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新京智库春季峰会 之 新质生产力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新京智库春季峰会 之 新质生产力
上一篇

“聚人气聚科研气” 怀柔科学城具备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交流合作与人才工作处处长王建欣。

  4月12日,新京报社“2024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举办。在“问计向新——新质生产力主题论坛”上,北京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交流合作与人才工作处处长王建欣分享了怀柔科学城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验。

  他提到,自2017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批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明确以怀柔科学城为核心承载区进行建设以来,经过六年多的努力,怀柔科学城已进入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从科研人员为劳动者、科学设施集群为劳动资料、重大科技成果为劳动对象以及它们的优化组合上来看,怀柔科学城已经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素条件,展示出对怀柔乃至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王建欣介绍,怀柔科学城是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围绕物质、空间、生命、地球系统、信息与智能这五大科学方向,目前已布局了37个科学设施平台,其中有6个大科学装置、14个交叉研究平台、17个科教基础设施。

  他表示,截至目前,怀柔科学城“十三五”时期建设的29个设施平台土建工程全部竣工,今年将全部进入科研状态;“十四五”时期落地的8个设施平台中,大科学装置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分子影像与医学诊疗探针创新平台项目也已经开工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怀柔科学城的科学设施平台建成后,会面向全球用户开放共享,吸引相关领域尖端科学家参与国际合作,提高科研影响力和创新能力,为产生原始创新成果、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持。

  目前,怀柔科学城科学设施开放共享已经初显成效。王建欣介绍,怀柔科学城依托子午工程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开展了多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首批运行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7个科学设施平台已经累计服务用户330余家,其中企业用户70余家、国际用户20余家,累计对外开放机时超过80万小时,支持研究课题1000余项。

  目前,怀柔科学城已累计产出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等重大科技成果200余项,其中高品质因数超导腔等40项成果突破了“卡脖子”技术;无液氦稀释制冷机等3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怀柔落地转化,形成重大发明专利263项,相关学者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252篇。

  他说,在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上,怀柔科学城拥有最完善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聚人气聚科研气”形成良好态势。目前中国科学院在怀柔的院所达到21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也在怀柔建设校区;中国机械总院、中国有研等央企在怀柔建研发基地。目前,怀柔科学城已集聚两院院士77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8名,国家杰青和优青269名,在怀科研人员达到2.3万人,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