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指导叶锦添谈影片“超现实主义”,神仙参考道教水陆画,龙德殿偏写实,昆仑山是虚实结合
| ||
| ||
| ||
|
在《封神三部曲》美术指导、人物造型指导叶锦添(代表作《卧虎藏龙》《夜宴》)看来,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已被改编过多种艺术形式,他想再用一个新的方法,做个原创性的东西,可以让观众抛开对神话故事的刻板印象,也能吸引全世界的观众,让他们对中国的神话感兴趣。他也一直在追求一种可能性,用我们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和电影语言,寻求中国文化和中国视觉的原创表达。对于该系列影片中的神仙人物造型,龙德殿、鹿台、昆仑仙境等场景的美术风格构想缘由,他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都一一作了解答。
人物设定
结合宋山水画和元明道教画风
原著故事发生在商朝,但电影不可能完全按照商朝的美术风格来做,因为商朝是从部落文化发展而来的,很多士兵都是露着腿,片中的人物形象处理就是个难题,这条路走不通。
“后来我们还是回到观众最熟悉的《封神演义》小说中所描述的人物的一些造型”,叶锦添和团队花了大量的精力,包括与导演到各个博物馆考察、大量的资料搜集、画气氛图,发现从宋朝到明朝,曾经刻画过很多不同的神话人物,就从中吸取一些经验,看他们是如何描述神仙。他还看了以道教人物为主题的绢本白描长卷《八十七神仙卷》,出现了八十七神仙形象。等看到元末明初时期道教水陆画时,各种神仙的颜色、细节最接近电影的美学系统。
叶锦添引荐了对道教比较熟悉、从事艺术工作的李云中,做人物造型方面的概念设计,帮他把剧本中有名有姓的100多个人物,全部用道教艺术系统画了一遍,最后叶锦添在此基础上变成电影《封神三部曲》的美术风格。
叶锦添表示,《封神三部曲》的美学其实是好几个朝代综合起来的,有3000年前殷商的青铜器美学,还有1000年前宋人的山水画美学,但是主体其实还是元明时期的道教水陆画。“我们希望在戏剧上做出一种超现实主义味道,所以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只属于《封神三部曲》的物理空间”。
场景设计
龙德殿、鹿台分别突出权力和荒诞
龙德殿是《封神三部曲》里很重要的场景,是商王殷寿权力、欲望集中的地方。在电影筹备时,叶锦添和团队去河南安阳考察,发现商朝的房子并不太大,但是要在戏里突出商王殷寿的野心,这个空间必须得大,这样才能让观众相信这个角色。
龙德殿大约高14米,整个场景的搭建历时4个半月,峰值时有大约200个泥雕、木雕和石雕师傅同时进场。场景沿用上古的那种结构,没有斗拱,全靠梁柱做的建筑。
龙德殿整体美术风格比较写实,但叶锦添在写实空间里添了一些气氛,加入了一些超现实元素。比如建筑的雕刻特别狰狞,好像盯着这个房间。“你看到整个戏的感觉是有很强烈的戏剧感,但又非常写实”。
“在我的设计里来讲,鹿台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叶锦添说,鹿台是商王秘密享乐的地方,它的墙壁非常高,等于用墙壁隔开里面的花天酒地,就好像在里面重新搭建了一个天堂。这里有仙鹤,也有飘荡的鬼魂,与神仙居住的昆仑山形成一个鲜明比照。鹿台七重天的建筑设计,也是在对比道教修行的七重天,只不过这里是七重享乐的荒诞地方。
在《封神三部曲》中,昆仑山是神仙住的地方,也是道教的神山。叶锦添说,它不是一个写实的空间,是一个比现实高的世界。整体风格上,叶锦添和团队参考了中国的北宋山水画。它讲的是内在精神的反映,等于是画出来的山,是对原神的理解,把整个世界构成一种能量模式,再把它反射到山上。
片中,昆仑山被设定成一个气的流动体,所有神都是在大地的气里面慢慢展现出来,虚景跟实景相互交错的共同体。在昆仑山上面,它是一个存在的虚景,而在现实的世界是一个实景。神仙活在虚景里,可以通过某种方法来到实际的时空,就是故事发生的写实的地方。
采写/新京报记者 滕朝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