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残障群体影片《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最好的相遇》《看不见的顶峰》接连上映,众主创谈创作初心
| ||
| ||
| ||
| ||
| ||
|
今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者将视角放在了这些需要关爱和理解的特殊人群身上,无论是讲述心智障碍者《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还是近期热映的影片《最好的相遇》,以及即将上映的讲述盲人攀登者登顶珠峰的纪录影片《看不见的顶峰》,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了残疾人的真实生活,也让人们更了解这个群体,发挥了电影的关爱帮扶功能。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副秘书长杨聪曾说,这些影片倡导扶残助残风尚,鼓舞和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生动宣传了残疾人事业。专家认为,这类作品能让观众从中获得启发与感动,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有故事的电影,更是为残疾人群体发声,用影像的力量给予他们更多理解和支持,这些电影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也期望更多电影人能创作更多类似的作品,温暖每一个个体。
向善和真诚是创作原动力
《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讲述了一名篮球教练带领一群心智障碍却身怀绝技的篮球运动员,不断追逐人生梦想、在篮球赛场上拼搏的故事。影片以喜剧的形式表达了残障人士追逐梦想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生动地展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这部影片让饰演乐亮的岳亮圆了一次表演梦,这也是他的家长没有想到的,岳亮的母亲杨君说,通过陪伴岳亮亲历整个拍摄过程,她感受到岳亮的抗压能力、交流能力都有了进步,“亮亮这次演电影也启发了我,让我知道不能总用单一的角度去看待他。”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580万智力障碍人士,其中有1200万以上的自闭症(孤独症)人士,这些人绝大多数与社会脱离,仿佛隔离于一座孤岛,这些智力障碍人群被称为“心智障碍者”,国际上统一称作“心青年”(心青年是指心智障碍群体,他们是一群用心观察世界的青年,只不过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没有跟上年龄的脚步。他们难以表达自己,也很难理解他人,包括患有孤独症、发育迟缓、脑瘫、唐氏综合征、智力障碍等人群)。影片监制、编剧邢文雄向新京报记者谈到了他的创作初衷:“喜剧的类型可能会造成一种主创在调侃或冒犯残疾人的刻板印象,但在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和观察过程中,他们真是真诚且可爱的人,我们希望观众看到他们,也感受到主创对他们的爱。”
论题材,正在热映的电影《最好的相遇》同样把视角放在了弱势群体上,影片讲述了人生失意的B超师曹卢医经人介绍来到了东山庭院疗养院工作,在这里,他看到一个如世外桃源般不同寻常的世界,也结识了刘英俊和吴燕子这一对特殊的恋人,他们笨拙却无比坚定的爱情慢慢改变了隐藏着秘密的曹卢医,这对恋人走到了怀孕的阶段,所有人都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2015年,因为机缘巧合,哈智超导演在朋友的带领下,二三十人前往一座坐落于田野的福利院,这家福利院形成了后来他在影片中构建的东山庭院疗养院,“在现实中,那家福利院的构造就像童话一样,冬天眼前是开阔而荒凉的田埂;夏天则会看到大片起伏的麦子。福利院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一栋三层小楼,那个院子非常可爱,墙上有很多小朋友喜欢的画,有很多活动设备,还养了很多动物。”除了环境,让哈智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里的小朋友几乎都遭遇过不幸却苦不自知,因为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的机构,这些孩子纯真的眼神给了他极大的冲击力:“你看到他们,就会有想对他们好、想让他们开心的冲动,于是我们给孩子们开联欢会,一起唱歌、跳舞,他们不会表演或假装快乐,他们因为你的陪伴感到开心,那种开心是真正写在脸上的,那些笑容给我们很大的震撼。回家的路上,没有一个人说话。”
结合福利院采风的经历,哈智超深深相信了《最好的相遇》讲述的故事,片中有一个情节,金世佳饰演的曹卢医带着英俊和另一个心智障碍者壮壮喝醉了酒,进了医院。壮壮妈妈赶到医院,看到儿子喝醉了,起初着急,沉默一阵后却说,“这是儿子第一次和别人一起喝酒”。扮演这位妈妈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素人,她的孩子就是心智障碍者,“我们直接采用了她的表演,当时跟她介绍了我们拍的这部电影,大概讲述一对患有智力障碍的夫妻怀孕了,准备把孩子生下来,我问她相不相信这件事。她说非常相信,也愿意相信,因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普通人一样,有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当时那个眼神,那几句话,我真的觉得很感动,这个情节,应该拍在这个电影里,这个电影,也应该拍。”
耐心与真诚是呈现法宝
因为《最好的相遇》中的人物是心智障碍人士,哈智超发现他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和片中吴燕子一样的角色,他决定这次由职业演员来表演,因为对邱泽和张钧甯的了解,分别请他们扮演男女主角。开拍之前,为了这次拍摄,整个摄制组进行了长期且大量的准备工作。哈智超透露,大约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带着整个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参加公益活动,接触并采访真正的心智障碍者,把主创完完全全地放在福利院的环境里,让他们接触、观察、模仿,主创们和北京慧灵服务机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以便他们融入日常生活,真正找到角色的内在,“演员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教他们学习手工、学习绘画,陪孩子们到天通苑的菜市场买菜,近距离观察人们的衣食住行,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哈智超说,这些只是拍摄的第一关,将现实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还要多习惯于这些心智障碍人群的内心,“最终拍的是人物的爱与善良,欲望以及遭受的痛苦,因为智力发展有障碍,他们没有正常成年人的成熟,但相对来说他们的世界是非常单纯的。就像孩子一样,不用过多揣摩,他想跟你玩就跟着你玩,你让他学习做饭,他也会非常认真、专心地学习。他们的动机简单纯粹,内心向善,是值得大家善待、看到的。”
另外,即将开机的前夕,《最好的相遇》还请来法国的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给演员们上了两周表演课,哈智超认为这样的课程,一方面可以让演员们找到人物身上真实的部分,更是帮助他们找到美感的部分,“这也正是我们在接触这些孩子的时候一种强烈的感受,但他们有特别单纯、直接的地方,他们的喜怒哀乐都非常纯粹,情感的浓度非常强,其中是有一种美感的,我希望这种美感能够在每个角色身上闪亮,呈现出生命本真的感动。”
而在《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中有三位篮球队员是由非专业演员出演的——岳亮饰演乐亮、刘沐琪饰演对对、刘斯博饰演建国,他们虽然分别患有孤独症和唐氏综合征,但在影片中的表演却带着天真质朴的本色,浑然天成,让影片洋溢着生动的温情,励志的热血。但邀请“心青年”拍戏,对于创作者和表演者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导演高虎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创作初期就定好了基调,坚持不卖惨,并且要用平视的态度对待这些孩子,在他们面前从来不会有什么创作者的态度,耐心地陪伴他们,将他们在镜头前最真实、诚实地呈现出来,让人们知道他们是可以做到的,而绝对不是俯视或者是怜悯同情别人。
“当时我们先定好的一个原则就是,起用的演员首先不能是‘脸熟’的大明星,不能让观众一眼就认出这是在‘表演’。另外,演员一定要抽出很长一段时间,观察体验生活,采风了解表演对象,因为电影题材是篮球,还需要进行锻炼提升篮球技巧。在剧本创作的同时我们进行了大量采风,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在整个项目的把控、审核方向以及宣传方面给剧组提供了一些意见和帮助,还有北京、上海等地的康复机构、特教学校也给了很多帮助。”高虎说,在真正接触完这个真实的群体后,他认为他们身上有太多能拍的东西:“他们太好了,特别纯真、可爱,这种简单、干净的状态是其他演员很难演出来的。所以,我们选择三位真正的‘心青年’当主演。这纯粹是大家的功劳,是整个团队的功劳。在片场,他们的家长放下手头的工作,全程陪护和照顾他们。任何一场戏都是家长反复跟他们准备、讲解的。这个过程中家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们的耐性是无人能及的。”
任何生命都需要尊重和平等
除了表演上尽量接近真实,如何拍摄心智障碍者的真实生活也充满了挑战。为了真实呈现且照顾到各方感受,《最好的相遇》在筹备过程、程序审查中都与残联、福利机构等有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同时在拍摄过程中也随时咨询,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探讨,多方协调,希望在照顾患者感受的前提下创作。哈智超说,他从来不认为拍摄心智障碍者是“敏感的”,“有人或许觉得拍他们是在消费苦难,或者会将这个故事做得很煽情,大家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讨论,但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与观察,发现心智障碍者其实有非常大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应该放弃每一个人,就如同电影里院长那句话,‘外面的这些孩子被人当成傻子看,可他们在我这都是宝贝,他们得了病,就得治病’,我希望不要放弃他们,希望他们能有尊严地、正常地生活。”
在《最好的相遇》开机前夕,剧组把福利院的老师和孩子们接到片场,希望他们和演员最后进行充分相处,保持真实的状态,当时那个场景、那幅画面,哈智超至今记忆犹新,“大家都特别和谐,孩子们对摄影机好奇,对剧组吃的饭好奇,他们笑着、认真着,突然让人觉得很欣慰,因为我们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这部电影说实话很难拍,有一度我也陷入了自我怀疑中,到底该不该拍,能不能拍,怎么拍,最困难的时候也找不到演员以及剧作的方向,尤其觉得这个故事没有任何参照基础。但它讲述了生命的价值所在,无论长短,无论何时,任何生命都需要尊重和平等。”
关于“心青年”的电影,因为题材和准备中的感受,令剧组都沉浸在充满爱心和善意的拍摄环境中。《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中的家长也被电影制作方的坚持深深打动,他们多次感叹真没有想到孩子能做到“这个份上”,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挑战最后有可能拍不下去,但这些工作人员总是用最大的诚意和耐心,让“心青年”处于一个更为舒适、开放且自如的环境当中。比如岳亮的日常生活就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去康复机构学画画,偶尔跑跑步。自从他到剧组,似乎换了一个新鲜的环境,他跟工作人员和演员们朝夕相处,因为大家对他的好,他也逐渐学会去挑战不可能的自己:“演戏的时候,所有人很有耐心地帮他、鼓励他,女主演王智带着他一起对台词,拍摄时还拉着他的手,说姐姐一拉衣服提醒你,你就说台词,这些都是有益的带动。每个人都给他关心,给他买零食,要不是我控制,不知道他会胖成什么样(笑)。”杨君说,拍完戏后亮亮的表姐跟亮亮微信聊天时,发现亮亮都能发整段的对话了,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也比过去强了,她真的很欣慰孩子的改变。
在邢文雄看来,“心青年”这个群体只是孩子而已,仅仅是他们的智力水平停留在童年阶段,所以跟他们接触,不管他们的年龄多大,都会发现他们一直带有孩子的纯真和可爱,当然,也会对他们的人生感到一种遗憾,毕竟很多人在成长过程当中经历的逐渐成熟,也伴随着他们智力发育水平的停止而消逝了。高虎多次提到,他们想跟观众传达的观点是对待“心青年”时应该平视与尊重:“当我们把这个话题延展到社会上,各个阶段的人都能从中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心青年’好像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可能有些缺陷,但他们能从电影中收获到自信和快乐,绝对大于拍电影本身。所以我们希望鼓励大家知道他们也很努力地在生活,给他们多点关心爱护,不需要在乎结果究竟是什么,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努力,自得。平视着接纳他们,保障他们的权利,换个角度来看,也是接纳每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
有义务去为他们发声
纪录影片《看不见的顶峰》从旁观者的视角,真实客观地记录了盲人张洪从做出决定,到前期筹备训练,和向导相互磨合,攀爬珠峰,直到最后成功登顶的全部过程。在拍摄过程中,张洪在思考登顶珠峰这件事情会给他带来什么的时候,他慢慢意识到,它的意义不仅能够给自己带来自身存在的价值,还能够给社会上更多人带来一些力量。
片中,张洪有句台词:“自然界的山是有顶的,我们只要往前走一步,最后就会离目标更近一步。”在北京学生场点映时,一位女同学看完影片之后,对于片中张洪那句台词印象深刻。这让她联想到马伯庸的小说《长安的荔枝》中一句台词:“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片中,张洪登顶珠峰,而他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映后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张洪说,由于自己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长大,导致过去很多年内心很封闭,很难打开自己,但是整个珠峰攀登过程让他的心态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也是源于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才让他有这个机会去完成这样一件事情。“关于下一个目标,目前我正在学习做一些公益,因为作为一个盲人,能够去完成这样一件很多人都觉得比较难的事情,一定不是个人能做到的,背后还有无数人的支持,也希望通过我的经历、我的故事去影响像我一样的视障朋友。或许他们在生活当中也有梦想和目标,但可能缺少关注。我觉得我现在有义务去为他们发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我从零开始学习与公益相关的课程,希望以后能够为更多的残疾朋友做一点事情”。导演范立欣补充道,张洪正在非常认真地学英语、背单词,因为明年会带这部电影去世界各地放映,张洪会把他的故事带给全世界的朋友。同时范立欣还分享了前段时间上海路演与一位盲人观众的互动,那位盲人朋友说,这部电影我只哭了一次,就是从头到尾。
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