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燕山深处,一条人迹罕至的丛林小道,是野生动物们的散步场所。隆冬,一只豹猫踩雪踏过。夏夜,猪獾趴在地上拱草。秋天,一只北松鼠坐在落叶堆上发愣。动物们的这些日常生活,都被不远处一只红外相机记录了下来。
2023年,北京市密云区相关部门组织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人员对全区进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首次拍摄记录到复齿鼯鼠、沟牙鼯鼠的高清生态影像。今年密云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人员选取了雾灵山、云蒙山、番字牌等五个生态环境优质的区域进行常态化监测。他们将每块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边长为1公里的网格,选择典型网格布设红外相机,在五个常态化监测区域共布设了50台红外相机。
“把自己想象成野生动物”
雾灵山上,一只豹猫在雪地里巡视领地。9月24日中午,在电脑屏幕前再一次看到这个画面,武阅仍然精神一振。1996年出生的武阅,曾经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兔子。他穿着登山鞋和迷彩裤,在灌木密布的山坡上爬行。他的目标之一是要寻找野生动物经常走的路线,称之为“兽道”,再把红外相机放在“兽道”汇聚处,收集野生动物的生态影像资料。
但要在深山区放置红外相机,并不容易。密云是北京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地处燕山山脉核心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以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占全区面积70%以上。很多本地人,都摸不清楚深山区路况。“山的深处,根本没有路,人只能像动物一样,慢慢走。”武阅说。
“要找到兽道,就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动物,站在动物的视角上思考问题。”武阅举例说,在两山之间,有一条略微平缓的山沟,乔木都比较粗壮,路上的草都有被压倒的痕迹,“这样的沟,动物们肯定喜欢走,因为比较平缓,它们走着能省力气。”
如今已有五年野外调查经验的武阅发现,在类似于“掌心”的地形中,特别适合布设红外相机。条条山峰像人的手指,矗立在周围,而每条山峰都有山沟延伸到一处开阔地,这片开阔地像是人的手掌心,“这个‘手掌心’,像我们人类世界中的小广场。动物也一样,翻山越岭累了,也喜欢在这种平坦地上歇会儿,找会儿吃的,会会朋友。”
为“森林管理者”找到宜居条件
在今年5月22日,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密云区发布了《北京市密云区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首次收录物种9类3785种;其中,兽类动物有42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26种;并首次拍摄记录了复齿鼯鼠、沟牙鼯鼠的高清生态影像。
“要调查野生动物,需要长期投入。我们去年的本地调查等于是摸‘家底’,今年开始进行常态化监测。每两三个月回收一次红外相机数据,调查年份越长,数据就越有参考价值。比如说,我们根据某一类动物在某个区域出现的频率,做一个不同年份的对比。根据动物种群的动态变化就能判断出,当地生态环境是否还适合这类动物的生存。”武阅说。
武阅说,野生动物是森林的管理者,它们多样性丰富,森林才会健康。做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意义,就是要通过科学数据,找到野生动物的宜居条件。另外,也能提供一些平衡社会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
A10-A11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A10-A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