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团成立40周年,新京报专访团长杨力
|
“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在故乡,在远方,都一样闪亮。”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群孩子用雪花般纯洁的歌声唱响了开幕式主题曲《雪花》,这是北京爱乐合唱团建团40年来最为高光的时刻之一。如今,北京爱乐合唱团由杨力教授担任艺术总监及常任指挥。在新京报采访中,杨力坦言,北京爱乐合唱团的属性不是职业化的,但艺术产出的过程、教育却是专业的,具有科学性,可以为孩子建立一块净土,埋下梦的种子。
新京报:你觉得现在学音乐的孩子吃苦能力怎么样?
杨力:我觉得内在的这种吃苦精神,上进心,我们一直没变。近期为了团庆音乐会,孩子们从早上排练到晚上,连续一星期,非常辛苦,大人可能都很难做到这种排练强度。
新京报:合唱团以“爱和奉献”为宗旨。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理念的?
杨力:我觉得“爱和奉献”这一办团宗旨是在不断和孩子接触实践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个团经历了许多辉煌与坎坷,整个过程我们也结识了非常多的对我们充满爱和无私奉献的人,爱和奉献其实是双向的。
新京报:你觉得合唱团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你希望通过合唱团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质?
杨力:我认为在合唱团的学习经历会对孩子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歌唱能打开孩子们心灵的一扇窗,对孩子的世界观的建立以及审美的认知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教与学真的是双向奔赴。我们通过音乐去培养孩子,但孩子反过来也会教育我们。当看到孩子纯洁的眼神,或听到孩子纯净的歌声时,也是对我们的心灵进行洗涤。
新京报:今年是合唱团成立40周年,也算是一个新的起点。你希望合唱团之后有什么新的规划?
杨力:坚持走合唱团这40年来已经形成的传统,在曲目内容、表现形式上可以更加丰富、与时俱进一些,但是根不能变。传统是用来继承的,而不是用来打破的。我们合唱团有两个属性,在舞台上看到的是这个团的艺术表演属性,但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属性,它可以根据不同时代的孩子状况去进行调整,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坚持传统,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
采写/新京报记者 滕朝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