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9:北京新闻

律师刘晓明成为怡龙小区业委会主任的六年,小区连续5年荣获“双百”,成为东城区模范小区

他将“问题小区”带成模范小区

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刘晓明为社区青少年开展公益讲座。受访者供图
律师刘晓明。 受访者供图

  在刘晓明的电脑里存放着数百份与怡龙小区改造相关的文件。文件创建日期从2017年开始延续至今。数百份文件勾连起来的,是一个“问题小区”历时六年的蜕变。

  要改造一个充满问题的老旧小区绝非易事。2017年,家住北京市东城区怡龙小区的律师刘晓明毛遂自荐,成为小区业委会主任。此后六年,他和小区邻居们一起,将一个软硬件落后、邻里关系差、物业公司和业主矛盾尖锐、多数业主以不交物业费为对抗手段的问题小区,建设成为一个邻里关系和谐融洽、软硬件设施都得到整体改善更新的小区。

  截至目前,怡龙小区已连续五年荣获“双百”,即居民100%交物业费、对物业100%好评,成为东城区的模范小区。

  “要么搬走,要么改变它”

  2009年,刘晓明搬进位于北京市东二环的怡龙小区。“当时小区里的很多邻居都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拎出来都非常厉害,但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却形成一种反作用力,邻里之间的关系普遍冷漠、互不关心。”刘晓明回忆,小区管理问题在2017年年初爆发。小区各类硬件设施老化、瘫痪,业委会无人运营,物业公司和业主矛盾尖锐,业主间也常因一些小事儿发生争吵。

  “当时我面临的选择是,要么搬走,要么去改变它。我选择了后者。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不愿意逃避,这是我的性格。”2017年,42岁的刘晓明成为小区业委会主任。

  怡龙小区共有10多栋楼,102户,楼内居住着不少老人、小孩。一个人的力量始终单薄。于是,刘晓明与业主们商议,从每栋楼中选出一名楼长,11个人成立起新一届业主委员会。大家的目标一致,就是要改变这个小区。

  业委会成立不久,就遇到小区冬季采暖的难题。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基础设施出现老化,尤其是用来采暖的锅炉。“回到家还需要穿棉袄,晚上睡觉要加盖第二床被子。”据刘晓明介绍,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多年,要彻底解决采暖问题就只能更换锅炉,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也意味着,小区几乎需要将所有的公共维修基金投入进去,而把这笔基金申请下来,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大家犹豫不决时,刘晓明带来了好消息。多年的律师从业经验,让他习惯性地从法规、政策中寻找破题的方法。在检索资料时,刘晓明注意到,此前北京市政府就老旧小区供暖问题出台过政策。与小区业主协商后,刘晓明代表业委会向政府、燃气公司提起申请,供暖问题的解决很快被提上日程,最终在北京市燃气公司的帮助下,得到妥善解决。

  刘晓明清楚记得,那一年冬天,小区室内的温度普遍达到了20摄氏度。就这样,怡龙小区的业主们在家中度过了一个久违的温暖冬天。

  居民的信任与支持

  锅炉问题解决后,刘晓明并没有闲下来。业委会成立前,他就曾注意到小区的安全问题,“2017年以前,小区每年都会出现七八起偷盗事件。”小区监控系统的瘫痪,让案件侦破面临极大的困难。那时,刘晓明提议,大家一起出资,对小区的监控系统进行全面更新。提议获得小区大部分业主的支持。新一届业委会的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感动了邻居们,有业主站出来表示愿意赞助所有费用。新的监控系统顺利落地后,小区再也没有出现过盗窃事件。

  小区采暖、安全问题的顺利解决,让业主们对这个新成立的业委会有了新的看法,也多了些信任。而在此之前,许多人并不理解刘晓明的做法,“那时候有人以为我没有工作,当业委会主任只是奔着利益来的。”

  刘晓明并未理会这些声音,那时的他还顶着更大的压力。业委会成立后,小区居民普遍反映物业公司不作为,加上物业服务合同已经超期3年了,“我们开始考虑更换物业公司,这时候物业公司开始威胁我,甚至威胁我的孩子。后来,物业公司选择诉讼,我们就应诉,我本身也是律师。最后,小区物业以败诉退场。”刘晓明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其他业主知道此事后,纷纷站出来支持他。

  “正是因为我尝试不再让自己只关注自身,尝试让自己去做一些不带有功利性的事情,尝试去留意身边人,尝试去关心、帮助他们,我们小区氛围才日益紧密,邻里关系才日益和睦,因此当我们面临原物业的威胁恐吓时,其他业主愿出手相助。”刘晓明说。

  重建邻里关系

  成为怡龙小区业委会主任的这六年,常有人问刘晓明,律师工作如此繁忙,为什么还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小区工作?刘晓明说,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是他所取得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还有被社会尊重,被别人关心。“在感悟到这些之后,我就希望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关心我周围的人,为他们也为我自己做点什么。”

  因此,更换小区的硬件设施只是刘晓明“改造小区计划”中的第一步。他真正想做的,是在小区里重新构建一个人人友善的睦邻关系。

  于是,自2017年起,每年中秋节,怡龙小区都会组织一次露天餐会。每家每户都会带着一两个拿手菜来,一起分享厨艺。新的物业公司也参与进来,工作人员也帮着一起烤串、摆好座椅。大家坐在一起,品尝美食、唠唠家常。“以前不少闹过矛盾的邻居,通过小区的活动重新建立联系,最后成了很好的朋友。”

  邻居中有不少画家、音乐家和体育人士,刘晓明问他们能不能给小区的孩子们开一些公益的课程,他们都很高兴地答应了。刘晓明说:“我所做的就是让邻居们建立相互信任和友爱的关系。有了了解、信任,就会相互包容,形成友好相处的良性循环。”在这之外,一系列惠民活动、便民项目陆续在小区落地,从户外电影节、DIY手工课的开展到网球场的翻新、便民超市的入驻。

  近几年,刘晓明明显地感受到了小区氛围的变化。“有一次我家里正在煮牛肉,缺生姜,我就在群里发了消息,立马就有楼上的邻居送给我。”如今的业主群也特别活跃,有人随手拍照善意提醒:“这个地儿特别滑,上面有冰,大家倒垃圾小心。”有人问了句“这是谁家的车,挡在路上了”,十分钟之后车就挪走了。有家业主推荐自家用过的勤快阿姨,马上便被邻居请回了家。还有将自家种的蔬菜、美食拿给邻居们分享的。

  和睦的邻里关系让小区有了善意、爱意的流动。刘晓明始终认为,小区治理其实也是社会治理问题。现在超过70%的居民生活在城市,而这其中又有超过80%的居民住在小区,小区的自我完善和管理,将大大降低政府的工作压力和社会矛盾。

  刘晓明希望,未来能为社会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小区样板,邻里关系如何提升、居家养老如何实现、社会公益组织如何参与小区建设,政府如何提供帮助与支持,提升小区居民的自治积极性等等,都在这里找到可操作性的方法。

  新京报记者 熊丽欣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