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7:北京新闻

北京发布2023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1天,比2013年增加95天

北京一半以上河流水生态状况优良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5月28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持续巩固,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

  大气环境

  PM2.5年均浓度比2019年降23.8%

  2023年,北京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和61微克/立方米,连续多年稳定达标。

  2013年以来,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北京市实现了空气质量全面大幅度改善。与2013年相比,2023年全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大幅下降,其中,公众最关注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64.2%;与2019年相比,在社会经济活动和扩散条件水平相似的情况下,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23.8%,大气污染治理各项措施环境效益持续释放,空气质量总体保持改善趋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1天,比2013年增加95天,比2019年增加31天,公众的蓝天获得感明显增强。

  北京持续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聚焦NOx减排、VOCs深度治理和“三尘”共治,累计推广新能源车77.3万辆,实施“一厂一策”深度治理,开展扬尘百日攻坚行动,聚焦重点难点,通过“组合拳”管控扬尘,2023年全市降尘量为每月3.6吨/平方公里,城市洁净度明显提升。

  水环境

  五大水系优良水质河长占比超七成

  水是万物之源,也是一座城市的灵气所在。在河畔散步,湖面荡舟,是公众喜爱的亲近自然的方式之一。2023年,北京市监测五大水系(潮白河系、永定河系、蓟运河系、大清河系、北运河系)河流共计105条段、长2551.6公里,其中优良水质河长占比七成以上,无劣Ⅴ类河流。与2013年相比,优良水质河长占比增加了21.5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16.2个百分点。

  水生态状况好不好,水里的“住户”最清楚。北京市一半以上的河流水生态状况优良。常用于指示清洁水体的蜉蝣、石蝇、石蛾等水生昆虫在怀九河、拒马河、白河上段等山区河流中物种数较多,在北沙河、通惠河、东沙河等平原区河流中也有发现。北京市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宽鳍鱲、马口鱼、黑鳍鳈等已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自然生态

  全市集中建设区“含绿量”达26.96%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王宣同介绍,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生态涵养区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良。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和平原区EI继续保持良好水平。其中,全市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绿视率为26.96%,绿视率主要表征区域内人视野范围里绿色生态空间占比的平均值。这项指标从公众的视觉感受出发,公众用眼睛“测量”绿视率,评价城市公共空间的“含绿量”,体现了城市的宜居性。

  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良好的自然禀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动物在这里安家。2023年,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73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2020-2023年累计记录136种,调查记录的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持续增加,其中中心城区记录到23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通过持续的近自然生态修复和建设,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得到优化。

  北京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2023年朝阳区、昌平区分别获得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土壤环境

  北京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公报》显示,北京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建设用地风险防控、严格未利用地保护。土壤保肥、缓冲能力多为中等以上,农用地土壤肥力能够满足多数作物生长发育需求。

  北京坚持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地”共管,全面落实《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试点建立土壤环境网格化监管三级联动机制,完成首个“承诺制”地块修复和首个“土壤淋洗”绿色工程治理。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北京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健全制度体系,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完善市场机制,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低碳创新,通州区、密云区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