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5:北京新闻

新京报记者专访天坛公园副园长刘勇谈讲好天坛及北京中轴线故事

结合北京中轴线打造天坛精品游览路线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天坛公园副园长刘勇。
受访者供图
7月17日,游客在游览天坛祈年殿。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于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又成为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二者有何不同?在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天坛公园还做了哪些准备?对此,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天坛公园副园长刘勇。

  刘勇表示,天坛所承载的“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正是北京中轴线“中”“和”文化传统的代表。

  谈 贡献

  天坛“天人合一”思想是中轴线“中”“和”文化代表

  新京报:北京中轴线的遗产构成要素中,共有四处皇家祭祀建筑,天坛是其中之一。请简单介绍一下天坛的历史和功能。

  刘勇:北京中轴线上的皇家祭祀建筑有四处,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天坛是明清时期用来祭祀皇天上帝的皇家祭坛,是世界上现存最为完整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初是作为天地合祀的场所,叫天地坛,祭坛的主体建筑为大祀殿。明嘉靖时期改天地合祀为天地分祀,在大祀殿的南边增建了圜丘坛,作为祭天的场所,拆大祀殿修建大享殿。至清乾隆年间,扩建了内坛南部圜丘坛,并改造了皇穹宇建筑形式,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并统一屋顶瓦色,形成延续至今的建筑形态与景观。其中,祈年殿是孟春祈谷的场所。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天坛形制就是那个时期完善的。

  新京报:天坛对北京中轴线突出普遍价值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勇:天坛作为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是皇家祭祀建筑中最高等级的祭天场所。

  天坛对北京中轴线突出普遍价值的贡献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天坛所代表的“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国“中”“和”文化传统提供了见证,同时天坛所代表的自汉代以来“南郊祭天”的传统,连同“君权神授”的祭天文化传统,凸显出都城规划对于礼仪和秩序的强调。

  另一方面,天坛作为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祭天建筑群,其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分布在中轴线的南端,与中轴线的其他遗产要素一起,整体展现了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

  新京报:天坛本身也是世界遗产,作为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二者有何不同?

  刘勇:1998年,天坛是作为代表中国祭天文化传统、见证中国“君权神授”封建统治传统的祭天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强调了其建筑和景观的杰出价值,以及天坛所代表的规划理念和祭祀传统对远东地区的影响,同时天坛也见证了“君权神授”的封建传统。

  而此次,天坛是作为中轴线上的一组祭祀建筑,同中轴线上的其他14个遗产要素一起,共同见证了中轴线这一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谈 保护与修缮

  后续将对局部外坛墙展开修缮工作

  新京报:天坛既是世界遗产,有大量古建文物,又是北京最热门的景区公园之一。在平衡文物保护和游客游览方面,天坛公园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勇:天坛作为世界遗产,除了保护管理的职责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责,这就是传播世界遗产的价值,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天坛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北京的热门景区,天坛在做好游客服务工作、提升游客游览体验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平衡文物保护与游客游览的关系。

  根据相关标准我们制定了景区游客承载量标准,通过有效监测,在游客量接近承载上限时,即采取措施如放缓游客进园速度等,既保护文物古建的安全,也确保游客的游览体验。

  充分利用天坛坛域广阔的特点,持续丰富展览展示手段,开展各种科普宣教活动,吸引游客在园区内均衡分布,以避免部分区域过度集中。

  新京报:天坛公园有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等大家熟知的古建筑,在古建筑保护和修缮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有何计划?

  刘勇:天坛有46000多平方米的古建筑,自上世纪末以来,天坛对这些古建筑陆续开展了一轮修缮工作,特别是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中,我们开展了天坛神乐署修缮、天坛西外坛墙(局部)修缮、天坛长廊修缮等项目。

  后续,我们将在外坛部分坛域完成腾退、具备修缮条件后,针对局部外坛墙展开修缮工作。另外,我们要在前期天坛作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预防性保护工作试点的基础上,将预防性保护的理念运用到古建维护中,通过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开展,及时发现古建的病害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治未病”,从而延长古建的大修期限。

  新京报:在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天坛公园还做了哪些准备?

  刘勇:我们根据《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配合完成了天坛西南外坛占地单位天坛医院院区、自动化仪表二厂等区域的拆除腾退,天坛编制了相应的风貌恢复方案;完成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占地公建部分的资产评估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天坛完整性的恢复。

  我们结合中轴线申遗,进一步加强天坛遗产价值的挖掘,近两年陆续开展了《北京中轴线视角下天坛公园遗产价值及保护策略研究》《北京坛庙斋宫文化阐释与展示研究——以天坛斋宫为例》《天坛石质文物病害研究及研究性保护》《非遗数字化体系建立的探索与实践》等课题的研究。

  同时完善、调整天坛斋宫文化展的展线内容,以更多地强调天坛与中轴线的关系。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讲好天坛故事、中轴线故事、北京故事。

  谈 未来

  加强科技赋能 讲好天坛及中轴线故事

  新京报:天坛神乐署是掌管北京中轴线上四处坛庙祭祀音乐的重要机构,祭祀使用的“中和韶乐”已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遗传承上,神乐署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勇:神乐署继续加强对礼乐文化的研究挖掘,丰富和完善“中和韶乐”的非遗曲目库。同时,开展多种非遗展示活动,特别是利用线上展演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喜欢上“中和韶乐”,让非遗成为传播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我们正在对神乐署内的固定展陈部分进行提升改造,重新布展完成后,游客在神乐署内将会通过展览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礼乐文化。

  新京报:申遗完成后,天坛未来如何更好地保护好世界遗产?

  刘勇:首先是进一步注重遗产的世界性。我们将恪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精心守护好天坛,提升整体保护能力与水平。

  其次是让天坛的保护利用进一步惠及人民群众。在北京中轴线的整体统筹下,建立完善天坛阐释展示体系,结合北京中轴线文化探访路线建设打造天坛精品游览路线,加快文旅融合、加强科技赋能,讲好天坛及北京中轴线故事,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再者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天坛特有的文化力量。进一步挖掘天坛深厚的文化价值,开发集祭祀路线、祭祀仪程、古树文化、非遗展演于一体的文化探访路线,丰富遗产价值阐释方式,发挥天坛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中文化交流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最后是持续寻求遗产保护与公园管理的平衡之道。作为北京旅游热门景区,天坛希望通过北京中轴线的旅游管理与协调机制,助力北京中轴线其他遗产点游客量的增长,使游客通过北京中轴线的整体游览更好地感知其整体价值,同时也借此降低旅游活动对天坛遗产本体的影响,提高游客参观体验,破解遗产保护与公园管理中的平衡难题。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