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董志毅
|
9月5日,第五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在服贸会亮相。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董志毅表示,2017年6月以来,民航系统通过夯实安全基础、加强设施建设等手段,为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奠定基础。
董志毅建议,未来民航领域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基础牢固的现代“空中丝绸之路”。持续增强国内枢纽机场集疏、转运及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世界级机场群、国际枢纽、区域枢纽协同发展,构建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
董志毅表示,民航业应坚持生态优先,打造集约高效的绿色“空中丝绸之路”。他建议,建立健全机场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相关标准,为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民航领域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强化
董志毅说,6年来,民航领域基础设施“硬联通”主方向不断强化。中国民航印发实施了《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加快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国际航空枢纽、区域航空枢纽。完成了一批机场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新增颁证运输机场30个,全国运输机场255个,机场总容量超过15亿人次,累计参与30余个共建国家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同时,规则标准“软联通”取得较大进展。6年来,中国民航已与103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42个共建国家建立双边适航关系。
“空中丝绸之路”面临航线网络覆盖不足等问题
董志毅表示,民航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国际形势。同时,从国内形势看,民航运输生产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3年上半年,总周转量531.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84亿人次,货邮运输量327.6万吨,三大指标分别是2019年同期的84.6%、88.2%和93.1%。但是,国际和地区航线旅客量尚未恢复到2019年的30%。
此外,民航助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还面临基础设施建设、航线网络覆盖、产业贸易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董志毅表示,高质量建设“空中丝绸之路”需要先进的机场设施、通信系统和导航设备等基础设施。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航空运输发展需求,这给航空公司和旅客带来了一些不便。
从航线网络覆盖来看,尽管“空中丝绸之路”提出增加航班和航线的目标,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航线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偏远或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缺乏直达航班和可靠的运输服务,这将影响共建国家的人员往来和货物流动。
构建完善陆海天网互联互通布局
为更好发挥民航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董志毅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基础牢固的现代“空中丝绸之路”。持续增强国内枢纽机场集疏、转运及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世界级机场群、国际枢纽、区域枢纽协同发展,构建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将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纳入与相关共建国家的合作文件。提高航权、时刻、空域等资源配置效率,统筹机场与其他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他建议,进一步推动与共建国家之间的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开放,鼓励中外航空公司增加国际航班,引导航权、时刻、空域等资源向国际航空枢纽和关键通道集聚。加快推动构建“周边融、走廊通、通道畅”的国际航线网络,以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沿线共建国家为重点,提升直航比例和航线覆盖率、辐射力,积极推动开辟面向非洲、拉丁美洲等共建国家的航线。鼓励航空运输企业加大面向共建国家的航线运力投放,通过代码共享、投资并购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
董志毅表示,民航业应坚持生态优先,打造集约高效的绿色“空中丝绸之路”。他建议,建立健全机场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相关标准,为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加强绿色机场研究和实践,降低噪声、污水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大零碳机场及园区协同,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产业合作方面,董志毅鼓励企业深耕共建国家市场,积极参与机场、空管、机务维修等项目建设,参与重点共建国家机场、航空产业园区的经营管理。
民航业应坚持生态优先,打造集约高效的绿色“空中丝绸之路”。
建立健全机场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相关标准,为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加强绿色机场研究和实践,降低噪声、污水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大零碳机场及园区协同,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董志毅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