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
下一篇

做好产销对接服务,全力保障菜农利益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从长远来看,当前的蔬菜“白菜价”行情,再一次警示提高农产品抗市场风险能力的重要性。

  “0.19元一斤的白菜好多年没见过了,真的是‘白菜价’。”近期,蔬菜价格走低引发广泛关注。中新财经记者走访北京多个超市、菜市场发现,大白菜的斤价集中在5毛至1元之间,白萝卜价格多在1元至1.5元。新发地市场分析师也表示,“近期市场里的大白菜价格,是近5年同期的最低点”。

  就市场而言,菜价有所波动实属正常。行业普遍认为,今年由于前期天气较暖,利于蔬菜生长,加上扩种带来的增产,就出现了目前多种蔬菜供大于求的情况。在此背景下,部分蔬菜价格走低乃至滞销,也就不意外了。

  但是,当前部分地方的一些蔬菜价格已经跌破成本,甚至个别地方“卖不动的白菜直接打在地里当肥料”,对这样的现象就不能任其蔓延。

  应该看到,蔬菜价格及其销售状况,直接与菜农的收入挂钩。菜价跌破成本线,不仅意味着一部分菜农今年的收益将遭遇减损,还会挫伤其未来的种植积极性,不利于后期菜价稳定,甚至影响“菜篮子”安全。

  就当前情况看,最重要的是要减少市场的信息差,消除流通障碍,尽量杜绝蔬菜滞销的情况。事实上,目前已有一些地方采取了积极行动。如近期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就制定了《严防今冬蔬菜售卖难工作预案》,提出要抓好在田蔬菜管理,摸清产销情况,监测预警价格波动,加强产销对接。

  众所周知,蔬菜供应受季节、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大。正因为此,一些地方蔬菜价格走低和滞销,具有结构性、地域性特点。由此,通过做好市场调研,尤其是跨区域的市场信息对接,尽力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就能够一定程度熨平局部地区蔬菜价格和销量的“低谷”。

  但这种对接,菜农往往并不能自主完成。所以,需要相关部门主动做好相应的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蔬菜大省而言。

  农业农村部近期就专门部署了当前蔬菜产销工作,要求健全省部联动工作机制,搭建信息、产品、基地等对接平台,提升产销对接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对于可能出现滞销难卖的蔬菜品种,强化产销对接服务,努力保障菜农收益。对这一要求,各地都应加快落实,早一点行动,就可能为菜农多挽回一些损失。

  同时,对于一些确实滞销的蔬菜,也可因地制宜地探索粗加工、深加工以及完善贮藏方式,以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销售时间等来对冲目前市场的低谷。如时下“预制菜”在很多地方成为产业风口,是否可以加强与种植业的对接,引导企业来解菜农的“燃眉之急”?

  从长远看,当前的蔬菜“白菜价”行情,也再一次警示提高农产品抗市场风险能力的重要性。比如,眼下各地和相关部门就有必要提早预防因“菜贱”而伤及菜农的种植积极性,从而对明年的蔬菜供应造成影响。

  这既要从源头引导农民、种植合作社等做好蔬菜种植的科学规划,也要通过加快完善相关农业流通基础设施,为种植业升级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比如,今年8月,中央财办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要加强做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县乡村物流设施短板、合理优化商贸流通设施布局、推动城乡流通深度融合、强化农村流通数字赋能、培育农村流通龙头企业等重点任务。

  做好这些工作,一方面可以缓解“小农”种植抗风险能力低的不足,像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就能够让农产品销得更久、更远;另一方面,也能为农业合作社及相关农业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支持,增强种植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无论从维护菜农利益,还是从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角度,“丰产不增收”的现象,都应该少点再少点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