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北京新闻

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闭幕,共组织45场活动,发布70余项成果

金融街论坛年会十大成果发布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于10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信任和信心——共商金融开放合作 共享经济稳定发展”。金融街论坛供图
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于10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金融街论坛供图
10月18日,行人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元素装置前拍照。图/IC photo

  新京报讯 (记者黄鑫宇)10月20日下午,为期三天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圆满“收官”。闭幕式上揭晓了最受关注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十大成果,包括全国数据产业地图(2024)、金融行业隐私计算平台、科技金融股权投资指数等。

  自2012年创立以来,金融街论坛年会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本届年会是金融街论坛年会升格为国家级论坛的第五年。本届论坛年会采取“主论坛+平行论坛+金融科技大会”活动框架,设置了45场活动,其中,主论坛、平行论坛共设置25场议题活动、3场投融资对接活动,金融科技大会共设置17场活动。其间,500多位境内外重量级嘉宾齐聚北京金融街,围绕“信任和信心——共商金融开放合作 共享经济稳定发展”这一大主题充分交流、深度探讨。

  10月20日下午,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闭幕式主题演讲环节,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尔夫·奥萨,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副首席执行官Chrystelle Renaud,香港交易所集团董事会主席唐家成,伦敦金融城市长梅睿孟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理事长李扬七位嘉宾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商零碳解决方案”畅所欲言。

  今年,被誉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的金融街论坛年会,在思想碰撞间迸发新的智慧,涌现出一批重要成果。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本届年会期间共发布70余项成果,其中,在闭幕式上,主办方揭晓了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十大成果”。据主办方介绍,这十项成果主要呈现了我国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新变化和显著成效,见证了中国金融发展建设的巨大成就。

  在闭幕式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首席战略官、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杨燕青作为主持人,围绕“丰富金融供给 助力全球绿色发展”主题,与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博枫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英格兰银行前行长马克·卡尼以及贝莱德集团副主席、瑞士国家银行前行长菲利普·希尔德布兰德展开高峰对话。

  与往届有所区别的是,本届年会闭幕式同步了香港分会场,京港两地金融代表,围绕绿色金融话题,以连线的方式共同参与会议现场的讨论,展现了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

  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十大成果

  成果一

  金融行业隐私计算平台

  说明:该平台定位于安全可信的银行间数据共享应用基础设施,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促进提升数据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成果二

  科技金融股权投资指数

  说明:该指数打造中国股权投资助力科技创新发展的“数字标尺”,以指数为载体助力谱写科技金融大文章。

  成果三

  全国数据产业地图(2024)

  说明:该地图为摸清我国数据产业“家底”提供参考,共同助力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

  成果四

  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组启动

  说明:该财险公司即将在京设立。股东涉及中、法、德三国,均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股东间合作融洽且优势互补。

  成果五

  建设域外金融法律实务公益服务平台

  说明:该平台为国内首个专门汇集域外国家、地区金融法规的公益性检索服务平台。

  成果六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万亿元

  说明: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自上线以来,累计入库企业近34万家,入驻金融机构近3000家,累计助企融资突破1万亿元,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大动能。

  成果七

  中债金融机构碳核算支持工具

  说明:该工具提供企业碳排放量数据、行业碳排放强度、组合碳排放计算工具等,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成果八

  中国移动“AI+金融”应用与创新成果

  说明:该成果基于自研九天大模型“矩阵”,打造“金融投研、量子金融、企业支付、知识服务”4大AI成果,助力行业数智化革新。

  成果九

  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筹备组启动

  说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宣布正式批复该公司在京设立,这是2022年取消外资在保险资管公司中持股比例限制后,第一家获批的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

  成果十

  “投资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说明:该平台将股权投资理念融入银行信贷文化,在不同经营思路中找到求同存异的平衡点,开辟出一条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

  ■ 相关新闻

  全国数据产业地图首次发布

  新京报讯 (记者戴轩)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赋能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主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首次发布《全国数据产业地图(2024)》。

  产业地图显示,我国数据产业主体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链条日趋成熟。截至目前,我国数据产业企业数量为46.4万家,近三年的年均增速为29.2%。

  数据产业发展区域集聚效应明显,头部城市数据产业生态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作为数据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企业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5%。北京、成都、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在细分产业链条上具有比较优势。

  此外,数据产业企业创新活力强,新一轮融资热潮或将开启。数据产业企业近年来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显示出产业的创新活力。数据产业的创新能力也一直受到资本的关注,截至目前,数据产业共发生6420轮次的融资事件,涉及2593家企业。

  关注1

  北京将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纳入职称评审

  10月20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人才论坛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北京市将增设金融科技职称评审专业的相关消息。

  近年来,北京市作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吸引了大量金融科技人才聚集,形成全国领先的金融科技人才高地。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首次纳入金融科技师作为新职业。

  近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充分听取业内专家代表建言献策后,制定了《北京市金融科技专业职称评价试行办法》,明确金融科技专业职称设置初、中、副高、正高四个等级,并分为应用技术攻关与政策分析、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数字化运营与维护、应用评价四个专业方向来评价,畅通金融科技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北京市首次金融科技专业职称评价将于2025年启动。

  初级职称认定工作由各区负责

  西城区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承担着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机制的重任,是金融科技领军企业集聚的高地。此次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金融科技专业的职称评审权下放给西城区,由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金融科技专业的副高级、中级职称评审工作,通过发挥职称评审“指挥棒”作用,将人才评价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不断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增强人才聚集的向心力,进一步助力西城区优势产业再升级。

  金融科技专业的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由北京市工程技术系列正高级评委会负责,初级职称认定工作由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新专业分为4个等级

  为满足各梯次金融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需要,金融科技专业职称纳入工程技术系列,设置初、中、副高、正高四个等级,分别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正高级工程师。本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在金融科技领域,从事应用技术攻关与政策分析、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数字化运营与维护、应用评价等方面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均纳入北京职称评价范围,覆盖全市人才。

  金融科技职称实行社会化评价,纳入北京市年度职称评价工作安排。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适时开展专项评审,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称证书后,用人单位根据需要,自主、择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不唯论文,推行代表作职称评审制度

  为制定更加合理的金融科技专业的标准条件、专业分类、业绩成果表现形式,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专家开展了大量调研,邀请业内专家代表为金融科技职称评审专业建言献策,并以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将金融科技专业分为应用技术攻关与政策分析、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数字化运营与维护、应用评价四个方向,按照“干什么、评什么”分别制定业绩、成果条件。

  据介绍,职称评审工作将打破传统的唯学历、唯论文、唯资历评审标准,更加注重实际能力、专业性和创新性,全面推行代表作评审制度,申报人可自主选择研究报告、项目报告、国家标准、发展规划、论文专著等代表作成果参加职称评审。从而选拔出一批具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金融科技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北京市金融科技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关注2

  多位嘉宾畅谈楼宇经济如何“破局”

  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楼宇经济发展论坛上,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陈朝晖表示,楼宇经济作为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正处在行业变革的关键时刻。

  “面对世界变局与行业的重压,楼宇经济只有把握和顺应时代的需求,才能蓄势向新。”陈朝晖表示,一方面,通过楼宇升级、服务优化、政策支持、多元发展等措施,增强楼宇经济的吸附力。另一方面,主动抓住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化。

  房地产政策利好下投资增速或将提高

  围绕着“破局与重塑”论坛主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李江涛从中国经济的大局观落位到中国的楼宇经济,阐明2024年中国的楼宇经济虽然面临增量与需求双重压力,但也不失为行业的一次调整与重塑。

  卢中原表示,预计投资在未来的一年将会至少保持前三季度增长速度,甚至会有所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剔除了房地产投资,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7%,希望明年包括房地产投资在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能够达到7%-8%。

  “今年我们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于房地产发展明显利好的。”卢中原称,房地产市场从前一段时间的下跌趋势转为目前的“止跌回稳”,几大城市都在宣布取消限购、限价,行政性管制房地产做法将会逐渐减少。

  在消费层面,卢中原认为,劳动者的报酬要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在提高,各项政策出台,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消费增长明年或比今年稍微乐观一些。

  “‘三驾马车’中,投资、进出口比较活跃,消费比较稳定,明年要继续使两个活跃的更加活跃,使稳定的能够企稳回升,‘三驾马车’在明年或将会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卢中原称。

  李江涛指出,2035年要迈向一个新的大台阶,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量的合理增长是未来5%左右的经济增速,一年内或两年内的经济增速保持在5%左右,总体符合党中央政府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

  李江涛进一步表示,财税体制改革要为宏观治理提供更好的环境,金融体制改革要健全中央银行制度,另外还要健全资本市场的功能,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从中长期来看,根据国家发展规划所部署的这一系列战略,我们可以相信未来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广阔前景。”李江涛称。

  存量时代优化资源配置成核心

  “市场上的房地产供应处于比较丰富的状态,接下来或需对房地产的存量房产进行消化和消纳。”戴德梁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Shaun Brodie表示。

  在存量市场时代,新加坡晤桥亚洲董事总经理吴晓军提出5大市场需求,包括金融地产大资管服务、国央企资产盘点盘活、产业招商/运营、企业地产专业外包、ESG资产管理。

  “在存量资产时代,对于已经累积了一定家底的企业,不应再拼命去抄底。”吴晓军认为,资产盘点的意义核心是因地制宜,合理地做资产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把资源投向最合理、最有增值空间的地方。

  吴晓军提到,慢钱时代下的3个管理逻辑,包括要全周期视角来做体系的搭建、数据驱动决策、跨界创新驱动成长。他表示,从卖房子的地产商到懂商业的地产商,再到懂金融的地产商时代,都已是旧的逻辑。现在懂地产、懂金融服务的科技公司才是未来新时代的主人,金融服务和科技成就新地产。

  新京报记者 徐雨婷

  声 音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

  人工智能对金融业经营运行将产生深远影响

  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AI+金融赋能数字金融新篇章论坛上,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金融是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预测,到2027年,全球金融业在人工智能的支出将达到97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是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

  尚福林认为,人工智能对金融业经营运行将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三个核心要素,其中数据是关键、技术是核心、算法是基石。一方面,金融可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最大受益者。人工智能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方面赋能;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赋能金融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人工智能应用需处理大量敏感的个人和财务数据,增加了网络攻击的风险和数据泄露的可能。

  因此,对人工智能赋能数字金融,尚福林提出了四点建议,包括广泛应用,深化融合;加强合作,共建生态;推进数字资源共享,提高数字化水平以及守住底线,保障安全等。“一方面,加强安全标准建设。不断完善金融数据的安全标准体系,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金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