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9:封面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迟子建:

哈尔滨冰雪激发城市活力 市民有自豪感

2024年03月0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迟子建。受访者供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迟子建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谈及哈尔滨旅游的爆火,她说,“一座城市精神面貌的改观,可能比它的GDP增速更有含金量。这次哈尔滨旅游的爆火,激发了城市活力,尤其是南北温暖的互动,让我们明白冰雪可以融化人性的坚冰。”

  迟子建认为,哈尔滨自开埠以来,就是一座多元、开放、包容性强的城市,城市品位高,党委政府加大力度抓文化赋能冰雪旅游,是其爆红的基础。

  谈 哈尔滨旅游

  倾力把文化旅游与冰雪运动衔接起来

  新京报:哈尔滨成为2024年首个文旅“顶流”城市。迎来超级流量的哈尔滨,与你笔下的哈尔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迟子建:一座城市精神面貌的改观,可能比它的GDP增速更有含金量。这次哈尔滨旅游的爆火,激发了城市活力,尤其是南北温暖的互动,让我们明白冰雪可以融化人性的坚冰。

  我的作品有不少涉及哈尔滨,比如《伪满洲国》,这部我二十多年前写就的长篇,其中有几章就详尽描写了今年爆火的731部队罪证陈列馆;中篇《黄鸡白酒》《晚安玫瑰》以及长篇《白雪乌鸦》《烟火漫卷》,里面的人物故事,也都发生在游客们熟悉的地方,比如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多姿多彩的老建筑等。

  现实与艺术,当然有不同的折射点,就看我们捕捉的是什么。

  新京报:以作家视角观察,你认为此次哈尔滨爆红的原因有哪些?

  迟子建:哈尔滨自开埠以来,就是一座多元、开放、包容性强的城市,城市品位高,党委政府加大力度抓文化赋能冰雪旅游,是它爆红的基础。

  当然,哈尔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最优质的冰雪资源,冰雪大世界已经连续举办了25届,即便疫情之中也未中断过,有成熟的举办经验;当一座城市得到广泛认同时,每个市民都有自豪感。

  我每天下班路过中央大街,常被堵在路上,但毫无怨言,这是一种美好的拥堵。看着如织的游人,感觉城市在发光。

  新京报:鄂温克人牵驯鹿走上百年中央大街、中西结合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人潮涌动、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排起长队……这些也都是你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你怎么看哈尔滨爆火中的这几个文化现场?

  迟子建:除了道里区的中央大街,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哈尔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那是我长篇小说《白雪乌鸦》和《烟火漫卷》的主场景。相关部门非常重视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改造和利用,我利用政协的平台,也提出过一些建议。这几个场景是哈尔滨的“眼”,极具神韵,游客喜欢是必然的。

  新京报:哈尔滨需要做哪些提升工作,让“网红”变“长红”?

  迟子建:我相信今年的哈尔滨冰雪季,旅游市场依然会保持高活跃度。黑龙江持续抓营商环境的改善,规范旅行社的经营,打击黑车,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满意度一直在提升。而且,今年年底冰雪季,刚好与2025年亚冬会连接在一起,我正在牵头做一个文化赋能亚冬会的调研,我们一定会倾力把文化旅游与冰雪运动衔接起来,让更多的人来到黑龙江,爱上这里。

  谈 黑龙江边境文化旅游带

  有利于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新京报:今年你带来提案,建议加强黑龙江边境地区公路、铁路建设。这对当地发展有哪些积极促进作用?

  迟子建:黑龙江边境地区有着特色鲜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能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掘旅游产业潜力,可以助力东北振兴发展。但黑龙江边境地区的基础交通尚显落后,比如有六个市县不通铁路;不通高速公路的则有九个,包括我的故乡漠河塔河,虽然漠河已经是旅游热点城市。完善交通设施,编织文化旅游带,可以吸引游客,聚拢人气,有利于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新京报:去年11月黑龙江发布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实施方案,其中就提到将着力打造边境旅游精品线路。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来持续打造黑龙江边境文化旅游带?

  迟子建:前不久召开的省两会,我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谈的就是关于黑龙江边境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比如通航时节可以开发“界江游船游”项目,以界江主线为主、干流支线结合为辅的原则,依托黑龙江流域航道和水运港口,精心设计长、短途界江游船旅游线路,让游客游一江碧水,赏两国风光。大力发展界江跨境旅游,以黑河、抚远等沿边口岸城市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相关州区的旅游合作,努力实现界江游船能够跨境停泊,进行72小时内的赴俄观光游,把界江游船旅游建设成为界江旅游带最“吸粉”的项目。

  谈 北极村绿色转型

  北极村热度不减说明交通硬件建设的重要性

  新京报:谈到边境旅游,绕不开你的故乡北极村,很多读者因你的文学世界而来到这里。近年来,北极村也从边陲小村变成了旅游胜地,从宁静走向热闹、走向大众,你怎么看这种变化?

  迟子建:1986年我在《人民文学》发表中篇处女作《北极村童话》时,北极村还叫漠河乡。我们那时给亲属写信,寄达地都是漠河乡。北极村是我在小说中虚构的一个地名,上世纪九十年代漠河乡正式更名为北极村。其实从地理纬度来讲,它并不是中国的“北极”,但这个地方确实可以看见极光。

  从审美层面来说,我更喜欢童年记忆中的漠河乡,是那么寂寞辽阔;但从发展层面来说,没有谁会不希望自己的故乡更多地聚拢人气,走向富庶。

  新京报:既保持原有地域文化特色,又在创新中发展,北极村的绿色转型对边境文化旅游带建设来说,有哪些启发?

  迟子建:北极村除了占据好的地理位置,与它的交通也有关系,虽然它不通高速路,但建有机场,飞抵那里比较便捷。其次它的自然风景和淳朴民风,也是吸睛点,北极村的旅游热度不减,也正说明交通硬件建设的重要性。一座极北的机场,某种意义上是北极村旅游的引擎。

  新京报:今年1月,你的新书《东北故事集》出版。不同于你此前的长篇,这些东北短故事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写惯了长篇,是什么原因让你转向中短篇呢?对于故事结构、叙述语言等要求是不是更高了?

  迟子建:2020年,因为工作岗位的变化,我的写作时间刹那变得碎片化。既然难有从容时间经营长篇,又因为在政协分管文化文史工作,经常下基层,我便将想写的东北旧事,尝试用中短篇小说呈现,于是就有了这本《东北故事集》。

  在故事叙述上,三篇小说都是由现实进入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的。在文学世界中,历史不是因时间的久远而判断与你的距离,有时很远的故事如在眼前,而刚刚发生的历史却有无限遥远的感觉。

  今年年底冰雪季,刚好与亚冬会连接在一起,我正在牵头做一个文化赋能亚冬会的调研,我们一定会倾力把文化旅游与冰雪运动衔接起来,让更多的人来到黑龙江,爱上这里。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迟子建

  新京报首席记者 何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