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举行,众多校长、专家共同探讨教育创新之路
|
10月29日,以“夯实教育强国基点,探索基础教育创新之路”为主题的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正式开幕,北京众多校长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学校如何“减量发展”,共同探讨教育创新之路。
本届论坛由主论坛和分论坛组成,除六个分论坛外,还将有30余场场外分论坛继续围绕该主题深入开展研讨和交流。场外分论坛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把无用的作业、多余的考试减下去
在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主论坛上,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以“筑牢教育强国根基,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加快推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对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对推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做了分享和交流。
李奕指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不能再以聚集资源求增长,要主动探索绿色低碳减量的发展范式,根本要求是实现学校育人水平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学校要树立新型的资源观、环境观,善于整合学校资源、专业指导资源、社会资源,把无用的作业、低效的课堂、多余的考试减下去,更好满足孩子们在校内学足学好的实际需求。
教师要积极主动探索基础知识、兴趣和思维品质相统一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夯实基本功,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打造促进儿童思维生长的课堂
当天下午,六个分论坛分别聚焦党建引领、“双减”行动、新课程改革等主题开展研讨和交流,校长和专家代表分享了“减量发展”在学校层面的探索和思考。
“让孩子们学好、学得轻松是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红莲表示,该校从2018年开始有计划推进大单元教学,逐渐研制了可视化的单元课程建设路径,并通过设计核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养。同时不断研发课程工具,引导学生依托单元学习任务单、资料袋、评价表等单元学习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教育集团教学副校长魏华丽表示,学校以切片教研为突破口,探索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效率提升的有效策略。学校选取课堂教学的典型(可推广或可提升)教学片段进行共同诊断,进行了促进课堂思辨的精准提问、拉长思考时间的深度活动建议、学生资源暴露后的有效跟进策略等方面的切片式课堂教学研究,教师们在切片教研活动中,共同构建了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打造出促进儿童思维生长的思辨课堂、民主课堂、全员参与课堂。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则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双师课堂”为主要实践模式,探索构建双师双班、双师一班,多师一班等课堂教学新样态,以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七址办学的翡翠城小学教育集团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转型升级。
将小学变成教师成长的大学
首都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各校如何为教师赋能?
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史家胡同小学党委书记、史家胡同小学校长洪伟表示,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并分享了学校坚持“把小学办成教师成长的大学”,在校本教研中始终强化多元主体参与,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与专业决策权。同时,贯通市区教研机构与学校的传递链条,畅通教研员到教师的传递示范。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开展了教研组、项目组、课题组等多样化教研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研组教研每周固定时间,及时研究和解决短时的、常态化的教学问题;项目组教研集中某段时间,研究解决阶段性、时效性问题;课题组教研聚焦关键性问题,持续、有层次地研究解决教学难题。
怀柔三小以暑期实训为契机,立足教师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中的真问题,深入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培训需求,关注每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从师德、安全、班级管理、单元整体备课、学习方式变革、数字教育、身心健康等领域精心设计了供老师们选学的150门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岗位、兴趣在线上进行选课,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