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专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9:专访

姚明:等待种下的“种子”在远方慢慢开花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姚明、叶莉与孩子们开心地聊天。
姚明在场边鼓励场上球员勇于做自己。
姚明在支教中与孩子一起训练。本版图片/姚基金供图

  今年是姚明退役的第13年,退役之后的日子里,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姚基金的公益事业上。

  从2012年的首届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开始后,6512人次支教志愿者走到了全国近30个省份的4661所学校。他们为孩子们带去了新的球队、书籍以及外面更大的世界。

  现在姚基金帮助的孩子们,大多都在姚明退役之后才出生。新一代的乡村孩子们,站在赛场上时,不再畏畏缩缩,反而放松、享受比赛。孩子们的这种状态,是姚明最想看到的。

  以下是新京公益与姚明的对话。

  从“抱团取暖”,到享受比赛

  新京公益:篮球、足球这种团队体育活动,带给孩子们能量是巨大的,不仅在于身体的强健,更在于队友之间的信任与配合。你能分享一下为什么姚基金这么多年来一直推动着团队体育活动的发展吗?

  姚明:我觉得在一些相对资源缺乏的地区里,更适合发展团体体育活动,因为它可以快速地把更多人聚集到一起,大家一起“抱团取暖”。

  我们志愿者去了乡村学校里,不管是教篮球还是教足球,他一个人就能带动起来一整个学校,把大家“拢”起来,而且组织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我觉得这是集体运动的一个特性,它不是发起者和参与者的一个单向的交流,参与者与参与者之间也会互相学习。

  而且这几种球类团体运动从规则上有天然的优势,它好玩,对人有吸引力。每一个团队经历了各种艰辛的磨炼之后,得到一个结果,也许是证书、奖牌,但给孩子们带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感觉应该是当你在把自己推到极限时,队友伸出的一个援手,每一张肩并肩作战淌满汗水的脸庞,这些将是填充这块奖牌、填充证书最有价值的材料。

  新京公益:姚基金从2012年开始做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今年已经是第13届了。这13年里,你从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改变?

  姚明:我发现,现在参赛的孩子们在篮球方面的技能越来越熟练了,他们站在场上的时候,更自信了。同样地,这种改变也发生在乡村学校的支教老师身上,虽然每年都是新的一拨支教老师,但他们明显更开放了,不像以前面对陌生环境时那样拘谨。

  就像写毛笔字一样,你熟练了之后,创作出来的东西更洒脱更有意境。我觉得这些放松的老师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心态,大家在场上展现出来的情绪更像是享受这场比赛,而非一味地追求第一。这就是我们想带给孩子们的感觉。

  新京公益:竞技体育总有胜负,你如何看待失败?

  姚明:我10岁左右刚接触篮球没多久,罚球技术很烂。我记得教练为了让我罚中两个球,罚了半个小时还不止,一直罚到母亲来接我。母亲也坚持必须让我罚中才能回家,他们两个人一边站一个陪着我,一直到最后完成。罚到后边越罚压力越大,因为我的进与不进直接决定了母亲和教练能否完成一天的工作。

  最后我罚进了,因为我突然想到,自己已经付出那么多代价了,我没有理由去放弃。体育比赛就像人生一样,你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没有实习的机会,没有彩排的机会,比赛过去就过去了,你必须面对这个结果,哪怕你已经付出了所有努力。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是,我们面对这个结果的态度,态度决定命运。

  不过我觉得大家参与体育运动,肯定还是希望去赢。我们不要去避讳“赢”这个话题。必须要让孩子做好两种准备:胜不骄,败不馁。当赢了的时候,我们要给他很好的对待,让他能够得到心态上的成长;如果失败了,我们也希望他能够往前看,继续走下去。

  我觉得只要知道自己后面还有一步要迈出去,就比较容易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了。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心态变成“不在乎”。我们要知道怎么在各种情况下继续在乎。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零零”

  新京公益:你之前提到过留守儿童手机成瘾的问题很严重,这应该是乡村体育教育的大问题了,你认为未来应该怎么做?

  姚明:我发现如今孩子们玩手机的情况很严重,尤其是乡村的留守儿童们。我们原来可能想象的是孩子满山遍野地跑,像个小鹿一样,但现在不是这样的,很多孩子一回家就找祖父母要来手机玩。我们甚至观察到很多农村孩子很少有户外活动,他们的基本的运动能力,比如速度、耐力、力量并没有比城市的孩子更好,而协调性、柔韧性、平衡力可能会更差。

  手机给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性,最终我们是生活在线下。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成长需要怎么样去管确实是个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问题,希望我们社会组织能提供一些帮助,让孩子们觉得自己身边有很多人,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可能会好很多。

  像我们“体育益未来”体育公益共建的几个合作基金会里,也有注重把家长带上运动场的项目,让更多家长明白谁都取代不了他们的作用。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新京公益:你希望姚基金的“支教志愿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给孩子们带去什么?

  姚明:我们从2012年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开始到现在,已经有6512人次来自师范、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成为支教志愿者。最初的几年里,他们很辛苦,有的志愿者为了去到偏远的乡村,坐飞机,倒火车,然后是大巴车甚至是马车。

  我还记得最初一些志愿者他们到了边远山区,为了上篮球课,必须一点点把场地搞平整,把一块块石子扔掉,还要把篮球场的线画出来,可能为了一桶画线的油漆,都要来回赶几十公里的山路。好在现在乡村道路好多了,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给不少乡村学校修建了新操场,新加入的志愿者们也不用受那么多苦了。

  想象一下,经过两个月的支教之后,当志愿者们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学校,这些希望小学仍然有机会利用志愿者留下的教材继续锻炼。等待着自己种下的种子,在远方慢慢开花,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我想很多志愿者未来可能会入职一个条件相对好的学校,但这种支教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段经历告诉了大家,我们的国家那么大,其实有很多地方是不那么受到关注的,而我们希望篮球季和足球季的志愿者也能够不停地向四周看,找到那些不被关注的地方,把大家拉进来。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