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个中央部门集中公开2022年度部门决算
7月25日,102个中央部门集中公开2022年度部门决算,公开部门数量与2021年度保持一致。这也是中央部门连续第13年向社会公开决算。今年,中央部门依然公开9张决算报表,全面反映部门所有预算收支和结余执行结果及绩效等情况。公众可通过各部门网站查阅,也可登录财政部官网“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专栏集中查阅。
关注 1
“三公”经费决算表口径有变化
今年最明显的一处变化,是将《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修改为《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修改后,面向社会公开的“三公”经费资金来源不再只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部分,还纳入了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部分。
部门公开的说明中,“三公”经费支出既与全年预算数对比,又与上年决算数作对比。
比如,2022年度商务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2689.08万元,支出决算为382.89万元,完成预算的14.2%;较上年增加42.89万元,增长12.6%。
商务部解释,决算数小于预算数,一方面是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部分工作未能按计划开展。决算数较上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公出国(境)费有所增长。
根据2022年度中央决算报告,总体上,202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28.24亿元,比预算数减少24.76亿元,下降约46.7%。
主要原因是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较多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外事接待任务延后实施,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支出执行较大幅度低于正常水平。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94亿元,减少3.7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4.72亿元,减少18.89亿元;公务接待费0.58亿元,减少2.17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认为,今年“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涵盖了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两本预算,并改名为《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三公”经费的资金来源,进一步扩大“三公”经费支出信息公开的范围,实现了财政资金“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全覆盖。
关注 2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开原银保监会决算
今年,有102个中央部门公开2022年度部门决算,与同年度部门预算相对应。
财政部表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部门的决算公开,公开主体是改革后的部门,公开内容对应改革前原部门2022年度的决算,与呈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查的中央部门决算草案保持一致。
比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公开原银保监会的2022年度决算。今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揭牌,与此同时,运行了5年的银保监会退出历史舞台。至此,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从“一行两会”迈入“一行-总局一会”新格局。
又如,国家消防救援局负责公开原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原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的2022年度决算。国家消防救援局是今年1月6日正式挂牌的新部门,由原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和森林消防局整合而成。
关注 3
绩效评价公开范围扩大 涉及资金500多亿元
在绩效信息公开方面,今年财政部选择40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随同2022年度中央决算报告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参阅,报告数量比上年增加4个,涉及资金500多亿元。
今年提交的绩效评价报告涵盖科技、教育、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领域,涉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医保局、中国气象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中央主管部门。
此外,今年随同中央决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的项目绩效自评表的数量也增长到699个,比上年增加113个。
汪德华表示,持续加大部门绩效信息公开的力度,一方面是相关部门向老百姓“交本账”,打造透明政府的必要之举,可以说明本年度本部门财政资金使用与工作完成状况。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倒逼机制,让相关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更加重视提升工作绩效,发现自身绩效管理的不足,并予以改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白景明表示,近年来的部门决算公开有两点趋势值得重视,一是决算的规范性更强,二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更多。
汪德华认为,下一步,重点是通过社会各界努力,进一步让公开的信息用起来,让对部门的公开监督落到实处。
他具体建议,由各部门主导分配的各类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等,可考虑以附加信息的方式披露其情况。这部分财政资金也是部门工作和部门权力的重要体现。此外,可考虑各部门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解答部门决算公开的相关问题。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