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故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故事

在79个登机口巡逻,在客舱里递上饺子

2024年02月0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1月25日,首都国际机场,航空公司地勤工作人员忙着为旅客办理值机、行李托运手续。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陶冉
春运期间,屈芮芮在航班上服务旅客。
▲2月3日,大兴机场航站楼内,吴盛藻在为旅客指路。

  这两天,吴盛藻的走路步数明显多了起来。

  作为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分局航站区派出所巡逻防控三队警长,自1月26日2024年春运开始后,他的工作忙了不少。

  走失的孩子,拿错的背包,没带证件的旅客……各种信息涌进他的对讲机。吴盛藻和同事们在航站楼各个区域巡逻、值守,随时应对旅客求助及各类突发警情。

  同时,空乘屈芮芮也忙了起来。工作10年,她很少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年夜饭在哪吃,有时是冰天雪地的北方老家,一家人团聚围坐;有时是离家千里的海南三亚,只能用视频电话给女儿看烟花照亮的海面;也有可能会在航班上,吃着从米饭、面条变成水饺的飞机餐。

  吴盛藻和屈芮芮在机场和客舱迎来送往。他们总是想,这些过客不是孤独的旅人,自己守在这里,护的是千万个家庭的平安。

  紧张的春运

  1月26日,2024年春运第一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里,一处飘带造型的广告牌装上了流动的红色霓虹灯,有旅客被音乐《新春序曲》引来,举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很快又拉着行李往安检口走去。

  旁边,吴盛藻的对讲机不停传来工作指令和其余各个点位的同事们通报的情况。

  “麻烦问下,办理值机手续往哪个方向走?”

  “警察同志,另外一个安检口是往东还是往西走?”

  “你好,航站楼里有租充电宝的地方吗?”

  旅客们提着行李走向吴盛藻,咨询几句后又快步走开,往来不过十几秒。春运的到来让工作更繁忙、也更重要,机场挂起的彩灯、贴上的福字,大包小包的行李和土特产,无不提醒着吴盛藻,这些急匆匆的赶路人,忙着团圆。

  回答完旅客的问题,吴盛藻一边慢慢走路,一边扫视着前方及两侧。7层的航站楼里,涵盖3个登机安检区和79个登机口,这些都在航站区派出所管辖范围内。每日来回巡视,加上处理人员走失、物品丢失、携带禁运物品过安检等突发警情,吴盛藻轻轻松松就能走上两三万步。

  外人看来,他走得闲庭信步,但实际上,吴盛藻脑中的神经一直紧绷着。

  根据春运前一天公布的数据,春运首日,大兴国际机场的客流量会达到13.3万人次,在未来几天,日均旅客量最高可达15.4万人次。人多了,各类警情就会增多,这也是对吴盛藻和同事们的一次考验。

  与此同时,海南航空公司太原分公司乘务长屈芮芮的飞行次数也逐渐增多,每次在岗,她的精神也会高度集中,“每一次起降,我们都要对数百名乘客生命负责,必须万无一失。”

  她要随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一次,在江苏南京飞往海南三亚的航班上,客舱内一名30岁左右的旅客突然呼吸困难,手部痉挛,腿脚也发麻,屈芮芮迅速上前查看,引导对方放松、规律地呼吸,不间断地按摩她的手和腿,直到一个多小时后,飞机降落,旅客状态好转、被转交给地面急救人员,屈芮芮悬着的心才落地,“说不紧张那是假的,但一定要冷静应对,我们是经过专业训练、最熟悉高空飞行和飞机情况的人,应该成为旅客的依靠。”

  流动与团圆

  工作18年,从首都国际机场到大兴国际机场,吴盛藻的工作没有离开过航站楼。

  不太忙的时候,吴盛藻爱观察行色匆匆的旅客。有一次,等待登机的一名中国旅客和一名外籍旅客聊起天,俩人聊春节,还端着手机看起了春晚直播。分别时,中国旅客从行李箱里掏出一个卷着的“福”字送给对方。红色的“福”在空旷的航站楼里展开,吴盛藻觉得分外好看。

  有的旅客明显时间紧迫,进入航站楼就开始小跑,手里还拎着几包北京特产,吴盛藻在心里给他加油,“可别耽误了回家,家里老人、孩子肯定都盼着他呢。”

  还有的旅客显然是第一次坐飞机,过安检时拎着自酿的散装酒,准备带给家人尝尝。带不上飞机,他急得满脸通红,尽是遗憾。吴盛藻理解,但该劝还得劝,“这是禁止携带登机的物品,咱出门在外,安全回家最重要。”

  工作几年后,吴盛藻记不清具体从哪年开始,哪怕是除夕夜,机场也热闹起来。导游举着小旗子在登机口数人,“一号家庭、二号家庭、三号家庭,人齐了吗?”过年成了全家一起出门旅游的好时机,老人、孩子齐上路,求助接踵而来,他的春运值守更加忙碌。

  有一年除夕,吴盛藻接到警情,一名70多岁的老人上厕所后走失,老人身上没带手机,也不会讲普通话,鲜少出门。吴盛藻一边联系监控室,让同事查找老人踪迹,一边带着报警人沿老人可能经过的路线寻找,还发动了机场工作人员一起找,最终,在距离老人和家人走散处约五百米的一处登机口,找到了老人。看着他们团聚后相拥而泣,吴盛藻也松了口气。

  这几年,屈芮芮也和吴盛藻有一样的感受,“全家出门”“春节旅行”成了不少人过年的新方式,“只要全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年’。”

  春运期间,航班上的氛围与平日不同。平时,飞往深圳、上海的航班上,商务人士居多,他们大多忙碌而严肃,有人一登机就蒙上眼罩休息,有人刚落座就急着掏出笔记本电脑工作,餐食和饮料推到他们座位跟前,屈芮芮压低声音说话,生怕打扰了对方。

  但最近,旅客脸上都写满松弛和幸福,她不自觉地声调上扬,“小朋友想吃点什么呀?”“您好,请问有什么我能帮您的吗?”有一次,旅客下飞机时,一名和自己女儿年纪相仿的小姑娘走过屈芮芮身边,说,“阿姨,你们辛苦了,过年好。”随后塞了一块糖在她手里。

  迟来的年味儿

  在工作岗位上过年,听起来“伤感”,但吴盛藻和屈芮芮早就欣然接受,“这是选择这份职业时就做好的准备”,家人也习惯了他们的“缺席”。

  按照惯例,屈芮芮在每个周六的晚上才能知道自己下一周的工作安排,包括飞行日期、飞行航线以及航班,节假日也不例外。这样一来,年夜饭在哪吃,屈芮芮只能“开盲盒”。

  在飞机上,不论是工作人员的还是旅客的餐食,都会根据节日、节气进行调整搭配,端午节有粽子,中秋节有月饼,除夕、春节那两天,就是饺子。这让很多第一次在飞机上过年的旅客感到惊喜,接过餐盒时,一句“谢谢”之后还不忘道声“过年好”。

  对屈芮芮而言,最美味的饺子一定是落地回家后的那盘。不管她哪天到家,家人都会特意为她包上一顿猪肉芹菜或是西葫芦鸡蛋馅儿饺子,再热闹一番。

  而在吴盛藻家的春节餐桌上,主角是湘菜。

  他老家在湖南长沙,八宝饭、虎皮扣肉、特色小炒、腊味合蒸……一家三代十几口,光准备这顿年夜饭,就要花掉一整天的时间。但工作之后,他回老家过年的次数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多数时候都是和同事们在派出所里,边看春晚边囫囵吃上几口,然后就赶去航站楼里值班。尤其是当警长后,考虑到有年轻民警因为头一次保障春运、坚守岗位不能回家团聚,他更是主动提出分担他们的工作。

  不过,下班后,哪怕已经是大年初二,母亲也会端上一碗他最爱的虎皮扣肉,伴着一句“过年啦”,属于吴盛藻的“年味儿”才真正飘散开。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