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5:封面报道

北理工师生坚守18年传播中轴线文化

从2006年开始从设计学角度系统研究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目前正打造中轴线数智化长卷

2024年08月0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2019年秋,张帆带领学生考察北京中轴线的申遗点。 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2023年夏天,团队在进行北京中轴线文化设计项目讨论。
今年年初,张帆团队的学生们在研究设计方案。
张帆团队构建的北京中轴线建筑三维模型。

  构建北京中轴线三维影像库、打造影像展和数字化文创产品……新京报记者从北京理工大学了解到,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份来自该校的文化力量——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帆团队发挥设计与艺术领域的学科优势,凝汇设计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成果,积极传播北京中轴线文化,发掘、阐释其内涵与遗产价值,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北京中轴线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这是我们最开心和振奋的。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成功将为文化设计界带来更多机遇。”8月6日,张帆对新京报记者说道。从2006年开始,张帆便从设计学的角度介入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的系统研究,18年来,无数学子参与其中。如今,他的团队正在打造一幅北京中轴线的数智化长卷,用人工智能技术呈现中轴线的立体展示效果,这幅长卷将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庆祝活动中面世。

  研究

  中轴线15个申遗点有很强的设计指导意义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承载着北京千年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

  张帆介绍,从2006年开始,他便从设计学的角度介入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的系统研究。彼时,专家们从文化、历史等不同领域诠释北京中轴线,张帆认为,设计界也应尽一份力。“从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层面上,中轴线沿线的15个申遗点有很强的设计指导意义,是中国设计理论中的典型代表。”自此,他便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视觉化的形象,来诠释北京中轴线这一内容并付诸行动。

  如果把传统文化当作设计创新的对象,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传统文化有深度了解。张帆认为,视觉性的创作中,一眼所见的东西必然会造成创意的雷同,比如云纹、玉凤……只有深度了解设计对象的文化,才能提出更高层次的创意。

  “从2006年开始,我们陆续做了几个课题,这些基础性的工作使我们逐渐对中轴线的文化现象有了很多积累,到2014年,参与北京中轴线设计美学价值的研究时,我们便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张帆介绍,团队曾主持、参与了《设计美学视角下的北京城中轴线》《图说北京城》《北京中轴线》等多部著作的出版工作。

  成果

  建成中轴线三维影像库

  张帆介绍,其团队用了十几年时间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为2019年申请“i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创意影像展”奠定了基础。彼时,该展览通过160余件摄影、影像、艺术设计作品,展现北京中轴线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申请这一项目非常不易,系列巡展也给了团队成员很大的鼓舞。”张帆介绍,影像展包括了十几年来系统收集到的与北京中轴线相关的老照片、摄影名家作品,历届学生们的采风考察作品、设计海报、文创产品等。

  近年来,张帆团队搜集整理历史图片、摄影创作、设计艺术创作等图像资料2000余幅,图书资料120余种,初步完成了北京中轴线文化创意影像资料库建设。“我们学院有一门课就专门围绕北京中轴线展开,让学生们展示年轻人对中轴线的视觉影像,这个影像库还在不断更新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影像也在发生变化。张帆介绍,从最初的手绘、数码版到现在的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团队还制作了北京中轴线主体历史古代建筑的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了北京中轴线三维影像库。

  在张帆看来,无数学子参与其中,既学会了技术,也学会了文化挖掘,更重要的是由中轴线拓展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

  “学生张家榜从大二开始便跟着我做北京中轴线的设计,现在已经是博士三年级学生,一路见证我们从早期谈中轴线的文化美学,到引入新技术、新创意,探索呈现中轴线视觉场景的可能性。这段经历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他也发表了不错的论文。”张帆表示,文化挖掘、设计创意、技术积累等一系列工作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锻炼机会。

  未来

  将打造数字化文创产品

  “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成功让我回想起跟导师做中轴线文化传承推广项目的日子,感觉自己成为了文化传承宏大叙事中的一分子,这段经历让我感到非常荣幸。”北京理工大学2019级博士生高越告诉记者。

  张帆透露,他的团队正在做北京中轴线数智长卷设计项目,打造“国礼”级别的北京中轴线数字化文创产品,“团队拥有的影像资料贯穿了历史和当下,我们试图打造穿越时空感觉的中轴线。”

  “一直以来,故宫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其文创产品非常火。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15个申遗点都可以设计相应的文创产品。”张帆认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一个开始,给了科研团队更多可以拓展的空间,也给了年轻人很多机会,“15个申遗点各有各的价值,中轴线是一条线,它串联了各种文化类型,我们的文创设计能够带来更新鲜的内容。”

  “我研究了北京中轴线18年,它是我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我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让它有更好的发展,更新颖的面貌。”张帆认为,发展不能定格在申遗成功的瞬间,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还有更多角度可以诠释北京中轴线。

  新京报记者 刘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