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特别报道

天津市和平区区长郑伟铭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发挥“津城”核心区优势 融合发展文商旅

2024年02月2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天津市和平区区长郑伟铭。
天津市和平区。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天津市和平区是“津城”的核心区,作为天津百年商业中心、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坐拥金街、五大道两大地标商圈。

  “作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和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以落实天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为行动纲领,以建设发展高质量、生活高品质、城区国际化、管理精益化、治理现代化的‘两高三化’新和平为目标己任,自觉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坚决担负起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职责使命,努力在大战略大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天津市和平区区长郑伟铭近日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说。

  谈区位优势

  地处“津城”核心区

  新京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和平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郑伟铭:和平区地处“津城”的核心,虽然地域面积小,但拥有很多显著的比较优势。首先是便利的区位交通优势,乘坐高铁半小时可达北京市内核心区。

  其次是丰富的产业载体优势,辖区内矗立着136座、近360万平方米高品质、综合性商务楼宇,现代服务业资源集聚荟萃,“四大所”“五大行”齐聚,72家世界500强企业来区投资设立企业和机构291家。再次是完备的城市功能优势,教育、医疗事业领跑全市,百年商业中心繁荣繁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全市领先。

  新京报: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中,和平区是如何发挥资源禀赋的?

  郑伟铭:一方面,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我们高位谋划、统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区建设,精心打造“津遇和平”活动品牌,将文商旅融合发展作为增强区域影响力、吸引力的新亮点。用好“海河、洋楼、老街”等独特资源,开发京冀短途游、周末游产品,先后在北京、雄安新区等地开展推介,策划推出“海棠花节”“城市记忆”等系列活动,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1.68亿人次、同比增长70.29%,游客日峰值达114万人次,近七成游客来自京冀地区,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已成为京津冀最受欢迎的热门景区。

  另一方面,深化重点领域协同,让更多百姓享受区域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民生红利。持续推动区内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省共享,开启天津市第一中学与雄安新区雄县第一高级中学交流合作新篇章,联合打造天津市第一中学雄安校区。连续7年与石家庄市桥西区开展教育合作,组织学访交流活动,12所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共建,教育服务实现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结算,全区35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70家对外服务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精耕细作“3255”现代都市型产业体系

  新京报:和平区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郑伟铭:近年来,为更好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我们持续优化生产力布局,精耕细作“3255”现代都市型产业体系,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消费经济、创新经济“三大经济”,大力巩固现代金融、国际商贸“两大支柱”,重点提升文化旅游、人力资源、航运服务、医药健康、数字信息“五大产业”,优化布局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天津·中央商务区、天津·金街、天津·五大道“五大片区”,以完善的承接体系,促进京津冀产业互融进一步加速。以刚刚过去的2023年为例,超过400家京冀企业落户和平,资金到位70亿元以上。

  特别是在吸引央企二、三级总部和创新业务板块来津布局方面,和平区支撑作用明显。比如在2021年,我们依托小洋楼、优质教育等特色资源,成功吸引央企通用技术集团二级总部通用机床装备集团落户,为近年来引进体量最大、品质最优的项目。此后,我们持续开展跟踪服务,为通用技术集团在全市各区、各领域投资布局,搭建畅通高效的沟通平台,提供及时有力的支持保障,以优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坚定企业深耕天津的信心和动力。企业落户以来,带动集团将天津作为发展机床装备产业的主阵地,持续扩大在天津投资,已实缴到位资金20亿元,先后并购天津一机、混改天锻公司。2023年,进一步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将机床工程研究院、与华为合作的销售平台落子天津,推动北京科技创新优势与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谈未来举措

  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

  新京报:未来和平区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有什么思路举措?

  郑伟铭:下一步,和平区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新起点,全面发挥“津城”核心区资源禀赋,聚焦“四个善作善成”,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积极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努力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际成效。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主动融入天津制造业立市战略,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抢抓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机遇,聚焦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引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进一步优化“雏鹰—瞪羚—领军”和“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双线梯度培育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搭建更多创新应用场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勇争先、善作为。扎实落实“一基地三区”和平任务,积极支持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牛鼻子”,聚焦总部机构、现代服务业等,建立与各类企业、中管高校、科研院所等首都资源的高效高频“握手通道”,纵深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依托区域相邻、产业相近、功能相似等优势,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年引进京冀项目500个以上。

  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勇争先、善作为。传承发展城市文化,挖掘用好红色资源,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全面启动五大道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优化“两园·九里·十二院”空间布局,更好把“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故事有机串联起来。聚焦文商旅融合发展,叫响“津遇和平”等一批优质文旅品牌,着力打造“咖啡之城”,加快建设京津冀特色旅游消费目的地。

  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勇争先、善作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推进民生领域合作,发挥教育、医疗资源优势,拓展区域间教育教学协作,加快医联体建设,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强化养老服务标准、机构等级评定结果互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新京报记者 李京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