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大国匠心·城市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8:大国匠心·城市

制造业强市,谁在突围?

今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3年09月2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9月22日,合肥,观众在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展区体验裸眼3D。图/新华社

  得制造业者,得天下。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已有10多个省份、多个城市纷纷强调要提升制造业占比,将“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作为“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产业强方能经济强。二十届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放眼全国,将发展制造业摆在提振实体经济的首要位置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

  中国城市回归制造业的一连串新动向,值得关注。

  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

  制造业之城

  全国70%的眼镜产自江苏丹阳,80%以上珍珠产自浙江诸暨,全球70%的打火机产自湖南邵东……

  今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63.4%。在统计的6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31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超过五成。

  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中国制造业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也是城市“突围”的重要法宝。

  制造业立市,谁在领跑?

  2023年上半年,中国规上工业营收10强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苏州、佛山、北京、重庆、宁波、广州、天津、东莞。

  从规模来看,在中国工业十强城市中,珠三角和长三角领先优势明显。其中,珠三角占据四席,包括深圳、佛山、广州和东莞,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重镇。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覃剑在接受新京报新京智库采访时表示,在全省的统一推动下,各地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如广州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深圳强调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佛山明确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当家之本,东莞提出高质量建设科创制造强市等,并根据自身特点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广东省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均呈现出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态势,先进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集成电路等产业实现较快增长。”覃剑说。

  新京报新京智库注意到,佛山、东莞的制造业占比常年保持在50%左右。这在全国都不多见,比苏州、宁波、无锡、南通等很多长三角“万亿”城市还高。

  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制造业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

  2022年,东莞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到9470.2亿元,已经形成新一代通信设备、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半导体元器件等完整的产业链。近期,随着华为手机业务的回归,作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东莞电子信息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区域经济学终身教授曾刚告诉新京报新京智库,回首过往,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深圳、广州产业发展的外溢、扩散效应,就是一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成功史”。

  这些城市盛产“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提升传统产业、培养新型产业的重要支撑。

  今年8月,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开始公示,共有3671家企业上榜,这也使总数达到1.2万余家。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1.2万家“小巨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超1万家。

  其实,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北京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来看,北京共有243家中小企业入选,这也使得前五批北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95家。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海淀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海淀区以33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列北京市各区域之首,占全市42%以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98家名列第二,占全市12%。

  在制造业领域,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研发特征也比较明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单菁菁对新京报新京智库表示,北京一个重要的定位就是科技创新的高地,“那么可能在研发能力上面,它在全国是最顶尖的”。

  除了北京,深圳在专精特新领域也以“黑马”的姿态在奔跑。在第五批公示名单中,深圳有310家企业入选,新增数量在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

  从上榜企业所属行业分布来看,深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接受新京报新京智库采访时表示,广东省的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和东莞市四个湾区城市,这四个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广州和深圳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最为集中的城市。

  “深圳专精特新企业所在的行业,通常代表了当前市场上最活跃,最具创新活力和最具市场潜力的企业领域。”林江说。

  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曾几何时,制造业是合肥的短板,近年来,因为押对赛道,引进京东方、蔚来,投资长鑫存储,合肥也被外界称为“最牛风投城市”。

  今年年初,新一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发布,合肥有两座制造工厂入选,这也使得合肥共拥有4家“灯塔工厂”,数量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二。

  这座在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就突破万亿的城市,在制造业领域开启了赶超模式。

  在曾刚看来,合肥新能源汽车呈现如下特点:第一,成长迅速。新招引产业链企业近百家,比亚迪一、二期全面投产,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电驱动二期、电池一期等项目顺利开工;第二,产业生态环境优越。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合肥制造业的发展壮大。2022年,合肥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曾刚说。

  制造业的溢出效应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城市能力跃升的推动作用。

  在曾刚看来,蔚来、京东方等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功不可没,除了其自身快速扩大的产业规模之外,其溢出效应、对其他制造业的升级推动作用不容小觑。放眼未来,合肥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除了合肥制造业升级闯关带动城市能级提升,还有一些城市正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的路上。

  例如,重庆的摩托车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重庆依靠嘉陵、建设等摩托车品牌逐渐形成一大批全国闻名的重庆“摩帮”和零部件企业。

  根据相关媒体披露的数据,在2007年,重庆的摩托车产量约占全国的30%,摩托车发动机占全国的50%以上。

  传统制造的“摩帮”加速向新能源转型考验着重庆制造业能否顺利向“智造”转型。

  今年6月,重庆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明确了加强新能源摩托车、中高端摩托车研发,大力发展室内高端摩托车的高端车架、电驱动等关键零部件,完善本地配套体系,加快推动摩托车产业集群发展。

  无论城市竞争,还是大国博弈,制造业都是关键赛道,产业强则城市强,城市强则国家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