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驰援与寒夜下的安置
| ||
| ||
| ||
|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公开资料显示,甘肃积石山县海拔1735米至4309米,县城海拔2300米左右。过去三年,该地区12月下旬平均气温为-7.6℃,最低气温为-17.9℃。
在低温寒潮天气下,地震救援面临巨大挑战。有救援人员表示,由于低温,黄金救援72小时将缩短。
地震发生后,各方救援物资涌向了积石山县。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甘肃、青海两省2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两省做好地震灾害救灾工作。据统计,截至12月19日17时,相关部门已累计向甘肃、青海两省地震灾区调拨中央救灾物资13.35万件。
救援力量方面,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出动了1440名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灾区救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9日凌晨起也出动多支救援力量抵达地震灾区,武警甘肃总队出动300余名官兵、40余台车辆抵达积石山县刘集乡4个村,担负搜救、伤员转运、疏通道路和搭建帐篷等任务。
救援力量的到来,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深夜巨响
对于此次地震的亲历者来说,这场地震是从一声巨响开始的。
积石山县城居民张林峰意识到地震,来源于手机的地震报警鸣响声。入睡前,手机屏幕上突然亮起了地震倒计时的数字,张林峰形容当时的自己,“整个人都是恍惚的。”
鸣响声没有停下。张林峰看着倒数的时间,从床上跳起,叫上妻子抱着儿女往屋外跑,“衣服来不及穿,只能临时抓几件离得近的。”在户外放下孩子后,张林峰又跑到另一个房间,把父母叫了出来。
大街上陆续有跑出来的人。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有人光着脚。几秒钟后,地面开始剧烈晃动。“人根本站不稳,县城停电,一片漆黑,有人不停地喊叫。”张林峰说。
积石山县吹麻滩镇一家药店的老板吴家凯,最先听到的则是玻璃震动的一声巨响。地震来临时,吴家凯刚在镇上一家餐厅吃完饭。他记得,夜里11点58分走出餐厅时,他叫了一辆出租车,11点59分,自己正准备上车,伴随着餐厅玻璃震动的一声巨响,地面开始摇晃。短短几秒内,餐厅二楼的人都往一楼出口跑。
临夏州积石山县安集乡杨家湾村的杨磊今年65岁,他常年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卖铺。18日深夜,他刚好醒了,听到一声巨响,“声音比雷声还大,不知道是什么声音”,当时房子晃得很厉害,他知道大概地震了,赶紧拉着老伴儿跑了出去。
人们从惊慌失措中意识到这次地震来势汹汹,更多信息被推送到互联网上。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甘肃兰州、定西、临夏和青海西宁、海东等地震感强烈。
临夏州积石山县是一座甘肃省西南部的小县城,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总面积910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生活着10个民族,其中保安族人口2.14万人,占全国保安族总人口数的95%以上,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
当地人回忆,震感持续了一个小时。相比县城,农村情况更为严峻。震源中心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村民夏杰说,当晚他所在的村剧烈摇晃后,多数平房倒塌,夏杰听闻,有村民被埋在了废墟中。
这与当地地形有关,很多村庄坐落在半山腰,房屋地基就建在边坡地带,地质结构并不稳定,很多农村自建房采用砖混结构,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漫长一夜
这个夜晚注定难熬。
公开资料显示,甘肃积石山县海拔1735米至4309米,县城海拔2300米左右。18日夜里,气温跌至了零下十三四摄氏度,地震把人们赶到了寒冷的户外。
临夏州商户王梁的家在7楼,他形容,自己往楼下跑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摇摇晃晃的”。楼道里全是人,非常拥挤,大部分居民逃出楼后,就待在小区楼底的小广场。
王梁说,广场上的人都冻得发抖,也非常害怕,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安慰。“我们小区的物业群也发了通知,让大家注意安全。”
在楼下待了几个小时后,大家陆续上楼回到了家中。虽然回了家,王梁却一直没敢睡觉,睁眼到了天亮。王梁说,过去自己经历过地震逃难的演练,但地震真正发生时,脑子还是一片空白。
户外唯一的取暖设施是私家车。从餐厅跑出来的吴家凯躲进车里,在车里过了一夜。吴家凯觉得,唯一幸运的是,他的家人住在镇上。地震后,大家都陆续报了平安。救援的力量来得也快,“一两个小时就有救援队的车陆续赶到县城。”
寒冷让冬夜变得更为漫长。杨磊说,甘肃的冬天冷,最近几天白天气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下,晚上能到零下十四五摄氏度。杨磊家附近有个破旧的厂子,已经很久没人使用,但场地还算空旷,他们夫妻二人就来到厂子里待着。为了御寒,他和老伴就地取材,找来一些能生火的材料,点起火围坐着,“即便这样,也还是冷。”
杨磊和妻子在外头坐了三个半小时左右,看到再没什么余震的迹象,他们才回到自己的房子,收拾因地震而散落的物件。
灾区之外,救援已经在夜色中启动。甘肃临夏州副州长李勇在12月19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受伤的村民都已连夜转移到医院,“临夏州各个县市离得比较近,8县市之间差不多半小时车程。”
临夏州政府官网显示,地震发生后,临夏州立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成立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的州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抢险救援、地震灾情调查及灾害损失评估、群众生活保障、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交通运输保障、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地震监测和次生灾害防范处置、社会治安、救灾捐赠、信息发布及宣传报道11个工作组,按照《临夏州地震应急预案》,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与时间赛跑的赈灾
终于熬到了12月19日天亮,送医与赈灾正在经历与时间的赛跑。
夏杰说,被救出的村民陆续被送往各级医院,村庄是震源中心,伤亡情况比较严重,小镇医疗条件有限,镇上医院接收不了的伤患,部分重伤村民被救护车转运到市区的医院。
村民李宁与合作社成员在露营地里把村里的蔬菜、面粉粮油聚了聚,李宁将家中囤的一次性碗筷分发给大家,解决了他们震后的第一顿饭,“有什么吃什么”。中午左右,村里也通上了电。
李宁获得的信息是,村民们的死伤主要由自建房倒塌,顶棚砖石掉落所致。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御寒跟搜救。”夏杰说,他和村民暂时还没有收到去何处安置的通知。由于气温太低,白天大家会在村里没有坍塌、比较完好的房子里避寒。“食物和水等物资我们暂时还是自行解决。现在大家都在清理倒塌的房屋,以及等待下一步的安顿。”
下午4点,李宁向新京报记者提到,当地电热毯和棉大衣比较短缺,需要救援队提供帮助。
地震后,越来越多救援力量向灾区集结。
根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自然资办函〔2020〕1723号)》,自然资源部决定于2023年12月19日6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III级响应,派出专家工作组前往灾区,协助指导地方做好救援技术支撑、次生灾害排查、应急处置等工作。
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卫健委紧急调派医疗应急工作负责同志和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骨科、神经外科和普外科国家级专家赶赴甘肃;组织四川、陕西和宁夏等邻近甘肃省的3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将尽快赴甘肃省、青海省支援。
截至19日6时30分,灾区共收治300余名伤员,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成立联合专家组,会同当地医务人员对收治伤员进行会诊,逐一排查隐匿性伤害,一人一策制定诊疗方案,全力救治伤员。
12月19日凌晨1点,浙江公羊救援队救援指挥中心开始响应备勤。10时30分,公羊救援队地震救援特勤队9名队员奔赴甘肃。在现场参与救援的公羊救援队指挥官王斌说,这次参与跨省救援的是9名资深队员,他们还带了两只搜救犬,以及生命探测仪等侦搜装备。其中一只搜救犬曾随公羊救援队赴土耳其进行地震救援,在废墟中找到了一家五口人。
据临夏州特警大队特警赖超介绍,19日凌晨两点,他跟随队伍抵达了大河家镇陈家村。他们此次共出动了8组人员,每组10人,不同组分工不一,有人负责维护治安,有人负责扎帐篷,有人负责救援。
赖超所在的安置点位于陈家村村委广场,安置着大概500名受灾群众。赖超说,现场有电力公司的人抢修。中午12点半左右恢复了电力。赖超和队友为现场的村民接上了许多插线板,让他们用电热毯取暖。“目前现场救援人员正在全力扎帐篷,今晚(19日)陈家村安置点的受灾群众都能被安置进帐篷。”
安置在低温下进行
12月19日,积石山6.2级地震新闻发布会回应“是否还会再次发生较大余震”,负责人表示,根据本次地震区域构造、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序列类型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原震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5级强余震的可能性。
低温寒潮天气受灾群众如何安置,也考验着所有人。
12月19日,甘肃蓝天救援队第一批31名队员从兰州出发,于凌晨4点到达了震中大河家镇。
从六七点开始,甘肃蓝天救援队队员於若飞和队友们开始了安置点的搭建工作。安置点在镇上的一片空地,主要工作是搭帐篷、布床、架火炉。到当天中午12点,100多顶帐篷的安置点已经搭建完成。
12月19日上午,新京报记者在大河家镇安置点现场看到,甘肃省人民医院等医院的医护人员赶赴灾区现场,现场停了多辆方舱车,医护人员身穿写着“中国卫生”四个字的统一红色服装,他们正在向现场运输应急卫生用品。
甘肃省人民医院野外流动医院成员郝医生在现场介绍,他们凌晨一点半向灾区出发,共有三个队伍、 29名队员,有骨科、脑外科、胸外科等医生,方舱车能够满足200个患者的收治,有手术车、化验室等,目前已经接诊骨折、血气胸等病人,先进行常规处理,然后将视情况送到县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兰州市兰州新区消防部门在大河家镇安置点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在灾情发生半个小时内出动,因路途受阻,早上5点多才赶到。
现场消防救援人员则称,他们携带破拆工具赶来,在核心受灾地区解救被困人员,目前已对附近300余户人家进行了摸排,查看是否有遗漏的被困人员,接下来会开启下一轮的摸排。他们正在搭建应急帐篷作为安置区,为受灾群众提供御寒和休息的地方。
19日中午,新京报记者发现,大部分大河家镇安置点应急帐篷已经搭好,志愿者和乡亲们则在帐篷里热火朝天地制作拉面,并支起一口大锅准备煮面,大锅冒出热气,帐篷外挂着“爱心牛肉面”的横幅,已有不少受灾群众在帐篷外等待现做的拉面。
现场安置最棘手的问题仍是“寒冷”。
山河救援队此次共有30名队员前往震中救援,在现场负责十个村子的物资发放及帐篷搭建。30人分成五组,负责协调外界运送到震中的物资,按照村的级别一级级发放。物资发放以家庭为单位,发放的物资包括棉被、大衣、炉子和煤炭。
到达镇上后,救援队员贺兴盛注意到,有不少人裹着厚厚的大衣和棉被站在路旁等待安置。虽然大河家镇全镇在19日中午恢复了电力供应,但村民们无法回到家中用电器取暖,只能四处捡来柴火,围坐在一起取暖。“有几个村子建在半山腰上,安置点还没搭建好,村民们就在村委会的楼里头待着。”
安置点在镇政府对面的广场上。因为担心余震带来的次生灾害,镇上的干部们到各个房子里确认没有人员滞留。安置点的村民大多是老人、小孩,“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干活了。”
据贺兴盛介绍,目前消防和武警还在各个村子继续摸排,搜寻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
(文中张林峰、吴家凯、杨磊、夏杰、王梁、李宁、赖超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周思雅 李照 隋坤 汪畅 马骏 张娜 彭镜陶 习生 林思婕 秦瑜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