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新京报社、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的“为北京文化守护者画像活动”举行
| ||
| ||
| ||
|
11月20日,时金亮特意穿上一身仿唐装的黑色衣服,胸口绣有“北京延庆非遗”字样,参加当天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守护匠心——为北京文化守护者画像活动”。
“守护匠心——为北京文化守护者画像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简称“中国油画院”)、新京报社、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由中国油画院的画家现场为延庆区“永宁西关戏楼灯笼”传承人时金亮等8位文化守护者画像,绘制后赠予文化守护者。
8位文化守护者都对自己的画像非常满意,胡庆学更为自己的画像感到震撼,“这幅画像也是主办方对我们非遗工作者的鼓舞和鞭策,我看到画像就会想到,以后要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馆长、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冀鹏程表示,“希望我们的文化守护者们继续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同时,在油画院的艺术感染之下,能够更好地沉淀下去,传承下去,升华开来。”
花两个多小时赶到现场
“守护匠心——为北京文化守护者画像活动”是“匠心独运——中国写实油画作品展”的配套活动。
除了延庆区“永宁西关戏楼灯笼”传承人时金亮、智化寺京音乐传承人胡庆学外,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赵长安,潜心于八达岭、关沟、长城等题材老明信片和老照片收集研究工作的孟宪利,天坛公园文物管理队副队长王恩铭,通州运河号子表演队成员常富尧和赵义强,专为北京大街小巷、皇家园林写生的画家伍佩衔,也都来到了现场。
家住延庆区的孟宪利说,还未到中午,他就乘上了开往德胜门方向的公交车。历时1小时40分钟到达城里后,他又花40分钟坐车,才抵达中华世纪坛。
中国油画院参加活动的7位画家,包括油画院特聘画家林建寿、画家周亮、访问学者张项军,以及研修生许硕、王雷和研究生郝智欣、成淑媛。
新京报记者发现,为了丰富画面细节,有的守护者穿着特定的服饰,有的守护者带来了看门的“把式”。
智化寺京音乐传承人胡庆学带来了他的笙,坐在沙发上等待时,他的笙乐在场馆内奏响。周一是胡庆学每周一天的休假日,但在接到邀约时,他答应得干脆,“这就是我传承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涉及智化寺,不管什么时候叫我我都愿意去。”
时金亮的主业是出租车司机,在当天出门之前,他特地换上了一身特别的衣服,黑色的衣服仿照唐装的设计,袖口处呈金黄色,胸口处绣着“北京延庆非遗”的字样,“前几天延庆博物馆刚发的”。
周一下午,时金亮大部分时候都在拉活,这次参加活动,他刚结束在昌平的培训。与人聊天时时金亮恢复了笑眯眯的神态,对未来的传承他有信心,“最近刚刚有个孩子想拜我为师。”
再过两个月就80岁的常富尧家住通州,他和同伴赵义强结伴坐公交车前来,在接到邀请时,他立即答应下来,“现在了解运河号子的人不多了,我们现在就是想抢救、想传承,只要有采访,我们都答应。”
跨文化的交流
在正式的作画环节,文化守护者坐在展厅中的沙发上,画家们在对面铺开画具,独属于展厅内的灯光打在他们脸上,背景则是一幅幅油画院画师们的作品。
画具铺展开后,展区内偶尔传来画家与文化守护者的轻声对话,伴随着的是铅笔在画布上沙沙的声音,画家们开始勾勒轮廓,丰富细节,徐徐上色。
研究生郝智欣坐在展厅的入口处,灯光强烈,是最容易被行人围观的地方。他告诉新京报记者,此前他多在课堂之上完成作品,现在被人围观,不停有摄像头闯入他的视野让他感到“颇有压力”。而且坐在他对面的是个“名人”,这更令他感到“紧张”。
坐在他对面的是延庆区非遗“永宁西关戏楼灯笼”传承人时金亮,时金亮将两只手臂放在沙发上,上半身往后靠,表情严肃。
郝智欣留意到时金亮的一双手,“一看就是手艺人的手”,他在作画时对时金亮的手进行了放大处理,并将时金亮特地换上的传统服饰进行了精细刻画,“他的盘扣,袖口花纹的颜色,我都一一照着描绘其中。”
本次油画展的联合策展人林建寿为常富尧和赵义强两位老人画像,在为常富尧画像时,他感到“对方和我都紧张”,两人几乎没有交流,但画赵义强,两人都慢慢放轻松了,“后来,我对他的眼睛和嘴巴进行了调整,艺术创作的确应该有这一步,画家与被画者进行沟通,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一样。”
为胡庆学画像的许硕,聊天时发现胡庆学总是很轻松,但坐定后,他捕捉到了胡庆学身上稳的一面,“我希望抓到他沉稳的状态,我之前了解过他,他是一个造诣和思想都很深厚的人。”
许硕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能够让艺术家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我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非遗大师,我已经和胡老师做了约定,希望之后能够到智化寺进行创作。”
胡庆学手里握着他的笙,喃喃道,“真是期待画好后的样子。”他特地将手机交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嘱咐他要一段一段地拍,“快画好的时候把我们俩和画都拍上,尤其是最后一笔落下后,我看到画的反应。”
周亮为伍佩衔作画,在周亮看来,伍老先生非常有精气神,也健谈,“我们一边画一边聊,我希望把他最普通平实的状态表现出来,我们是同行,从他身上我也得到启发,北京不只是胡同,当下的北京也应当被记录下来,我们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希望以后可以一起进行艺术的挖掘和探索。”
每一位文化守护者都期待着画作完成的样子。常富尧的画像率先完成,他赶紧用手机拍了下来,展示给身边人看。
看到自己的画像,胡庆学感到震撼,他希望把画像挂到自己的工作室中,“这幅画像也是主办方对我们非遗工作者的鼓舞和鞭策。”
天坛公园文物管理队副队长王恩铭感叹,“来之前还以为是个小活动,没想到都是专家,还需要向他们学习。”
为时代造像
除了参与本次活动的文化守护者与油画院的画家外,参加活动的嘉宾还有新京报社副总编辑孙浩、世纪坛策展人王昭祎及蒋海梅等。
据冀鹏程介绍,本次活动的灵感来自偶然,目前中华世纪坛正在举办油画院的展览“匠心独运——中国写实油画作品展”,精选了来自油画院十五位艺术家的约40幅代表性作品及其临摹的国外艺术大师的约30幅作品,题材包括人物肖像、静物和风景,代表了中国写实油画的最高水平。而今年9月,“文化守护人影像展”也在世纪坛进行展览,吸引了上万观众参观,展览涵盖北京“一城三带”,讲述了共23组北京文化守护人的故事。“我们就希望进行一次文化的创意联动,邀请油画院的艺术家们,为北京文化守护人们进行创作。”
王昭祎是“北京文化守护人影像展”的策展人,她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寻找一个线索,能够将两个展览串联起来,形成品牌效应,保持热度,让更多观众了解我们的项目”,在王昭祎的计划中,明年,展览的范围将扩大到京津冀地区,“展览是一种宣传,也是对他们风貌的集中展示。”
“匠心独运——中国写实油画作品展”的策展人蒋海梅在前期也接触到了油画院的艺术家们,感受到了对方的热情,“参加活动的不但有老师,也有在读的研究生。这次活动对我们策展人来说也是一次学习,一次创作的碰撞。”
“本次活动的初衷是为时代造像,时代的主体是人民,北京文化守护人是人民当中的重要代表,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这是我们应该讴歌和传播的对象。”冀鹏程提前了解了文化守护者们的工作,并陪同他们参观了展览,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希望通过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工作者的笔墨和油彩,能够为文化守护者、为时代立传,讴歌我们的新时代。”
新京报记者 李冰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