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7:北京新闻
上一篇

短视频降低内容生产门槛 共创知识传播新生态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在抖音学习”官方账号页面。视频截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和专业机构看到了短视频知识传播的潜力,纷纷加入其中,他们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喜爱。这些短视频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从科学探索到历史文化,从生活技巧到艺术鉴赏,无所不包。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各种有趣的知识点,不仅拓宽了视野,也增加了知识储备。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和分享等互动方式,与其他用户一起探讨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短视频以其独特的形式,不仅丰富了知识传播的方式,更推动了知识共享的普及。

  作为从事科技传播和科普理论研究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中国科普研究所长期关注短视频平台的大规模知识传播现象。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与传播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玲认为,这种现象源自过去十多年来互联网的两股趋势:首先是传播的去中心化,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内容的生产,“短”内容逐渐有了广泛的市场。其次,随着手机拍摄成为生产内容的方式,视频也就成为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天然”载体。短视频因为同时携带了这两股趋势的基因,以其短小精悍、立体生动的特点,迅速抓住用户的注意力,成为知识传播的新宠。

  对于知识传播而言,短视频的流行别具意义。除了让知识的呈现更具创意以外,它的确降低了视频内容生产的门槛,吸引形形色色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知识创作中。并且,它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充当了知识传播的入口,通过一条条的短视频,个人的学习兴趣得以被激发、梳理、引导,从而开启了直播、课堂等更深入的学习场景。短视频的这种特性是其容易被忽略的一种传播优势。

  同样不能忽视平台对于短视频传播环境的建构。在这方面,平台有三种基本角色。第一是架构传播网络,把知识创作者、内容、用户联系起来。第二是建立秩序规则,保障知识传播的有序进行。第三是培育业态和搭建场景,使平台上的知识传播能够持续下去。

  短视频平台的知识创作者、用户、内容组成了知识网络。创作者、内容、用户紧密联系,知识的供给与需求、开发与利用相互依存,并且受到平台大环境的深刻影响,这就生发出一种知识传播生态。这是一个新的、共创的生态。在这个生态里面,知识生产能否繁荣、知识质量能否向好、知识利用能否深入,最终决定了知识传播的未来走向。

  近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和抖音联合发布《短视频平台共创知识传播新生态》报告,报告提出了短视频平台知识传播生态的概念,并阐明了这种生态蕴含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如何进一步促进知识的传播。该生态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具备高效连接能力。短视频平台知识网络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支撑创作者、用户和平台方共同高效运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有了知识的高效连接,创作者能真正面向想学习的用户进行创作,提升创作的方向感和满足感。对于高校、博物馆等知识机构以及科学家、教师等专业人士来说,知识的高效连接为他们创造了展现其专业优势的条件,这一点是平台吸引大批“大家”“专才”“顶流”进驻和积极创作的关键。例如在抖音平台上,已有上百个科技机构、上百所双一流高校、上百位知名学者进驻,成为高质量知识源头。

  二是拥有可持续的业态。只有建立可持续的知识传播业态,各类创作者才更有动力持续深耕高质量内容,才能实现知识资源持续开发和利用。短视频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和产品工具,打造课堂、直播、电商等新型知识传播场景,一方面挖掘用户的个性化学习与知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内容付费、平台分成等渠道向知识创作者分享收益,反哺优质知识内容的可持续生产。以抖音平台为例,2023年活跃的知识达人中近七成通过平台获得了变现收入。

  三是兼顾数字资源合理配置。通过营造共创、共治的环境,短视频平台上的知识传播融入了社会行动,集结各方力量在公益科普、乡村振兴、绿色环保、网络治理等领域整合利用知识资源,促进知识普惠。例如,平台通过创作计划、专题运作和联合创作机制等设计,为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媒体企业等各类组织的跨界合作提供了条件,以内容共创的方式拉动各类知识资源的集中汇聚和共享利用。再比方说,用户与内容的互动行为推动形成了以评价为基础的知识传播,用户共评成为一种协调、推动知识资源流动、扩展的机制,实现了创作者、用户以及平台在数字环境下的“共治”。

  □陈玲(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与传播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