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北京新闻

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9月16日至24日在首钢园举办,汇聚全国360个展项

月壤样品亮相首钢园

2023年09月1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9月15日,首钢园,一名观众观看月壤样品。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9月15日,首钢园,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返回器。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9月15日,首钢园,透过3D眼镜观看大熊猫生活场景。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畅游·无边界”科技馆之城手绘地图展示的部分场馆。图/“科技馆之城”专题网页
9月15日,北京市首批科技教育体验基地发布仪式在首钢园举办。北京市科协供图
“科技馆之城”专题网页部分主题科学游。图/“科技馆之城”专题网页

  9月16日-24日,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举办。11号展厅展览分为领航掌舵铸辉煌、自信自立强国梦、科学技术惠民生、科学普及嘉年华、科学教育做加法等五个部分,展览面积8700平方米。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月壤等珍贵的展品,还能体验AI声纹反诈,感受人工智能的多种应用场景。

  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北京市人民政府会同20个国家部委联合主办,汇聚了全国104个单位的360个展项。

  此外,为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统筹推进首都地区科技场馆和科普资源协同发展,北京市科协推出“科技馆之城”系列活动。9月15日,科技馆之城首批100家科技教育体验基地发布。同时,“科技馆之城”专题网页正式上线,20条“科学游”主题线路和“畅游·无边界”科技馆之城手绘地图也正式亮相。

  自信自立强国梦

  月壤样品容器造型借鉴国博馆藏青铜尊

  “自信自立强国梦”设置基础研究、逐梦苍穹、智造强国、瀚海扬波、民生科技等五个展区,以实物、模型、互动模拟装置、多媒体、实验、专家讲解、体验活动等形式向公众展示我国基础研究探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民生科技进步等内容,加深公众对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从0到1”重大价值的认识。

  逐梦苍穹展区无疑最受关注,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返回器、月壤实物等,展现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的辉煌成就。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实现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回”。嫦娥五号共带回了1731克月壤,这些数字都有特殊意义。“17”可以理解为中国探月工程走过了17年;“3”指的是中国探月工程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1”指的是这一系列的工程任务都是一次成功。

  此次展出的月壤样品质量为100毫克,其外观和地球土壤相似,为灰黑色粉末状。值得一提的是,月壤的展现方式别有深意。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工程师张天馨一一道来:月壤样品容器整体造型借鉴国家博物馆馆藏的系列青铜尊造型,高38.44厘米,象征地球与月亮间的平均间距384400千米,宽22.89厘米,象征嫦娥五号自发射到返回所经历的22.89天。

  容器内部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造型组成。“容器中心部位的空心夹层球体内含真实月壤,呈现出了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下部地球造型上透光突出的中国地图,象征华夏大地对月亮的长久情意。”她说,地球与月球间相隔9.9厘米,取意古人所描绘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国探月突破极限、跨越九重。

  “大个子”展品——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返回器重达300公斤。“嫦娥五号相对于前面四个小伙伴来说非常幸运,拥有了一张回家的返程票,但返程的路非常艰险。”张天馨介绍,在嫦娥五号任务正式实施前,由于对地球大气特性的认识尚不充分、模型不完备,返回器高速再入条件下的气动、热防护与再入环境模型掌握不全面,地面试验验证条件欠缺,技术风险大、实施难度高,经综合考虑,决定实施一次月地高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

  试验任务返回器的构型和材质与嫦娥五号一模一样,它没有在月球上面着陆,也没有带回月壤,但其完成了一系列技术的实践验证。2014年11月1日,返回器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精准着陆,标志我国掌握了第二宇宙速度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技术惠民生

  戴3D眼镜可“看”大熊猫生活场景

  “科学技术惠民生”设置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健康中国等四个展区。

  “乡村振兴”展区展示了科技小院、数字乡村云平台、太空种子及改良育种实物等内容。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建华说,科技小院是一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模式,主要特点是专业硕士研究生长住农村生产一线,聚焦县域一种主导农产品,解决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实际问题,优化集成一整套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截至目前,中国农技协已在全国31个省份推广建立了857个科技小院,覆盖80余所涉农院校,3000余名师生长期扎根乡村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他说,科技小院已成为开展农村科普的重要阵地,科技小院师生成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学普及的生力军。

  “网络信息安全”展区通过体验AI声纹反诈、诈骗APP检测、公共WiFi揭秘等互动游戏和赛事安保平台,揭示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防诈骗意识。

  “美丽中国”展区,中国林科院带来的蝴蝶、昆虫、种子标本色彩斑斓,吸引了一大批少年观众。他们还戴上了3D眼镜,沉浸式感受野生大熊猫的生活场景。

  “在展区,我们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起源、中国生物多样性特色、林草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等。”中国林科院产业处副处长史文石说,观众通过触摸屏点击一体机,就可以观看动物的图片和活动场景,聆听它们的声音等,体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青少年还可以动手亲自搭建木质动物拼图,用植物标本制作美丽的心愿瓶。

  科学普及嘉年华

  人工智能作画、写诗、进行普通话测试

  “科学普及嘉年华”设置数字科普、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科普+文化、应急科普等五个体验区,以互动参与的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为主,为公众提供生动趣味的科技文化活动体验。

  其中,“人工智能”展区主要展示“星火认知大模型”、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等,以及昆仑芯、寒武纪等国产芯片对大模型的支持,展现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生活、办公等领域的最新应用。

  画一幅梵高风格的猫、以小朋友的名字写一首藏头诗、听观众读一段文字评判其普通话水平……此次,科大讯飞联合中国科技馆带来了科普巡展,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观众可以在“AI星球奇遇记”的故事主线下,通过探险“未来星球”、“机器人星球”、“嗨酷星球”、“爱星球”和“星火认知大模型体验专区”,沉浸式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在民生各方面的应用。

  “所有展项围绕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具备的核心能力展开设计,让观众了解大模型所具备的七大功能,包括多风格多任务长文本生成、多层次跨语种语言理解、泛领域开放式知识问答、情景式思维链逻辑推理等。”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首钢园10号展厅的元宇宙VR体验空间和安全教育体验区,纳入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同时,户外展区将开展智慧救护、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应急科普等多项应急体验活动。10号馆开设了国际科学传播交流活动区,将举办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包括开幕式及主旨论坛、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年会、北京国际科技教师大会等。

  ■ 关注

  北京科技馆之城手绘地图发布囊括100家科技文化场馆

  “协同”“开放”“共享”“让科技气息涌动京城”……9月15日,在北京市科协“科技馆之城”首批100家科技教育体验基地发布仪式上,科技魔方随倒计时转动,震撼的开场片仿佛让观众瞬间置身科技的海洋。

  当天,“科技馆之城”专题网页(https://818cms.miweiculture.com/kjgzc/#pcLxqmy)正式上线,20条“科学游”主题线路和囊括100家科技文化场馆的“畅游·无边界”科技馆之城手绘地图也正式亮相。

  中国园博馆等入选首批科教体验基地

  自2022年起,北京市科协着力推动“科技馆之城”品牌建设,联动科技馆、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众多科技科普主体,携手博物馆、公园、书店等文化场所,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人才聚集和场馆遍布的优势,为公众提供触手可及的科普服务。

  为更广泛地动员多元主体参与“科技馆之城”建设,鼓励各类机构依托各自科技科普资源开展社会性群众科普活动,北京市科协组织开展北京“科技馆之城”科技教育体验基地登记认证工作。市科协从400余家相关场所的申请中,通过直接认证、区科协推荐与专家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遴选,最终中国园林博物馆、联想集团等100家科技教育体验基地正式出炉。

  20条“科学游”主题线路涉及百余场馆

  20条“科学游”主题特色线路共涉及120多个场馆,涵盖动物、天文、地质、水利、艺术等各类主题。

  记者了解到,每个科学主题都纳入数家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和科普场所。以“暑期观星指南”为例,线路不仅将天文爱好者熟悉的北京天文馆、中国科技馆(太空探索展区)、北京古观象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密云观测站串联起来,还推荐了沙河科普教育基地、华海田园天文农庄、“北极村”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孙栅子村、百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小众观星胜地。线路中详细提供了各馆的开馆时间及预约购票方式,对部分预约名额紧俏的热门场馆,指南还标明了放票时间。

  “畅游·无边界”科技馆之城手绘地图中的100家科技文化场馆,包括光科技馆、郭守敬纪念馆、北京科学中心等。值得一提的是,数字版地图按区划分场馆,市民可以就近选择附近的场馆游览。

  后续,北京市科协将在科普资源统筹协调、服务供给、资源释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首都地区科技、文化、旅游融合,促进场馆和科普资源协同发展。科技馆之城还将联合更多场馆持续扩大影响,力争在2025年实现科技馆之城打造100+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示范项目,推动1000+场馆基地做优科技教育体验,动员10万+科技科普志愿者参与科普服务的目标,打造一座科普场馆随处可见、“科技”触手可及的全民科技馆之城。

  A04-A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