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新京智库春季峰会 之 新质生产力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新京智库春季峰会 之 新质生产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海淀区发展新动能人工智能领跑全国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武凯。

  4月12日,新京报社“2024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举办。在“问计向新——新质生产力主题论坛”上,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武凯作主题分享。他介绍,2023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万亿元,增长6.2%,成为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唯一过万亿的区。海淀区充分发挥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激活发展新动能,开辟发展新赛道,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海淀创新实践”。

  武凯介绍,2023年,海淀区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多点突破,产业发展提质升级。发布支持高质量发展五大政策,推出中关村西北旺科技园一期、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等16个重点园区、总建筑面积达385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从平台服务、人才、资金、空间等多维度、全方位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据他介绍,海淀区出台“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十五条措施”,诚邀全球优质科技项目汇聚海淀。这项政策实施后,海淀区每年将安排4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不少于500家中小企业,优质企业将获得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

  此外,出台“海淀区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展十五条措施”,打通源头创新转化“第一公里”。政策实施后,海淀区每年安排不少于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不少于30家高水平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力争到2026年带动不少于100家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辐射不少于5万家初创科技企业,形成若干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

  “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道阻且长,离不开强有力的后盾。”武凯说,海淀区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关村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在强化底层技术攻关及算力、数据等关键要素供给方面持续发力。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是海淀区大力支持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2020年10月,智源研究院将研究方向确定为人工智能的新机遇——大模型,很快聚集由各学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为主组成的100人一流科研力量,仅花5个月时间,就训练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中文语言大模型“悟道”。

  “在海淀,像智源研究院这样的研发机构正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源。”武凯说,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海淀区目前拥有2个国家实验室、10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新型研发机构;驻有37所高校、96家国家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资源和基础优势为海淀区面向未来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注入澎湃动力,培植出百川智能、智谱华章等优质通用大模型企业,人工智能领跑全国。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