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
下一篇

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民营经济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如何建立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和阶段相适应的金融协同机制,是摆在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市场主体面前的新课题。

  据新京报报道,11月27日,央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从信贷、债券、资本市场、外汇等七大方面,提出了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今年以来,疫情冲击的疤痕效应叠加总需求的疲弱,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的困境,相关部分经济指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5%;10月制造业PMI指数中的小型企业景气度为47.9%,较9月回落0.1个百分点,持续处于收缩区间,且明显低于制造业整体景气水平,也不及近年小型企业历史平均景气水平。

  这意味着民间投资仍存在信心不足、动力不足、资金不足等多重问题,民营企业经营和再扩大生产面临一定的阻力。当此之时,出台25项具体举措,就是要让金融“活水”更多流向民营经济,扶持、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

  为此,《通知》明确了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和重点。总量上,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结构上,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事实上,多数民营企业因为单个体量小、但整体数量大,往往都是以产业链供应链集群形式存在的。由于上下游账期周转等问题,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很多时候并非存在经营问题,而是卡在资金周转上。加之,部分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缺少抵押物,这就使得一些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意愿不足。

  针对这一现实困境,此次《通知》明确,要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主动做好民营企业资金接续服务,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同时抓好促发展和防风险。这一措施,无疑是在对民营企业当前发展阶段准确预判基础上给出的有实操价值的预案。

  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的要求,更是为金融机构提出了更审慎、更精准的行动指南。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恰恰有赖于基于更科学、更审慎考量的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有赖于“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很多时候,民营企业熬过这个账期,业务就能重新恢复运转,在这一轮转过程中,金融机构扮演的角色格外重要且迫切。

  从金融供给端看,随着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已经成为银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支撑着银行资产、负债及各类业务的发展。如何建立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和阶段相适应的金融协同机制,也是摆在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市场主体面前的新课题。

  当然,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在不同行业领域、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对不同类型的融资渠道需求也各不相同,要满足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也不能让千军万马挤在贷款这一条通道上。

  因此,除了银行业之外,资本市场同样是重要的打通金融血脉的重要渠道。而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更多优质民营企业获得了更多登陆公开资本市场募资的可能性,这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此外,加快债券市场创新,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扩容增量,同样也是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创新的重要方向。

  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需要多管齐下。如今,25条举措明确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穿越现实世界复杂不确定性的行动指南,接下来,更为关键的是,如何更精准把握民营企业的多元需求、更好地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提供金融服务。

  而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金融体系价值,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要义所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