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北京新闻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延庆石峡村村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守护好长城、传承长城文化

根与魂在长城 守着它心里才踏实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延庆区石峡村全貌。
古大鹏 摄
石峡村一景。高頔 摄
石峡村的特色农家饭。高頔 摄

  “我们深感荣幸,习近平总书记在如此繁忙的日程中,还能抽出时间为我们回信。这不仅温暖了我们石峡村,也激励着所有长城脚下村庄的乡亲们。”5月16日,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汉东说起村里收到总书记回信时,难掩激动。

  石峡村位于石峡关长城脚下,因“石峡峪堡”得名,是远近闻名的长城村。2006年起,在村民梅景田的带领下,该村组建了石峡村长城志愿者保护协会(后更名“石峡村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目前110余名村民中80多名成了志愿者,自愿守护这片历史瑰宝。村民自发守护长城的故事也成了一段佳话,被广为传颂。

  5月16日,李汉东对记者表示,“过去,石峡村因为藏在深山,鲜有人知。现在,村里依托长城资源发展旅游,建起了民宿、咖啡厅、书屋、非遗工坊,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里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守护好长城、传承长城文化,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

  “收到总书记回信,村民们可激动了”

  从京藏高速康庄出口驶出,约十几分钟,就到了石峡村。村子幽深静谧、古色古香,抬眼望去三面都是长城。

  “收到总书记回信,村民们可激动了。”回忆当时的情景,李汉东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石峡村位于延庆最南端,坐落于石峡关长城脚下,明代建村,因村子处于深山,村口岩崖陡峭,石多裸露,故名石峡。村子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着罗锅城、鸳鸯楼、将军楼、清水顶等古建筑群。“十几年前,我们村还是无人问津的小山村。现在,村民们依托长城资源,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李汉东向记者讲述了石峡村的长城保护故事。

  石峡关长城建于明朝,与八达岭一样都是军事要塞。20年前,村民发现受历史环境变迁、自然侵蚀风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石峡关长城一些点段有开裂、坍塌的迹象,一位名叫梅景田的村民自发到长城上捡拾垃圾,劝阻游客攀爬野长城。每当在长城上发现文物,如石碑、石雷、瓦片等,梅景田都会妥善保管并交给文管部门。

  “咱的根在长城、魂在长城,只有守着它,心里才踏实!”这是梅景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对长城的爱,村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2006年起,在梅景田的带领下,组建了石峡村长城志愿者保护协会,村民们报名格外踊跃。“我们村一共110多名村民,现在80多名都是长城保护志愿者。”李汉东说道。2018年,石峡村长城志愿者保护协会更名为石峡村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

  今年是“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开展40周年。前不久,石峡村乡亲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村民自发参与长城保护工作和村里的发展变化等情况,并表达了继续守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的决心。

  “没想到总书记真的给我们回信了。”八十岁的梅景田回忆,“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大家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定了梅景田一生守护长城的信念和决心。

  “现在,长城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不仅有专业的长城保护员,全村村民也都积极参与其中,就连村里古堡客栈的员工和八达岭中小学的师生也都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倍感欣慰的梅景田说,自己虽然上岁数了,但是依然会履行好保护长城的神圣职责,将这份责任代代相传,确保长城的永恒与辉煌。

  守护长城,已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

  在石峡村,守护长城,已经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从李汉东到普通村民,都对祖祖辈辈守望的长城有着特别的感情。

  刘红岩是八达岭镇石峡村长城保护员中的一员,也是梅景田老人的外甥女。2019年,听说延庆区文物管理所招募长城保护员,刘红岩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最终成为村里首批6名长城保护员之一。

  “以前,舅舅每次巡查长城都会路过我家,和我分享巡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故事。”刘红岩说,过去,舅舅常常带着她一起攀登长城,并时常向她讲述长城的传奇和历史,舅舅对长城的爱也深深影响到她。“舅舅上了年纪,我希望能和其他村民一起,成为长城保护的接班人。”

  正式成为长城保护员后,刘红岩果真踏上了与舅舅相同的守护长城之路。石峡关长城西到京冀交界处的南天门,东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南侧,巡查一趟要走近20公里,往返五六个小时。每周,刘红岩都要在这条崎岖不平的山路走五趟,日行两万步,风雨无阻。

  “长城处于风口,冬天特别冷,夏天特别晒。刚开始,确实有点不适应。每次巡查回来,双脚总要酸痛几天。”刘红岩说,有一次,她下一个陡坡时不小心崴了脚,想要求助,可环顾四周,没一个人影,手机也没信号,她只能就近取材,找了个粗树杈当拐棍,一瘸一拐挪下山。

  其实,这些对于刘红岩来说都不算什么,让她真正“犯怵”的是山上的野生动物。“尤其夏天,山上会冷不丁地蹿出一条蛇,得格外小心。”

  刘红岩的长城巡护路上,有惊险,也有美景。“长城一年四季风景都很美,站在长城上,看云卷云舒,心情格外舒服。”每次看到美景,刘红岩都会用手机拍下来。几年下来,她已经拍了上万张照片,每一张都记录着她和长城的故事。

  延庆区已开展长城抢险保护项目50余项

  从过去的依靠传统农业,到现在发展旅游,石峡村的村民们从未忘记感恩蜿蜒如巨龙的长城。

  走进石峡村,两条南北主街建成了景观长廊,主街两侧分布着18个“石光长城”民宿小院、10个村民自营民宿小院以及若干工坊、咖啡厅、书屋。一栋栋建筑满是“设计感”,和村里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

  “石峡村长城保存着原始风貌,石峡峪堡关城遗址尚有留存,村中还有古井、古校场、传说故事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就是看中了这里长城文化资源。”贺玉玲是八达岭镇石峡村石光长城民宿的负责人,2014年,贺玉玲被石峡村丰富的长城资源吸引,来石峡村投资创业。她租下18个院落,精心打造“石光长城”精品民宿。

  通过发展“民宿+”产业,不仅设立了“石光咖啡馆”和“石光书屋”,还建立了村史馆,让游客在享受舒适住宿的同时,也能深入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

  现在每逢节假日,总会有游人慕名到村里。贺玉玲家古法制作的非遗菜品“扒猪脸+火勺”“石烹乡宴”是每一位游客都会品尝的佳肴。

  “目前我们民宿一年能接待超过4万名游客。”贺玉玲说,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贺玉玲联合村民们共同开办了酒坊、油坊、山茶坊等手工工坊,既能让游客有机会体验和学习当地的传统技艺,还帮助村民销售了丰富的土特产。“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感温暖和鼓舞,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发展文旅产业的决心。后续的日子,我将继续坚持村企联建、文旅结合的发展策略,为石峡村的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在长城的见证下,石峡村村民携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其实,不光石峡村,周边的岔道村、石佛寺村也推出了“长城人家”精品民宿品牌。除此之外,“长城音乐会”、“八达岭长城民俗文化节”、“长城脚下过大年”等文化品牌活动也都成为金字招牌。

  放眼到长城脚下的延庆区,这几年,以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加大对区内长城保护的统筹和创新力度。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延庆区已推进实施两期《延庆区长城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长城抢险保护项目50余项,建立了长城数字化档案系统和巡查系统,实现了对长城本体更好的保护。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