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封面报道

神舟十七号将于今日11时14分发射

飞行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组成,将在轨驻留约6个月;唐胜杰和江新林为首次飞行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10月25日上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中)、唐胜杰(右)、江新林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汤洪波
男,汉族,籍贯湖南湘潭,硕士学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系统训练,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考核,成绩优秀,具备执行任务能力,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简历文图/新华社
汤洪波
唐胜杰
男,汉族,籍贯甘肃定西,学士学位。1989年12月出生,2008年9月入伍,201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经全面系统训练,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考核,成绩优秀,具备执行任务能力,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简历文图/新华社
江新林
男,汉族,籍贯河南杞县,学士学位。1988年2月出生,2006年9月入伍,201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经全面系统训练,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考核,成绩优秀,具备执行任务能力,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简历文图/新华社

  10月25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其中,汤洪波参加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唐胜杰和江新林都是首次飞行。

  记者了解到,此次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

  关注 1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驻留多久?

  驻留约6个月,计划明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

  林西强介绍,此次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同时,持续评估空间站组合体功能性能,获取积累空间站运行的宝贵数据和经验,考核地面支持中心执行空间站运行管理任务的协调性、匹配性,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和故障处置能力。

  按计划,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

  林西强告诉记者,目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产品质量受控,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任务后,瞄准本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关注 2

  航天员在轨将执行哪些任务?

  除常态化工作外,航天员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构成仍然采用“以老带新”策略,由3名航天驾驶员组成,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其中指令长由第二批航天员担任,这也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林西强表示,在轨工作主要包括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在轨实(试)验、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以及异常情况处置等六大类。除了上述常态化工作,本次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损伤。当然,这是在设计考虑之中。”林西强说,目前,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但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任务将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

  林西强称,这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关注 3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任务完成情况如何?

  神十六航天员乘组31日返回地球,有望拍下首张空间站全构型“工作照”

  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乘组目前还在太空“出差”。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共开展了70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样品将随飞船下行,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逐步显现。

  此次任务期间,乘组还完成了一次出舱活动、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多次载荷出舱、配合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分离撤离等工作。

  受限于微重力环境和空间站容积,物资管理这一在地面看似平常的工作成为日益凸显的新难题。为此,神舟十六号乘组累计转移物资约850次,反馈物资整理信息135条,全面完成空间站在轨物资盘点和整理工作。

  此外,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前,还将视光照条件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将有望在轨首次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这将是第一张反映空间站全构型的“工作照”。

  关注 4

  今年为何只安排一次货运飞船任务?

  天舟运载能力提升,天地联动“精准补货”,空间站物资很充足

  记者了解到,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只有一次天舟飞船发射任务。

  “虽然今年只有一次天舟货运飞船任务,但是请放心,现在空间站物资很充足,不仅可以支持正常的航天员驻留、平台的维护升级以及在轨大规模实验任务开展,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额外支持航天员驻留3个月。”林西强说。

  他表示,补给策略一直是“未雨绸缪”。以后续将发射的天舟七号为例,其定的原则是发射时的在轨库存和天舟七号上行量合起来可支持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一年,也就是说,通过天舟七号进行一次物资补给就可以支持神舟十七号、十八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执行任务。

  为何只安排一次货运飞船任务?林西强解释,之所以只安排一次货运飞船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货运飞船运载能力提升,以往的货运飞船是采用标准型货物舱,从天舟六号开始,采用的是改进型货物舱,装载空间增加了约24%,装载重量提高了约22%。

  二是工程已建立天地联动的物资信息系统,做到了精准补货。我们研发了物资设计寿命和设计使用模型。随着建造阶段任务在轨数据的累积,模型越来越精确,可对后续需求进行精准预估,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不少带同时也不多带,补给效能不断提升,后续货运飞船的发射频次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关注 5

  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目前进展如何?

  选拔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港澳地区有望产生载荷专家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于2022年全面启动,按照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组织实施,计划选拔12名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类,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林西强介绍,2023年3月,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完成了初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一百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今年8月,完成了复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20余名候选对象进入最后定选阶段。

  其中,进入定选阶段的航天驾驶员候选对象覆盖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候选对象主要来自有关工业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特别是有来自香港、澳门的数名候选对象进入载荷专家选拔的最后环节,计划年底前完成全部选拔工作。

  林西强说,“如果通过定选,来自香港和澳门的载荷专家可于明年初进入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相关新闻

  民商火箭有望参与执行空间站低成本运货发射

  发布会上,林西强还介绍了中国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征集公告和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征集公告的进展情况。

  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征集公告发布后,共有9家单位提交了10份符合要求的方案。通过专家审查评估,4家单位获得工程支持,进入方案详细设计阶段。其中,多家单位采用了民营商业航天火箭公司的火箭方案,这些公司各自在研的4吨至6吨运载能力的火箭,综合性价比很高,有希望参与后续火箭商业化采购,参与执行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飞行器发射任务。

  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征集公告发布后,共有4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单位组成14个联合团队提交正式意向,11个团队进入第一轮方案择优评审。目前,专家组已评选出优势团队进入到下一轮方案深化阶段工作。

  ■ 人物

  汤洪波 将成重返“天宫”第一人

  过去两年中,我时常梦回太空,空间站是我们走出地球迈向宇宙的另一个家。为了能够重返太空家园,过去的两年中,我可以说是在争分夺秒之中度过的。据央视新闻

  此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汤洪波担任指令长。此前,他于2021年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两年,汤洪波将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也将成为目前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汤洪波于1995年入选飞行员,2010年入选航天员。他是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也是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在2016年的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选拔中,汤洪波成为备份航天员。之后,因各方面表现出色,汤洪波成为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这是他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该乘组另外两位航天员分别是聂海胜和刘伯明。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领命出征,开跑空间站阶段飞天“第一棒”。航天员开启天和核心舱舱门,一同入驻了“太空之家”。乘组面临多个“首次”挑战,其中,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首次出舱活动挑战巨大。

  此次任务中,航天员还身着当时由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2021年7月4日,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唐胜杰 中国空间站将迎来最年轻航天员

  在任务中,我将尽快适应太空失重环境,坚决服从指令长指挥,激情饱满、斗志昂扬,密切配合、精准操作,圆满完成各项飞行任务。

  唐胜杰1989年12月出生在甘肃定西的一个农村家庭,还不到34岁。神舟十七号发射后,他将成为目前为止进入中国空间站的最年轻航天员。

  高中毕业那年,唐胜杰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军校。2008年,顺利进入空军航空大学。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优秀飞行员,曾飞过6种战斗机机型。

  2018年,未满30岁的唐胜杰参加了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2020年9月,他成为第三批航天员中的一员。

  据了解,按照航天员训练大纲,第三批航天员开展了8大类、200余项训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唐胜杰完成了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习了上百门课。

  此次神舟十七号发射是中国空间站应用阶段的第二次飞行任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唐胜杰表示自己清晰地记得接到命令的那一天,“6月27日宣布的命令,是我们沙漠野外生存训练结束返京后的第二天,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阶段的转换。”

  让唐胜杰印象深刻的体能训练是攀岩。他说,每次训练整个小臂都特别累,一点儿力气都没有。因为出舱任务中有些位置的可达性不是特别好,所以要靠小臂的力量去够那个位置,对力量的要求、出舱能力、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

  10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会上,唐胜杰说,自己的家乡甘肃自古以来就有着敦煌飞天的神话传说,飞行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和追求。“此刻,我感到无比的激动、无比的幸运、无比的幸福。”

  江新林 开过坦克驾过战机的“多面手”

  说到职责,主要是完成好空间站的日常使用、维护维修,开展好载荷照料、空间实(试)验,但分工不分家,我们乘组是使命、责任、荣誉共同体。

  江新林2006年考入装甲兵工程学院,成为一名坦克驾驶员。大学毕业后参加了空军招飞,从坦克驾驶员转变成为飞行员。

  在空军航空大学完成半年的飞行理论学习后,江新林开始学习飞行,第一次驾驶战机飞越云端,至今让他难以忘怀。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回忆,在带飞的过程中,一冲破云层,心胸就开阔了,有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飞行生涯十年间,江新林共安全飞行1000余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2020年初,正在执行战斗值班任务的江新林接到了第三批航天员选拔的消息。经过层层筛选,他成为第三批7名航天驾驶员之一,开始了系统严苛的训练。高强度的训练让江新林感受到了压力。“前期每次训练都会冒虚汗,然后头晕、头胀、恶心,都到了呕吐的边缘。”通过加练,他不断刺激自己的前庭功能,现在整体成绩也达到了一级水平。

  江新林说,开坦克可以体验到厚重感,开飞机可以感受到推背感,对于即将到来的6个月飞行任务,自己会好好地去体会失重的感觉。

  10月25日,在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会上,江新林说,训练中,指令长带领他们对空间实(试)验、站务运行管理、生命健康维护等任务,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分析和强化训练。为了提高训练的质量效益,他们制作了飞行卡片、总结了一些比较形象的肢体语言,帮助更好地理解任务、精准操作,同时,也让乘组配合更加密切、更加默契。

  A04-A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除署名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