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北京新闻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5周年主题展览”在鸟巢开幕;新京报记者邀三位“双奥人”讲述奥运故事

“升级版”北京奥运博物馆有望年内开放

2023年08月0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8月8日,国家体育场,展出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奖牌。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8月8日,国家体育场,小朋友和奥运五福娃合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2022年8月8日,奥林匹克塔,眺望双奥体育场馆。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朴学东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期间曾是奥运服务合同商的成员,后任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杭海 带领团队参与两次奥运会形象景观系统设计。
受访者供图
娄晓琪 “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体系策划推动者”,《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京报讯 (记者展圣洁)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还是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成功举办15周年。在夏奥成功举办15周年之际,国家体育场(鸟巢)向“双奥工作者”发出邀请,免门票开放全景旅游参观。

  昨日,“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5周年主题展览”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国家体育场(鸟巢)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开发的奥运遗产——“归巢·共创未来”数字化防伪邮资机戳封片套装也正式发布。

  奥运会火炬等亮相主题展览

  昨日,“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15周年主题展览”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展览以“追梦:十五人十五年”为主题,通过图文展板、多媒体视频及部分实物展品等,对北京奥运会的盛况和征集优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十五人十五年”精彩故事进行展示,回顾从百年奥运到双奥之城的精彩奋斗历程,北京奥运会代表性人物王勇峰现场向北京奥运博物馆捐赠了15位(组)展览人物的访谈视频。

  记者看到,现场展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火炬,优秀志愿者的身份牌,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单及一些奥运主题雕塑,还展示了线上代表性人物征集活动成果,并举办了奥运徽章展示和交换活动。观众还可在现场继续参与“追梦”北京奥运会代表性人物征集,分享自己的奥运故事。

  著名雕塑家黄剑从2001年开始创作奥运主题雕塑,20多年来为9届奥运会创作雕塑作品58件,被国际奥委会誉为“奥运艺术使者”,她的《明皇贵妃马球图》等三件作品亮相此次展览。

  展出时间为8月8日至9月17日,观众可通过鸟巢“巢票”小程序免费预约参观。

  上千名健身爱好者齐聚鸟巢

  除了展览开幕,国家体育场(鸟巢)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开发的奥运遗产——“归巢·共创未来”数字化防伪邮资机戳封片套装也于昨日正式发布。套装包含红叶、夏奥、冬奥三个主题,加盖国家体育场日戳,并从奥运文化主题邮局实地寄出。

  此外,8月8日晚间,全民健身嘉年华在国家体育场室外热身场开启。上千名健身爱好者齐聚鸟巢,以同跳“健身操”的形式共同见证、参与第15个全国“全民健身日”。

  2023年恰逢鸟巢“筑巢开建”20周年,国家体育场学习借鉴吉祥物“福娃”“冰墩墩”开发成果,于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向社会发起征集数字时代的鸟巢吉祥物设计。自2023年2月21日发布鸟巢全新吉祥物征集活动以来,共收到来自专业设计机构以及设计爱好者们投递的作品3432件,经专家评选出100件作品,开启网络投票,累计点击量与投票量近百万。

  8月8日,鸟巢吉祥物设计征集活动经网络投票、专家评选等环节,从3432件作品中评选出了入围奖99名、最佳人气奖10名、最佳作品奖12名。下一步,将开展鸟巢吉祥物深化延展工作,并持续开发吉祥物数字形象及智慧旅游后续应用。

  ■ 观察

  15年两度举办奥运会“双奥之城”北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22年,北京又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成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的“双奥之城”。

  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时代符号。尤其是北京如期成功举办冬奥会后,两次办奥给北京留下的场馆、体育、环境等各方面遗产都已成为促进群众体育运动、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的“现实遗产”。

  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作为“双奥”遗产机构,正式承接北京冬奥组委职能,接续奥运遗产传承事业。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奥促中心主任付晓辉介绍,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双奥”遗产机构,将不断提升奥运遗产传承能力,推动“双奥”遗产传承事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北京奥运博物馆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展示体验功能、教育研究功能、对外交流功能、服务保障功能的全面提升,并有望于今年年内完成升级改造工作,向公众开放。

  奥运场馆向公众开放

  “双奥之城”北京因举办两次奥运会而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最为耀眼的便是奥运场馆遗产。

  北京冬奥会共使用12个竞赛场馆,其中5个为现有场馆、7个为新建场馆。现有场馆中有4个是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场馆。

  北京冬奥人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中积累了丰富的场馆赛后利用经验。在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赛前报告)》时,时任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就曾介绍,鸟巢、水立方、五棵松场馆等,通过向公众开放、举办内容和形式多样的赛事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新建冬奥场馆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赛后利用问题,所有新建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方式,并制定了场馆赛后利用计划。

  冬奥会后,北京推动所有场馆全面对公众开放,组织开展丰富的群众性健身体验活动,服务全民健身;通过加强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申办各类高水平冰雪赛事,落地冬季运动培训基地。同时,推动场馆开拓非雪季户外运动项目,开展多业态经营,推动实现四季运营,融入地区整体发展。

  利用这些场馆,越来越多的赛事在北京举办。国家速滑馆承办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各类国内冰上赛事,国家体育馆则承接北京市青少年锦标赛和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的冰上项目比赛。

  全民运动蔚然成风

  今年8月8日,既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盛大开幕15周年的纪念日,也是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双奥之城”,全民运动在此蔚然成风。

  据北京市体育局介绍,“双奥”为北京这座城市留下丰厚的体育文化遗产和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人口比例、各类赛事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社会体育组织活跃度、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消费等主要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年人均体育消费已经达到3300元左右,约占年人均消费的7%。

  北京市体育局立足群众运动健身需求,优化多元赛事活动体系,持续丰富群众运动内容供给。

  比如在冰雪运动方面,自2014年起我国连年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在“全国大众冰雪季”的引领带动下,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形成了“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等20余项地方活动品牌。

  冬奥会后,我国还在全国中小学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普及冰雪运动,深化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冰雪运动特色校建设。冰雪运动不仅“走进”山海关,还“迈过”秦岭淮河,实现全国覆盖。

  这两年,北京市体育局推动实现6个冬奥场馆设施四季向社会开放,至今累计接待超百万人次;联合市文旅局开展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评选活动,近两年共评选出62家“十佳精品项目”。

  同时,依托京张体旅资源,连续3年联合举办“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活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取得新成效。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动力

  两次办奥,尤其是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大力地推动了城市和区域联动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北京以办奥为契机推进城市更新。首钢园持续创新探索工业遗存再利用的特色发展之路,加快实施新首钢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园被赋予体育休闲街区、单板与空中技巧研发中心及冬季运动展示等功能。重点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同时培育消费新场景,打造京西消费新高地。

  延庆进一步壮大冰雪产业,做强全域特色旅游,持续打造“最美冬奥城”。在北京冬奥会带动下,延庆知名度迅速提升,全域旅游加速发展,成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张家口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为龙头,以冰雪经济为特色,以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为重要抓手,打造国际冰雪运动和体育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则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抓手。北京冬奥会后,国家和京冀两地相继出台系列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冬奥遗产,强化区域协同和支撑体系建设,推进体育、文化和旅游多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新高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开辟广阔前景。

  新京报记者 吴为

  ■ 讲述

  朴学东:两次奥运记录几代体育健儿的奋斗与拼搏

  8月8日,记忆很深,感慨很多。

  15年前的8月8日,我还是奥运服务合同商的成员,上午在北京展览馆服务“奥林匹克博览会开幕式”,下午至晚上在鸟巢(国家体育场)的服务区忙前忙后,几乎是小跑着,汗流浃背。

  当时,现场的每个人都为能亲历奥运而欣喜,大家全身心投入工作,忘了高温、忘了时间、忘了自己。

  可能有的朋友记忆最深的是李宁点燃鸟巢主火炬台时的流光溢彩,或是开幕式文艺演出的精美画卷、中国队入场时的欢声雷动。而我记忆最深的,是当晚工作告一段落后,一位名叫王浩的同事买了一杯冰咖啡递给我。当时,我注视着熊熊燃烧的主火炬,把冰咖啡一饮而尽,那是我喝过最美味的冰咖啡。 今年的8月8日,我心中更多的是感慨。 与15年前不同,现在有了微信、抖音,网速也更快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精彩瞬间被更多地传播、分享。许多15年前的“奥友”已经有了新身份:“双奥人”。他们在朋友圈频繁晒出的,是15年前的工作照、大合影,是压缩、编辑、重现经典的短视频。 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都是“无与伦比”的,简约、安全、精彩,凝聚了亿万人的智慧与自信,记录了几代体育健儿的奋斗与拼搏,也展现出国家的发展与强大。 以后的8月8日呢?我们,一起向未来。

  杭海:“金镶玉”奖牌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高峰

  回忆起为北京双奥进行形象设计的往事,不免感慨万千。 就设计与文化关系而言,2008年北京奥运形象设计实践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运用于当代设计的一次最有影响力的尝试。在我看来,北京奥运形象设计始于图像的选择与阐释、终于图像的选择与阐释,图像的象征性与国家形象的关系讨论在北京两届奥运形象设计过程中曾达到前所未有的文化与政治高度,而这种关系又时刻与传统、习俗相关联,并以国际政治态势与全球文化潮流为演绎背景。

  15年时光如白驹过隙,作为北京双奥形象设计师,今天我站在人头攒动的展厅,面对依然光彩夺目的2008年奥运会“金镶玉”奖牌,忽然有一种深深的触动。 2008年的时候,我才四十出头,我和团队都雄心万丈,认为今后我们会不断超越2008年的设计、超越我们自己。1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回看2008年的设计,无论是“金镶玉”奖牌还是“篆书之美”体育图标,依然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高峰——你以为是起步的地方其实已经是你这一生所能成就的顶峰,人应该珍惜每一次机会并保持敬畏。 另外,我也有另一方面的思索。传统图像与其原有的象征意义如何能在经过漫长的时间流逝与语境变迁后,依然保持生命力并演绎、生发出合乎国家形象战略目标的新形式与意义? 我想,对这一问题的持续追问,不仅是对北京奥运形象设计与管理的必要梳理与反思、对正在走向成熟的中国设计与管理的重要启示,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思考还将为中国今后举办其他重大赛事或活动、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提供经验,这种经验不仅是与形象设计及组织系统相关的技术与方法,更是与文化、传统、政治、经济相关的中国式设计思维与线索。

  娄晓琪:我们与国际奥委会一起构建奥林匹克文化体系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雅克·罗格生前是我的好友,他和《文明》杂志一直有着书信往来。我们之间的交往从2004年开始,这是国际奥林匹克文化体系从构思到推动的一个历史过程。

  2004年,正值奥林匹克圣火首次全球传递,在罗格主席的指导下,《文明》策划并制作了“新北京·新奥运”珍藏特刊《奥运圣火照北京》,这本特刊在雅典奥运会开幕时由中国代表团送到国际奥委会手中,我们对奥林匹克文化的全新诠释得到罗格和萨马兰奇的一致称赞。 《奥林匹克文化长卷》是奥林匹克文化体系构建的重要载体,它融入了萨马兰奇、罗格、巴赫3位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心血。罗格任职期间,完成了对《奥林匹克文化长卷》的思考、形成和推出。 2012年和2016年,《文明》杂志获得国际奥委会独家授权先后推出了第一部和第二部《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2022年1月16日,《文明》杂志携手国际奥委会推出《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III》,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向世界展示23个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与43个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特色节庆文化与奥运会历程,讲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30年全新的发展故事。 奥林匹克文化长卷是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与标志。它的形成、探索与实践过程呈现出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进程和奥林匹克文化形成发展独特的历史价值,并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载体,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北京已形成奥林匹克文化体系的基本形态,奠定了中国北京成为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传播互动起点和中心的特殊地位,也使北京成为国际奥林匹克文化体系发展的重要平台。

  本组稿件/新京报记者 吴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