硕士生李雪颖负责拍摄。她谈道,在探访故居前,三位成员查阅了李大钊的相关资料,考虑有限的设备条件,最终决定采用Vlog而非纪录片的拍摄方式,“这种比较轻松的表达方式也贴合年轻人喜好,大家能更加看得进去,也有利于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李潇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此前,他也曾参观过李大钊故居,“那会儿我还在读本科,这次参观发现李大钊故居在展陈上有了一些变化,质量得到提升,也更加精确。”讲解员对李大钊如何分配收入的介绍令他印象深刻,他认为,李大钊先生每月把300多银元用在教育和革命事业上的做法值得学习,“真正把钱花到了正确的地方,同时在生活中又是那么简朴。”

  关注2

  将专业与红色文化相结合 通过音乐作品来展现

  随后,同学们又来到蒙藏学校旧址,这是个位于北京西单、闹中取静的红色印迹。蒙藏学校在我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由此开始,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开展民族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诞生地。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大家了解了各民族先进分子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的事迹与贡献,红军长征中的民族政策以及各民族对红军长征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共同抗战的往事,新时期里民族工作的重点转移等内容。拍摄过程中,红军标语墙复原景观、回民支队使用过的红缨枪枪头等是不少同学将镜头对准的地方。

  “革命先辈跨越时间来到今天,看到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2021级本科班学生高楚霖所在团队的拍摄主题,她介绍,灵感来源于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很多网友自发在延乔路送花,而在“延乔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我们通过拍摄红色展馆、讲述红色故事等方式突出红色文化,作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也希望能将所学专业与红色文化相结合,通过音乐作品的演奏和演唱来展现。”

  此前,高楚霖对蒙藏学校旧址的认识源自网上查询,“我就认为它是个培养民族干部、为民族事业作出贡献的地方;听了讲解后,我知道了这里也有很多特别的象征意义,比如在最后一个展厅中,石榴籽形状的大屏幕中播放的是党的二十大期间收集的全国各少数民族合照,寓意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我们共同为美好明天而奋斗。”

  关于随手拍作品的效果方面,高楚霖期望,能够不打折扣地把团队所想要呈现出来的内容,呈现给观众;其次是希望大家看完作品之后,能有一些共鸣,明白美好生活是前人通过不断努力才得来的,感受到先辈的真挚和对共产主义的追求。

  新京报记者 罗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