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北京新闻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共分为五大部分,作文题“漫游北京”和“盘中餐”二选一

北京城市图书馆等多处地标建筑入题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卢沟桥、北京城市图书馆……6月24日上午,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首门科目语文正式落幕。在语文试卷中,学生们会发现很多北京的地标性建筑。

  来自基教研领域和北京教育考试院的多位专家对试卷解析时表示,今年的语文试题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试卷结构、题目类型和难度等方面保持稳定,分为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五大部分。在考查要求上,试卷考查识记、理解、评价等认知能力。

  基础·运用题

  多处地标建筑入题

  2023年底,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对公众开放,其中就有被誉为“开馆即顶流”的最美图书馆——北京城市图书馆。这里也一跃成为北京新的文化地标和旅游目的地。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北京中考的语文试卷里,也出现了北京城市图书馆的身影。

  专家表示,基础·运用部分的试题选择“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的合作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北京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聚焦不断出现的新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了解并热爱自己脚下的土地。

  试题由“北京坊”“《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北京城市图书馆”四段手记和结语五部分构成。阅读材料体现出鲜明的北京地域特色,引领学生关注厚重的城市底蕴和深刻的红色记忆,关注北京与时俱进的人文气象;同时体现了首都的城市发展新动向,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紧跟时代脉搏,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开展跨学科学习,开拓眼界,积累积淀。

  此外,作文题(1)从中轴路以及新设立的北京三大文化带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从更多更深的层面去了解北京、思考北京。

  阅读题

  引导考生体现获得感

  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表示,古诗文阅读文本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小石潭记》,具有丰富深邃的情感内涵和高雅积极的审美情趣。古诗阅读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文言文阅读主观题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景与情。

  “古诗文阅读的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保持稳定。”专家分析,3道默写题既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识记能力,也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运用能力,主观题既考查学生对课内文本的鉴赏能力,也考查学生对陌生文本的理解分析和审美鉴赏能力。

  整本书阅读也是今年的考查重点之一。专家表示,试题引导学生结合指定的五部名著的阅读体验,并明确小说场景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将人物形象的变化置于具体场景中,既考查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真实认知、实际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在阅读中真实的思考过程和思维发展。作答中,学生既要展示自身思维品质,又要体现独特的阅读获得感。

  2024年北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侧重考查信息的提取、理解与整合,符合学业质量标准中“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的要求。

  作文题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今年北京中考作文分值为40分,二选一,“漫游北京”写游记:选择熟悉的地方写一篇游记,或以“盘中餐”为题写一篇作文。

  在专家看来,作文题目的导语均给出了思考方向和选材空间,有利于学生建立题目与生活的联系。作文题(1)限制了文体,但题目可以自拟。试题限制性和开放性的平衡,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要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积累与个性,进行个性化选择。

  一是从学生亲近熟悉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触发学生自我独特的感悟与思考。二是在学生惯常之处引发关注,提倡个性化的多样性表达,在熟悉的情境中见出考生理解中的不同旨趣。

  第二道命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所学所悟中形成文章,在学生个性化展现的过程中,使文章获得升华。这样的命题既有传统意义观照下对“盘中餐”的理解,又引导学生对“盘中餐”有新的补充与开拓。命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自主的创作空间,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但又不简单地囿于生活。

  专家表示,两道作文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体验,鼓励写真情实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共鸣,让平时关注生活、积极思考、喜欢深入探究的学生脱颖而出,为学生大胆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