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深化“网格+热线”改革创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 ||
|
新京报讯 (记者张璐)记者近日获悉,通州区深化“网格+热线”改革创新,结合市民热线高频诉求,通过网格主动巡查发现居民诉求,在网格平台快速核查处置,形成全流程闭环,提高诉求处置时效。
将楼门长、志愿者等纳入兼职网格员队伍
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网格办主任杜娟介绍,2023年,市城管委同市政务服务局在全市开展深化“网格+热线”为民服务,旨在提升首都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切实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北京推动网格向小区、村庄延伸。以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若干楼院为单元,划分社区单元网格,实现全覆盖监管。目前,全市共划分单元网格6.05万个。
同时,持续完善网格平台的指挥调度、考核评价、数据应用等功能,与接诉即办的诉求办理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强化分析,聚焦问题高发区域和频发事项,为主动治理、补齐短板提供信息支撑。
“在这些工作中,通州区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开展了很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她说。
记者了解到,通州区推动“网格+热线”工作模式改革创新,网格已由最初的1809个细化至2634个。通州各属地专职网格员队伍规模已达2900余人,达到了“专职力量一格一员”的基本要求,并统筹楼门长、志愿者、环卫作业等力量纳入兼职网格员队伍,同步扩充兼职网格员万余人。
同时,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实现接诉即办+网格化管理+吹哨报到三网融合,系统平台集成扩容,将“小卫星两违”、社区管理、单位管理、垃圾分类、消防隐患、门前三包6个专项纳入流转,实现网格平台闭环体系的深度应用。平台还支持专职网格员格内吹哨、下沉处置力量格内应哨,助力各类城市管理问题高效解决。
通过分级调度为复杂难题找到解决途径
通州区在今年1-10月考核期,网格案件共立案53.25万件,结案50.25万件,结案率94.37%;共接收诉求36.95万件,响应率99.92%、解决率93.71%、满意率94.87%,综合成绩95.29分,全市排名第7,“网格+热线”主动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通州区以“网格+热线”为切口,尝试多重探索,抓实基层能力保障,创新推动政府体制内和第三方人员广泛参与网格治理,开创“人人都是网格员、人人争当网格员”的局面;22个街乡镇统一步伐,全面升级管理体系,网格、热线融合一套人马,在党建引领下,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新活力。创新提出“疑难案件缓冲池”概念,为短期内无法有效处置的复杂难题通过分级调度找到解决途径。
在创新过程中,新增“建议类问题”分类,创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解决复合性网格化城市管理问题整合困难,不能一次性解决的问题。例如:小区内因垃圾桶站数量、位置不合理造成环境脏乱问题。通过“建议类问题”上报建议权属单位,按照居民需求增设桶站点位,增加清运频次,强化源头治理。二是解决市民热线部分诉求因权属不清、辖区不明、点位不精准等原因,处置时效过长或始终得不到解决的问题。网格辖区划分精准明确,网格员熟悉辖区,可第一时间通过网格平台闭环流程解决诉求问题。
探访 1
在网格中察民情社区为小区增加180个车位
11月10日一早,杨庄街道新华联家园南区的居民陆续开车驶离小区,小区主路两旁的停车位上,有序停放着部分车辆。
“以往早高峰,这条路错车都困难,很多家长着急送孩子,光在小区里就能堵上10分钟。”据新华联家园南区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洪娟介绍,新华联家园南区小区建于2000年,小区规划建设的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登记车辆达2161辆,但小区内机动车停车位只有938个,缺口较大。社区的社工将巡查作为日常工作,在网格中察民情,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居民的诉求,社区多次召开议事协商会议,进行“摸底儿”,并提出解决方案。“我们首先将北门两侧底商门前的空间重新规划,增加了80个车位错时共享。底商车位白天供商户使用,晚上再换成居民停车。”她说,小区提高了外来车辆临停费用,由原来的2小时1元调整到1小时6元,缓解了车位紧张的情况。
杨庄街道还邀请通州区发改委、区园林局、区城管委、区住建委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会诊”。最终,在确保消防通道保持畅通的前提下,社区提出了内迁绿化带拓宽主路的解决方案。方案经过业主表决通过并实施后,主路拓宽了约1.5米,路两侧新增了100个车位,也一并解决了堵车和错车难的问题。
探访 2
“小卫星”助力快速发现违建已处置违法线索500余件
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通州分局(通州规自分局),工作人员正在从卫星图片上判断违法用地情况。“这块白色的图斑像是新增了硬化地面,经过现场处理后,图斑从图片上消失了。”工作人员调出了前后影像对比图说。
据通州规自分局副局长刘海静介绍,新增违建、违法用地的管控重点在于及时叫停制止,以减小工作难度和各方损失。除了人员到现场巡查的“人防”手段,工作人员还利用技防手段,通过卫星监测发现新生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往年,我们依托的是部里或市里的卫星图片,从图斑的拍照、比对和提取,再到工作人员手里,时间很长,通常超过一个月,一些小型的建设工程在一个月已经建成了。”
今年以来,通州规自分局全面依托网格系统与基层治理的快速反应机制,应用“小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以耕地、基本农田为重点,强化新生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管控。如此一来,发现和处理新生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时间大大缩短,只要违建一动工,就立马会被发现,基本一周内就会得到处理,起到了震慑作用。
目前系统已处置违法线索500余件,实现“打早打小”。今年三季度以来,通州区新增违法总量已出现明显下降,“小卫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州区将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优化“网格+热线”基层治理机制。扎根一线开展治理,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夯实“思想在一线引领、平台在一线搭建、力量在一线汇聚、问题在一线化解、共治在一线形成”的工作格局。切实发挥“网格+热线”融合作用,形成党建、管理、综治、服务“一张网”,推动问题在网格中发现、在网格中解决,努力实现城市副中心高效能治理,让“网格+热线”机制在副中心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