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北京新闻

2024年北京科技周启幕百余项创新成果亮相首钢园主场活动展区

观众排队体验“太空一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5月25日,2024年北京科技周首钢园主场活动现场,智瞰深鉴公司的智脑人形机器人引观众围观。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5月25日,2024年北京科技周首钢园主场活动现场,观众体验大科学装置VR漫游项目。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5月25日,2024年西城科技周现场,虚拟主持人“小未”跟观众见面。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5月25日,2024年西城科技周现场,机甲机器人一出场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5月25日,门头沟科技周现场,几位小同学展示全球发明大会获奖作品。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5月25日,2024年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在石景山区首钢园11号馆启幕。记者在现场看到,主场活动共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科普互动体验、联合展区五大展区,百余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亮相。

  此次主场活动将持续到6月1日,观众可采取线上免费预约方式入场。

  记者了解到,除石景山区首钢园的主场活动外,全市各区以及各科普联席会成员单位、科普基地等也同步启动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周活动。同时,科技周还通过线上云展厅实时展示精彩展项。

  首钢园

  ●医药健康展区

  介入手术机器人让医生告别沉重铅衣

  在医药健康展区,Taikon·太空 DSA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简称DSA。它可以帮助医生看见病人身体里面微小的血管情况,如狭窄、出血等。唯迈医疗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取得MMPA和欧盟CE双重认证的国产落地7轴高端DSA。根据患者发病部位不同,它会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旋转。目前,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已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应用。

  “以往,医生会穿着二三十斤重的铅衣来进行介入手术,一个小时左右全身就湿透了。手术过程中,医生还要完成非常精细的操作,由于血管有很多迂曲,医生需要将非常精细的导管、导丝从人体的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入到血管中,手术难度极高。”北京唯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O田威说,同时亮相的介入手术机器人是该公司与安贞医院联合研发的,通过大数据采集和智能仿生学习,模拟安贞医院顶级专家术中手法,使医生可以在隔室甚至异地操作,完成亚豪米级导管、导丝、球囊以及支架置入,并通过智能感知了解血管弹性和组织硬度,使医生免除X射线危害。

  他说,与人有疲劳期不同,手术机器人可以随时保持精度,“它的精度非常高,相当于一根头发丝在掌心滑动的力道。”在临床验证过程中,这款机器人已经在多家三级医院进行数百例的手术,成功率为100%,目前正在国家药监局的绿色创新通道里审批,获得认证后将上市。

  ●智能制造展区

  人形机器人摔倒后可用多个姿势起身

  当前,智能制造领域展现制造业正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材料、科学仪器、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和氢能等多个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在智能制造展区,观众可看到加速进化人形机器人、朱雀三号(ZQ-3)可重复使用火箭等智能制造突破性创新成果。

  加速进化公司展示的人形机器人具备运动范围大、轻量化设计、二次开发友好等特点。据公司商业化负责人李超逸介绍,这款机器人非常灵活,如果摔倒了,它可以自己以多个姿势起身,且不会损坏。“现在很多机器人挂着链子,就是担心机器人摔倒,这款机器人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开发成本更低。”在起身过程中,机器人的腰部、髋部可自由转动360°,完成人类不能完成的一些动作。其全身拥有23个自由度,每一个关节都具备超大运动空间。

  “除了硬件上有稳定的机器人平台,我们也会支持让它的软件足够好用,开发者使用我们的软件和机器人主控系统,开发一个新的机器人动作的时间比以前至少能减少50%。”他说。

  机器人胸腔内装配了团队专为智能机器人设计的计算单元,支持 x86、GPU、ARM、类脑芯片等多种不同的芯片,可以根据场景灵活配置算力,让机器人轻松完成从感知、决策到运动控制的完整闭环。这款机器人预计下半年推出产品版并对外发售。

  朱雀三号(ZQ-3)可重复使用火箭是一种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火箭,采用高强度不锈钢箭体和贮箱结构,可以大幅降低火箭的制造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据悉,朱雀三号一子级设计复用次数不少于20次,一级发动机在火箭回收后可不下箭检查,加注完成即可再次飞行,发射成本相较一次性使用火箭可降低80%-90%。

  ●科普互动体验展区

  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天眼等大科学装置魅力

  科普互动体验展区,前沿科技成果变成了公众热衷参与的互动展项。

  戴上VR眼镜,观众仿佛置身河北省兴隆县,被青山环绕,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就矗立于燕山主峰南麓。“郭守敬望远镜的建成,突破了天文望远镜大视场与大口径难以兼得的难题,成为目前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随着解说缓缓开启,观众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和了解。

  外观和内部展示、相关仪器设备展示……大科学装置VR漫游项目将难得一见的科研场景展示在观众面前。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代表了我国在高技术创新方面的巨大突破。通过VR眼镜,观众可以深入其内部探索宇宙奥秘。安徽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被誉为中国“人造太阳”,它揭示了未来清洁能源的无限可能。VR体验将带观众领略其主体结构,感受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转向海洋,观众可以登上“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探访驾驶室、实验室等关键区域。

  “神舟飞天——火箭发射”展项前,不少观众在排队。这一展项以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为背景,通过多轴姿态控制技术与视频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为体验者重现中学课本中《太空一日》所描述的惊心动魄的伟大历史时刻,还原航天员从准备到发射,从升空到遨游太空的整个过程。

  动物眼睛VR项目中,观众可以借助VR技术,切身体验到蜜蜂、长颈鹿等动物的视觉。也可以切换到人类的视角,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人类的视角和动物们视觉的区别。

  西城

  机甲机器人拉满科技感

  5月25日,2024年西城科技周正式启动。本届科技周以“科创启航”“科创视界”“科普星河”“创见未来”四章呈现,通过科普展览、科技项目创新征集等活动,展示科技如何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活动现场,机甲机器人一出场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科技展台产品让观众感受到置身于科技时代带来的便利与快乐;虚拟主持人“小未”让现场全程科技感拉满。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奖学生也带着自己的获奖作品为观众讲解,展示西城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中国工商银行、郭守敬纪念馆、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神州数码、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AI产业创新孵化器昆仑巢等企业分别在智慧文旅、基因数据、智能机器人、数字人民币、金融企业知识大模型、3D技术等不同领域带来最前沿的产品技术与互动体验。

  西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曾林峰表示,西城区作为全国科普示范区,拥有丰富的科技科普资源和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1.3%,居全国前列;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一等奖获奖比例连续两届居全市第一。西城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通过发布“金科十条”“科创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科技企业腾飞,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门头沟

  50余项互动展品亮相

  用AI医生进行健康体检、在虚拟世界中感受沉浸式游戏、操作机器狗翻跟头……5月26日至27日,2024年门头沟科技周主场活动在门头沟区滨河世纪广场公园举行,多种科技产品亮相现场,和观众互动。

  此次门头沟科技周以“沉浸式交互体验”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金融等多个领域,主场展览设置“探寻科技之钥”“追觅科技之门”“点亮科技之光”和“赋予科技之能”四大展区,共26个展棚,50余项互动展品。

  在“探寻科技之钥”展区,现场观众与数字世界的朋友互动,感受科技带来的奇妙体验;在机械宠物训练营中,观众见证科技与宠物训练相结合的独特魅力。在“追觅科技之门”展区,汇聚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机器人,如绘画机器人、消毒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在“点亮科技之光”展区,驰骋未来的5D列车展项吸引了众多观众。在“赋予科技之能”展区,展示了AI触觉感知芯片、数学空间思维训练与先进感应技术的益智玩具、乐森擎天柱智能机器人等,还有全球发明大会获奖的防声光污染智能窗户、预防近视智能眼镜、智能扶摇助手等学生作品。

  门头沟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门头沟科技周上,不仅展示了门头沟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最新成果,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科技、体验科技、享受科技的平台。希望通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公众的科技创新热情。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戴轩 周怀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